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53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53

窗外丛竹

上窗写影几竿竹,叶叶风前作态殊。萧瑟为秋添气势,翩翻类客转江湖。不堪相对三朝格,漫说何能一日无!便当此君亭畔物,高材直节伴羁孤。

【笺说】

钱锺书先生寓园蓝田李园,我们在《山中寓园》一诗笺说中有所介绍。钱先生居住在李园的民居中,李园本就多竹,这所民居的户外也种有竹林。历来文士多喜竹屋而居,曾国藩家书中云:“居屋前后,须多种竹树,家有一种生气,人受一种清气。”郑板桥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

那么,此时钱先生面对窗外丛竹,写的这首诗,又是何种心态?

上窗写影几竿竹,叶叶风前作态殊。

首联上句写,几竿竹影映在窗纸上,如像在作画一般。

“上窗写影”的“写”,即画;此指竹影在窗,像画上去一样。此“写”字,钱先生曾在《谈艺录》第二则黄山谷诗补注,指出黄山谷《题息轩》的“万籁参差写明月”的“写”,指月中竹影言,那是在月中写竹影。此处的“写”,则是在窗上写竹影。

这种情形,也启迪到前人画竹。郑板桥就特爱纸窗上竹影:“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映于纸上,绝可怜爱。”(《兰竹石画册》)他又在《画竹》中说,可以此作画:“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红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七百二则也记了另外一人同样的见解: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二云:“李夫人西蜀名家,月夕独坐南轩,竹婆娑可爱,即模写纸窗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按《云仙杂记》卷五引《常新录》云:“宗测乐闲静,好松竹,尝见日筛竹影上窗,以笔备描之。”“筛”字殊妙于语言,即孟东野《城南联句》所谓“竹影金琐碎”也。

同则,钱先生又引:

《华光《梅谱》云:“偶月夜未寝,见窗间疏影横斜,萧然可爱,遂以笔规其状。”(《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二“宋释仲仁画墨梅”条引)郭熙《林泉高致》云:“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同上卷十三'宋郭熙山水训’条)

首联下句接着第一句写,这一片片的竹叶在风中的姿态,非同一般。

“风前”,就是风中;如朱淑真《蝶恋花》的“犹自风前飘柳絮”,“风前”也是风中的意思。

“作态”,意谓展示的姿态;如陆游《新晴》:“风花娇作态,野水细无声。”

“殊”,特殊,不一般;就是《乐府诗集·陌上桑》“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那个“殊”。

颔联下句说“叶叶作态殊”,“殊”在哪里呢?下面的颈联有具体描写:

萧瑟为秋添气势,翩翻类客转江湖。

颔联上句说,竹叶萧萧的声音,为秋风增添了气势。

“萧瑟”,象声词,形容风吹树叶声;此处形容竹叶声。岑参《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萧瑟”是指松叶声;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没用“萧瑟”,而用“萧萧”,同属象声词,也是写竹叶声。

竹叶声“为秋添气势”,那么秋的气势为何?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有大段描写“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概言之,即秋的气势即是“萧杀”之势。

颔联下句又说:竹叶上下飞动,好像人作客他乡,漂泊江湖。

“翩翻”,形容指竹叶上下摇动;周邦彦《红林檎近》词:“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转江湖”,指人在江湖飘泊流转;宋赵蕃《送江宪移京西漕》:“流转江湖后,飘零岁月馀。”

此句写竹叶的“翩翻”形态,于写景中寓羁客漂泊之感,情景兼容。诗写到了此颔联,钱先生的情感已渐明晰,诗中流露出了寄食他乡的悲秋情绪。

不堪相对三朝格,漫说何能一日无!

颈联二句由上联写景,转而写情,仍然延续了上联写景中透露的情绪。上句说:不能忍受一连三天来面对竹子来感悟道理。

这句用了王阳明的一个事典,据说王阳明与友人为了实践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通过观察竹子思考格物致知的道理。友人一连三天“格竹”,劳神成病;王阳明则七日劳思成疾(见王阳明《传习录》下)。格物致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到了宋代朱熹更是强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格”,就是穷究、研观之义。钱先生作为接受了现代科学思维训练的人,当然对这种探究物理与事理的方式难以肯定。

颈联下句,接着又说:空说什么不能一天离开竹子!

