这幅比例失真的古画,藏着明代文人狎妓的秘密,古人玩得还挺开

歌舞图

故宫博物院有一幅《歌舞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作品,画里的内容乍一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对:一群男男女女围坐着,中间一个比例相当违和的小姑娘正在地上挥衣舞袖。若不细看,还以为这是一个人形玩偶呢。

这幅画叫“歌舞图”,很明显跳舞的就是这个看上去很小的女孩,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姑娘在一群大人的包围中跳舞,难不成是过年时在家长亲戚面前表演才艺的小孩?

其实这幅画还可以叫文士狎妓图,没错,画中所有的女性皆为妓。

这幅画上面有一半的篇幅题满了字,分别有明代祝枝山、唐寅、九华遗士、金庭居士、七一居士、髯九翁等六人的题跋。其中唐寅写到“吴门唐寅题李奴奴歌舞图,时弘治癸亥三月下旬,李奴奴十岁”,从这些文字信息可知,这一群人围着观看跳舞的是一个年方10岁,名叫李奴奴的小姑娘。

画中人物的表情也很有意思,才10岁的李奴奴已为妓数载,虽然年幼,但似乎对这种场合很熟练;坐在边上的两个女妓一人心不在焉地笼袖,看着李奴奴跳舞,一人面露无聊神色,机械地执板伴奏,眼神已随着思绪飘到别处。狎客们也是神态各异,或低头凝视,或捻须沉思。

可以看出,画中不管哪一方的人,都对这种场景驾轻就熟了,甚至熟悉到有些麻木。

狎妓游

《歌舞图》画于大明弘治十八年(1503),当时吴伟45岁,他自小就有画名,曾被明宪宗召见,被赐予锦衣卫镇抚的职位,留在画院工作。

吴伟这个人放荡不羁,尤其喜欢喝酒,还有狎妓。明代的青楼业尤其昌盛,文人也是出了名的喜欢狎妓,不止吴伟,还有像唐寅这样极富才情却又仕途失意的画家文人们,普遍都有饮酒狎妓的习惯。

吴伟 《琵琶美人图》

这种方式是放纵取乐,也是他们试图摆脱失意和伦理负担的一种选择,吴伟画的这幅“歌舞图”,以及唐寅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的行为,都是在表明自己以游妓为荣耀、玩世不恭的人生观。

我们现在的普遍印象是古代青楼业发达,是合法的存在。但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禁止狎妓的法律,当然禁止的官员。

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对官员狎妓设了层层禁令,《大明律》规定:“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

打击的对象不仅是官员本人,还包括了中间人和官员子孙,力度算是很大的了。所以明初的时候很少有文人、官员与妓女有公开来往。但其实这里的一个重点是“官员”,虽然官员有限制,但青楼却是向社会开放的,并且还要向官府缴税。

仿周昉宫妓调琴图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明中叶以后,江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繁华,经济上去了,就该“思淫欲”了,以前禁锢的思想已经不适用了。这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转变,尤以江南文士们为主流,他们冲破传统的禁欲主义,大胆地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其中,“狎妓游”成为了众多文士的选择,这是中晚期文人间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明人的笔记中随处可见相关描述,沈复记:“盖吾苏八月十八日,石湖行春桥下,有看串月胜会,游船排挤,彻夜笙歌。名虽看月,实则狎妓哄饮而已。”

在田汝成的笔下,江南狎妓的场景被描述为:“名胜之燕集,殆无虚日,鲸吞海吸,青楼红粉,争相承迎”。

你说古人思想保守吧,但他们却将这种与主流儒学价值观所不相容的行为发展成一种时尚流行,看来真是不能小瞧了古人,他们玩得真的很开。

诗·画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人与妓的交往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甚至有许多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都与妓有关。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琵琶女也是妓出身;宋代的柳永更是绝了,要论他的人生包括他的词,也都是离不开那些烟花巷陌的。

明代狎妓游流行,狎妓诗也多,如布衣诗人沈明臣,为人风流,他所作的与妓有关的诗歌,就是中晚明江南文人狎妓的典型代表。

为妓写诗的大有人在,为妓作画的却很少。“烟花妓女俏梳妆,洞房夜夜换新郎”,要画这种题材,一不小心就被禁了,也登不上大雅之堂,而且画这种题材,很容易就成了春宫图。

风流才子唐寅喜欢狎妓,也是个画春宫的高手,在这方面,他的大名是被刻烟入肺的。他的画之所以传神,是因为那其中也有他的亲身经历。但很可惜的是,唐寅的春宫图虽然出名,但留下来的真迹却几乎没有。

他有一套《风流绝畅图》,被列入《禁书总目》,原本已失传,且因为历来就被严禁流传,所以也没有多少摹本。现在坊间流传的标榜是他的春宫图的,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而唐寅画得比较正经的与妓相关的画作,倒是能被保留下来。如藏于台北故宫的《陶谷赠词图》,画里抱着琵琶的那位女子就是南唐的一位宫妓,正在听她弹唱的是北宋初年的大臣陶谷。唐寅这幅画其实是一幅历史故事画。

还有那幅最出名的《王蜀宫妓图》,描绘的就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后宫里的四个歌舞宫妓,她们体貌丰润,情态端庄又娇媚,正如王衍所形容“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

总之,明代士人们在聚会中创作风月诗画,尽显放荡不羁,这繁盛的狎妓文化,到底也催化出了一批创作上的华彩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