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3)

本篇要目:
**************************************
121.汉口近代建筑群         
清至民国                 湖北省武汉市
122.杨守敬故居和墓         
清至民国                 湖北省宜都市
123.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1890~1948年             湖北省黄石市
12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1926~1927年             湖北省武汉市
125.大冶兵暴旧址          
1929年                 湖北省大冶市
126.红三军团革命旧址        
1930年                 湖北省大冶市
127.五里坪革命旧址        
1929~1933年             湖北省鹤峰县
128.中原军区旧址         
1946年               湖北省大悟县
129.荆江分洪闸          
1953年               湖北省公安县
130.沈从文故居          
清                   湖南省凤凰县
******************************************

121.汉口近代建筑群


汉口近代建筑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滨江地带,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德国驻汉口领事馆旧址、汇丰银行大楼、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和汉口水塔。2019年10月,汉口新泰大楼旧址、汉口华俄道胜银行旧址、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汉口景明大楼旧址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武汉是旧中国仅次于上海的最发达的商业城市。1861年汉口开埠后,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开辟租界,十余国在汉口建立领事馆,许多外国银行、洋行、商行、公司、工厂、教会在汉落户,因而城市出现大量西洋式或中西结合形式及各种变异形式的、用近代建筑材料建造的新式建筑。这些建筑显现出武汉的建筑乃至城市的风貌,构成了武汉既和谐又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矛盾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其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对于武汉还是对于全国而言,都有着典型意义和代表性。


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130号(今一元路与沿江大道的转角处),1906年建成,为一幢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殖民地式”建筑,具有典型德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148平方米。1917年3月14日,中国北京政府宣布与德断交,领事馆关闭,现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楼。


汉口汇丰银行大楼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143-144号,青岛路2号,建于1913-1920年,为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平面呈平行四方形,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占地3591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这栋大楼是汉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之一。汉口汇丰银行1868年开业,解放后1955年停业,现为光大银行使用。


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位于江岸区沿江大道129号(南京路2号)、沿江大道与南京路交汇处,现存大楼为1921年重建,为一座西洋式四层楼房。占地1189平方米,建筑面积4756平方米。汉口横滨正金银行1894年开业,1945年抗战胜利被中国政府接收,现为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使用。


汉口水塔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与前进五路交汇处,1909年建成,主体6层,顶部建有塔楼,总高41.32米。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80年代初期,水塔停止供水,现辟为“水塔高场”。该水塔可覆盖全部租界区和老汉口中心区,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座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

汉口新泰大楼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10月,汉口新泰大楼旧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是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汉口的分行大楼,该分行开设于1896年,坐落在汉口俄租界江滩,今沿江大道162号(与黎黄陂路的拐角处),是一幢造型简洁明快的古典建筑。地面4层,1—3楼均设内廊,但每层楼的窗户造型各异,使得整座楼显得富于变化。1926年华俄道胜银行宣布全面停业,不久北伐军进占武汉三镇,此楼成为国民政府的中央银行大楼,宋庆龄曾住在二楼。现在为武汉蓝光电力公司使用,并建立了“宋庆龄纪念馆”。2019年10月,汉口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天津路。建于1905年,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三层砖混结构,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面积2983平方米,红屋瓦面,仿麻石外墙,顶部建有钟楼。该旧址是武汉城市工业发展史的重要见证。2019年10月,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10月,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汉口景明大楼旧址位于汉口青岛路与鄱阳街交会处,是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设计建造的6层大楼,建造于1920年,1921年完工。景明洋行由英国建筑设计师海明斯和伯克利联合创办,是武汉近代最重要的建筑设计机构。1938年,武汉沦陷后,大楼被日军占领,景明洋行被迫歇业。二战结束后,景明大楼改为一座外侨公寓。汉口景明大楼旧址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被并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口近代建筑群。


