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山陕甘会馆--开封古迹展示厅
到开封没必要去天波杨府,但一定要去山陕甘会馆!开封的山陕甘会馆不仅仅是关帝庙,还是开封古迹展示厅。这里有位本地志愿者,从心之年的他为您打开开封记忆!
七朝古都开封,可观之地甚多。从大相国寺出来,鱼和先生步行去宋都古城,至鼓楼广场,见2013年复建的鼓楼矗立在迎宾路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鼓楼,是以清光绪七年(1881年)所修建鼓楼为蓝本,放大复原的。
开封鼓楼命运,不是一般的多舛。据专家考证鼓楼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景泰元年(1450年)因倾毁重修,却遇久雨成灾未竣;天顺五年(1461年)再修,又因黄河决口停工;直至明嘉靖六年(1527年),由镇守太监吕宪重筑始成;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攻打开封,明军水淹解围,泽国中鼓楼废弃;清康熙元年(1662年),鼓楼复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又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河南巡抚李鹤年对鼓楼进行大修,鼓楼定式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1928年冯玉祥二次主豫,鼓楼被挪为他用并在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鼓楼楼阁部分被炮火焚毁,仅存台基;1976年11月,仅剩的台基被拆除,辟为广场。至此,开封鼓楼消失。
开封山陕甘会馆位于龙亭区徐府街北,为旅居开封的山陕甘三省富商本着扩大经营、联络情感、保护自身利益筹建的同乡会。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为四合院式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东西两侧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鼓楼、厢房和东西跨院。会馆的牌楼和三雕艺术,在河南现存古建中享有盛名。
↓照壁为一字形,沿街东西走向,壁体高约九米,长十五米左右,由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组成。青砖磨砖对缝而成。照壁的檐桁以下全部为砖雕,图案有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各种瓶、熏炉、书函、画卷、乐器及算盘。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黄、绿色琉璃瓦。技法以透雕、浮雕为主,画面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做工精湛。
上图“松鼠葡萄”,下图为“狮子滚绣球”。
↓八仙过海
↓照壁北侧与南侧基本相同。
↓照壁北侧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左右对称是“忠、义;仁、勇”四字。
↓壁芯方框四隅为双龙追逐,四向各有二条行龙戏珠。
↓壁芯外四角镶嵌有双龙捧寿图案。
↓戏楼
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改为小学体育场,现存戏楼是从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的。该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戏楼上部,分为前后两部分,二者之间有一龙纹木雕屏风相隔。前台是传统的三面开口伸出式,为表演区,卷棚顶;后台,硬山顶,供演员化妆休息之用。前台檐角高翘,平板枋,额枋上雕有"云鹤图"、"丹凤朝阳"等图案,雕刻工细。清代和民国有不少名角在此表演。清代每逢关帝圣君的忌日,即每年的正月十三(接武财神)、五月十三(关帝生辰)、九月十三(祭关帝日)都在这里大演关公戏。古人观戏有感,写楹联云:"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又云:"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很有哲理趣味性。该戏楼雕花贴金、辉煌夺目、典雅精致,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摘自360百科)
戏楼北边的东西两侧为钟、鼓楼。据说“会馆的钟鼓楼是开封经过战乱水患后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弥足珍贵。
戏楼北、拜殿之南是被当地人戏称为“鸡爪牌坊”的“大义参天”坊,和社旗火神庙一样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因其六柱分两组组等三角,似斗鸡爪状,故名。此外汤阴岳飞庙,也是这种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的木牌楼,相形之下,开封山陕甘会馆的更胜一筹。
牌坊明间、次间均有额枋、花板、斗拱、檐楼等部分构成。雀替、花板分别以透雕、高浮雕雕出花卉和动物图案。主楼中央前后悬挂“大义参天”、“流芳千古”竖匾。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次楼花板上绘有八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
↓“大义参天”坊明柱柱身下段各以六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从三个方向即外、前、后三面夹固。这六块抱鼓石均由整块石料雕琢而成。
↓牌楼东西两侧各有清代石碑一通,分别是道光十四年《重修会馆宝幔銮仪碑记》碑和道光十八年碑刻。
东西厢房,每侧各有房间八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五间、北面三间各为一整体。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灰筒瓦屋面,屋面正脊饰高浮雕青砖牡丹花脊,两端置青砖鸱吻,垂脊为狮、吼、马、羊、鱼走兽,前坡明间上方均砌成"菱"形的黄色枋心。山墙在檐下嵌墀头,上面雕刻有太狮少狮、菊花等吉祥图案。厢房正面均为隔窗式门窗,上部隔心透明,下部裙板雕有如意头等图案。厢房前有廊房,下设木质坐式红栏杆。檐下置单翘斗拱,每间二攒,柱头科亦两攒。前檐柱与额枋相交处均饰有倒挂楣子,其上额枋、平板枋上面皆为木雕,有"九狮戏绳"、"九狮戏带"、"八仙醉酒"、"八仙庆寿"、"凤穿牡丹"、"二龙戏珠"、"街头即景"、"征战图"等,装饰繁华,雕刻精细,令人眼花缭乱。(摘自360百科)
牌楼北十多米是会馆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坐北朝南,从南向北屋顶形式依次为: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歇山顶为拜殿,面阔三间;硬山顶为后殿,面阔五间。同时可容纳千人朝拜。屋顶正脊为镂空的龙凤牡丹,正脊中间置狮驮宝瓶,檐角置走兽狮、吼、马、羊、鱼。垂脊置仙人,两边置龙形大吻。正脊中间置手卷式匾额,琉璃烧制,行书"城圣大帝"四字。两山的"悬鱼"上书写八个大字,东边为"公平交易",西边为"义中求财"。这是其它会馆所不具备的。大殿檐下雕刻有七层木雕,题材丰富、新颖别致、鬼斧神工、最为精彩。拜殿三面装隔扇门,均能自由开启。内檐梁枋等部位均饰以木雕彩绘,外部隔窗门板上雕四季花卉,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及代表长寿多子的石榴、水仙、寿石等。正殿台基,置汉白玉栏杆,三面环护,白栏、红门、绿瓦,把大殿烘托的更加宏伟俏丽。步入大殿,内部的吉祥图案更加绚丽多彩,"二龙捧寿"、"刘海洒钱"、"三国故事"、"蝙蝠扑云"等刻画的惟妙惟肖。(摘自360百科,鱼有删减)
大殿正中有一台高近1米的青石香案(供桌),正面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雕刻的一幅"八仙庆寿"图。中间是手拄拐杖的老寿星,身边有一仙童服侍。背景雕着云纹和象征长寿的松柏、仙鹤,两侧八位仙人手执不同法器向老人祝寿。老寿星和蔼可亲,仙人意诚心虔。上部雕云龙纹及火焰宝珠,它不同于寻常的二龙戏珠,龙尾向内,龙头向外,然后调头内视,表现出龙的动势和雄姿。刀法娴熟圆润,纹饰自然流畅。(摘自360百科)
大殿内柱础全部雕刻,柱顶石凿有花饰是重要宫殿和庙宇的标志。会馆大殿内柱础高近半米,大部分雕刻成上部为圆鼓镜式;中部为八棱,四周均有圆雕的小蹲狮,造型别致,姿态各异;下部有方式和八棱两种,分别雕刻有骆驼、鹿、羊、鹤、鹊、山果、花卉、阴阳图、二羊抵头、海浪山石等。(摘自360百科,鱼有删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