此句也有典故,“何能一日无”,此语出《世说新语·任诞》:王徽之“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苏东坡具体阐述了人的生活离不开竹子,他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记岭南行》)由此,“此君”就成了竹子的代称。钱先生在这里并不是故意与王微之、苏东坡唱反调,而是表达了寄居他乡,未能与妻女团聚的悲凉情绪。

“漫说”,就是空说,说的话不着边际;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便当此君亭畔物,高材直节伴羁孤。

尾联二句一转,又来肯定竹子的作用。上句说,就把竹子当作亭子旁的一个风物吧。

此句的“便当”,就当;“便”,即“就”之义;黄庭坚《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便当闭门学水墨,洒作江南骤雨图。”

“此君”,即是因“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成了竹子的代称。

下句说,高大而笔直有节的竹子,陪伴我寄居在外的孤独。

“高材直节”,形容竹高而节直,比喻人高尚而有气节;此语出自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古人喜爱竹子,在于它反映出的人的品格。白居易有《养竹记》,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真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羁孤”,寄居远方的孤独客人;《文选·谢庄<月赋>》:“亲懿莫从,羇孤递进。”李善注:“羇孤,羇客孤子也。”

可见尾联在此前“数落”竹子的基础上,语意一转,还肯定了竹子陪伴自己,提醒自己要立志高远,直身有气节。

(0)

相关推荐

  • 律诗中二联漫说

    [云帆诗友谈创作] 尹贤:律诗中二联漫说 评家简介 尹贤,实名尹贤绪,原籍四川,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在兰州铁一中任高中语文教师多年.高级讲师.曾任<甘肃诗词>主编,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3

    当步出夏门行 天上何所有,为君试一陈.云深难觅处,河浅亦迷津.鸡犬仙同举,真灵位久沦.广寒居不易,都愿降红尘. [笺说] 1934年先生北行至北平,即今之北京,回沪后,大约友人询问旧京情事,钱先生感慨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4

    薄暮车出大西路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义山此意吾能会,不适驱车亦惘然. [笺说] 此诗作于钱锺书先生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1934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5

    大雾 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积气入浑天未剖,垂云作海陆全沉.日高微辨楼台影,人静遥闻鸡犬音.病眼更无花恣赏,待飞六出付行吟. [笺说] 这是一首咏雾的诗,肯定有一定的寓意.诗写于1934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6

    沪西村居闻晓角 造哀一角出荒墟,幽咽穿云作卷舒.潜气经时闻隐隐,飘风底处散徐徐.乍惊梦断胶难续,渐引愁来剪莫除.充耳筝琶容洗听,鸡声不恶校何如. [笺说] 1934年,钱锺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大学即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8

    伦敦晤文武二弟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笺说] 1933年开始的首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按规定是不允许在校生应考的,要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09

    牛津公园感秋 一 弥望萧萧木落稀,等闲零乱掠人衣.此心浪说沾泥似,更逐风前败叶飞. [笺说] 钱锺书在英国留学,就学于牛津埃克塞特学院,攻读的是文学士学位.夫妇二人租住在校外,是一间较大的房间,既是卧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0 新岁感怀适闻故都寇氛 海国新年雾雨凄,茫茫愁绝失端倪.直须今昨分生死,自有悲欢异笑啼.无恙别来春似旧,其亡归去梦都迷.萦青积翠西山道,与汝何时得共携? [笺说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1

    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笺说] 钱先生夫妇到牛津,一开始靠吃房东的伙食.英国的饮食习惯不合钱锺书的胃口,杨绛就改租了另一套住屋,在牛津大学公园对面. ...

  •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012

    此心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欠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笺说] 1936年,在英国的钱锺书写了两首有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