2006年5月25日,汉口近代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2.杨守敬故居和墓


湖北省宜都市陆城新衔。杨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金石学、舆地学家,藏书家。1839年5月23日诞生于此。故居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砖木结构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1987年辟为杨守敬纪念馆,馆藏杨守敬著《历代舆地图》等遗著、墨迹、遗物等二千五百多件。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是1986年宜都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杨守敬,报经中宣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清道光20年(1840年)建,同治二年(1863年)续修,1986年根据中共宜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经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宜都市人民政府将故居维修后在故居内举办纪念陈列并对外开放。


杨守敬故居占地3121平方米,建筑面积1633.3平方米,木结构建筑,大门面对清江,中轴线对称布局,二进八开间,三天井将前后二进分开,前一幢一层,有客厅、厢房,后一栋二层,有卧室、书房、藏书楼。外围风格为白色斗墙和青灰色小瓦,与四邻相接处均为高大的风火墙,整个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古朴、庄重、典雅,是本地区土汉民族杂居地带仅存的典型建筑。故居内保存有杨守敬生活原状并设有陈列展览。


位于宜都市陆城龙窝村三组,1915年建。陵园用地5400平方米,建筑用地450平方米,墓占地204平方米,墓冢为圆形土堆,其下部1米处由青石浆砌,高约3.2米,墓前(东面)立五厢石碑一座,碑宽2.85米,高约3.2米。碑有杨守敬浮雕半身像和碑名“杨守敬先生之墓”及碑文。


2006年5月25日,杨守敬故居和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3.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港区,近现代(1890-1948年)代表性厂矿建筑,1890年(光绪十六年),为修建芦汉铁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1908年,在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集勘探、冶炼、销售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据《汉冶萍公司志》记载,1915年前的一段时间内,该企业的钢产量占中国钢铁产量的100%。至1948年最后熄炉停炼为止,该公司先后经历了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三个时期,几乎经历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历程,堪称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缩影。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现完整保留有汉冶萍时期的高炉栈桥一座、冶炼铁炉一座、日式住宅四栋、欧式住宅一栋、瞭望塔一座、卸矿机一座。冶炼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近代工业中钢铁冶炼遗址,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日欧式建筑群是“汉冶萍公司”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其形制国内少见,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欧式住宅


2006年5月25日,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4.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26年10月10日,湖北省总工会成立,设机关于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广州迁武汉,也在此办公。除李立三曾任省总工会委员外,苏兆征、刘少奇、邓中夏、项英、林育南等都曾在此任职。大革命失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迁至上海,湖北省总工会转入地下。1959年在此筹建纪念馆。


武汉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在革命年代,武汉曾三次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四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高潮。位于江岸区友益街上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和刘少奇同志旧居是这段中国工人运动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广州北迁武汉,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在此领导工人运动。


1927年5月20日,太平洋劳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国际劳动者大会。同年6月19日至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武汉成为了当时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2006年5月25日,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5.大冶兵暴旧址          


大冶兵暴旧址位于大冶市原大冶师范学校进门左侧,大革命时期,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就发生在这里。大冶兵暴旧址整个建筑为抬梁式木质结构,没有雕梁画栋的装饰,显示出庄重威严,古朴大方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晚清时期大冶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及当时的兵备、教学等情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929年10月,打入敌旅的地下共产党员程子华,遵照军委周恩来同志和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在大冶中心县委和大冶工农武装配合下,于12月14日夜11时半,率两个连的进步士兵与李灿、何长工所领导的红五纵队,里应外合,在大冶县武备学堂(现大冶市外国语学校)举行起义。经过激战,俘敌千余人,缴枪900余枝,活捉了敌营长和国民党县长,攻克了大冶县城。此后,兵暴队伍被编入红五纵队。


大冶兵暴旧址属晚清学宫式建筑,为1868年(清道光七年)所建武备学堂。碧瓦橙墙,红柱走廊,为中国宫殿式砖木结构。旧址房屋为一连四栋砖木硬山式飞檐结构,顶布绿釉琉璃瓦,厅堂梁架为六架橼。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四周有回廊,以砖砌围栏,建筑为中国传统式拱形门窗,木质格棱,四栋房屋有走廊相连。


程子华是我党安排的卧底,当时年仅24岁,接到进攻红军的指令后,他立即同党组织联系。程子华在兵暴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红五军的何长工、李灿还有地方县委书记一起商量准备里应外合。12月14号晚,大雨瓢泼。红五军五纵队四千余人悄悄地渡过了韦源湖,第一支队由李灿、何长工率领,在大冶城郊的山上集结,等待拂晓攻城;第二支队在大冶与石灰窑之间的牛角山一带埋伏。深夜11时许,程子华把各班班长集合起来,公开打出了红旗。这些班长平时深受程子华等人的教育,纷纷赞同愿意当红军。根据部署,程子华带领大家割断了电线,切断独立十五旅与外界的联络,拘押了反对兵暴的国民党反动军官并组织进攻营部。


排长程子华带领他的连部攻击国民党营部没有成功,退出了城外,天亮后,红军第五纵队埋伏的4000军人进行攻城,国民党营长朱麻子见势不妙,带领一个连逃跑,被红军伏击活抓。12月15号拂晓,红五纵队奋力攻城,敌军闻风丧胆,守城敌营长朱麻子见红军主力攻城,连忙带领一百多名部下逃窜,正好落入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的埋伏圈,全部缴械投降,朱麻子被活捉。红五纵队侦察得知城内还有国民党的两个连,立即命令被俘的敌军司号员吹号。城内敌军听到增援号声,果然上当,跑步出城遭到红五纵队伏击,两个连的敌人全部缴械投降。兵暴部队同红军胜利会师,被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同志誉为“模范式兵变”的大冶兵暴完美落下帷幕。


受大冶兵暴胜利的影响,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其他各部也相继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来到了红五纵队,在三溪口进行整编,兵暴部队被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程子华任支队长。这时,红五纵队已有3个支队6千余人了。后来红三军团在刘仁八地区成立,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大冶兵暴的起义部队也成为红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冶兵暴的成功,可以说程子华功不可没,大冶兵暴虽然直接参与起义的国军部队不多,但它的影响力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参加红军。红三军团在成立初期扩军的速度极快。大冶兵暴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大冶地区的革命运动,革命武装斗争再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掀起高潮。参加大冶兵暴的还有田维扬等人。


大冶兵暴,是湘鄂赣边区的重大革命事件,在全国影响很大。其目的明确,行动神速,牺牲少,胜利大,曾被周恩来誉为“模范的大冶兵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亲笔题写了“大冶兵暴旧址”、“大冶兵暴纪念碑”的题词。


2006年5月25日,大冶兵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位于中国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刘仁八村,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旧址原为当地土豪刘凤成的住宅,为一进三重砖木结构建筑,每幢二层,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建筑立面具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1930年5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到鄂东南与红五纵队会师。6月初,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6月中旬,红五军、红八军在刘仁八村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即“刘仁八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和红八军,彭德怀为军团总指挥兼前委书记,滕代远任总政委。开国上将王平题馆名。


受大冶兵暴胜利的影响,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其他各部也相继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来到了红五纵队,在三溪口进行整编,兵暴部队被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程子华任支队长。这时,红五纵队已有3个支队6千余人了。后来红三军团在刘仁八地区成立,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大冶兵暴的起义部队也成为红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冶兵暴的成功,可以说程子华功不可没,大冶兵暴虽然直接参与起义的国军部队不多,但它的影响力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参加红军。红三军团在成立初期扩军的速度极快。大冶兵暴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大冶地区的革命运动,革命武装斗争再次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掀起高潮。参加大冶兵暴的还有田维扬等人。


2006年5月25日,红三军团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7.五里坪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湖北鹤峰县五里乡五里坪老街中段。布局整齐,保存完好,街道全长150米。旧址分别排列于街道两则,均系悬山式穿斗结构木房,共117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


五里坪革命旧址群曾是完整的红色办事机关,主要包括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联县政府机关、湘鄂边独立团指挥部、游击梯队指挥所、后方医院、被服厂、赤色监所、红四军军部、苏维埃商会供销社等。联县政府在五里坪老街中段南侧,共六大间,尚剩三大间,分上下两层,旧址现略向东倾斜,但基本保持原貌。


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曾三次驻扎五里坪,贺龙两次居住于此。贺龙曾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五里坪围歼战”。从此,湘鄂边苏区以鹤峰为中心,形成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和反“围剿”斗争的主要战场。


1929年6月,鹤峰县九区农民协会在这里成立,1930年4月改称第九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4月7日,“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及“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等机构相继迁入五里坪,这里成了湘鄂边苏区的中心。1931年4月27日,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五里坪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改分特委为湘鄂边特委。


五里坪革命旧址是研究湘鄂西武装割据的战略后方和总策源地湘鄂边苏区的代表性遗存,是研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孕育过程的实物依据。五里坪革命旧址是全国最早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体的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载体和土家族民族精神的凝集与物化。


2006年5月25日,五里坪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8.中原军区旧址


中原军区旧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包括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首长旧居、中原军区大会场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抗日战争胜利后,坚持中原地区的斗争,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中共中央确定王树声率领的嵩岳军区部队南下,令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自粤北返,于1945年10月24日在桐柏山区的唐河县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会合,正式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并组建中原军区。


郑位三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主力部队共编为2个纵队和3个独立旅。嵩岳军区部队编为第一纵队,下辖1旅、2旅、3旅;359旅南下支队与五师部队合编为第二纵队,下辖13旅、14旅、15旅45团、359旅。纵队直属中原军区领导,独立旅分属江汉、鄂东、河南3个军区领导。至此,中原地区人民武装力量,拥有3万余人的主力军和将近3万人的地方武装。


为了调动敌人,配合华北我军作战,中原军区部队主力于12月下旬开始向平汉铁路以东转移。1946年1月上旬,中原部队进至光山以南、礼山以北地区的宣化店,1月8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进驻此处。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新四军第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在大悟山驻扎的5年,像插在华中日军心上的钢刀。5年中,李先念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日、顽的矛盾,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求生存,图发展,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的16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拥有第十三、十四、十五共3个野战旅,两个军区,正规部队5万人的雄师。得到中央、华中局"发展工作第一,独立作战第一"的嘉奖和赞扬。李先念同志领导五师在孤悬敌后的处境中,顽强战斗,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日的中坚。他们以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重大的军事战果。新四军第五师在大别山区5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坚守了中原前哨的抗日阵地。1947年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第5师),并入刘邓大军,成为中原野战军。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开创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一再违反《停战协定》,集结20多个师(旅),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周恩来在南京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指出中原地区的严重局势,并向美蒋代表提出共同赴宣化店一带实地视察,制止内战爆发。5月5日,周恩来同美蒋代表由南京到达汉口。6日同美蒋代表以及各报社、通讯社记者40余人启程向宣化店进发,8日到达宣化店。


当日下午,周恩来同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与美国代表白鲁德、国民党方面代表徐永昌的代理人王天鸣在河西湖北会馆谈判。谈判揭露了美蒋"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5月10日,三方在汉口签订了停止中原武装冲突的《汉口协议》。但国民党军队违反协议,继续把中原部队重重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导致全面内战爆发。

  1978年设宣化店纪念馆。宣化店谈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十三旅(五师主力)旅部旧址
该旧址也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罗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86平方米,建筑面积403平方米,门向街道开,背临竹竿河,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五架梁台式建筑,属减柱造,屋面覆盖青灰小布瓦,单檐硬山顶,青砖灌土墙,三厅两院,大梁粗柱,宽敞壮观。前厅和中厅各为面阔5间,后厅为面阔4间,进深均为2间,前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后院左右两侧各有厢房2间,中厅和后厅格扇门窗上均有人物花鸟浮雕,形象生动。1978年辟有中原军区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室内陈列有大量当年中原军区将士的战斗或生活用品及相关资料,现为湖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大悟县宣化店谈判旧址也称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原为宣化店湖北会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湖北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傍竹竿河,坐北朝南,两进5间,左右各有厢房,建筑古朴。1975年修复,厅内陈列当年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时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厢房内保存着周恩来用过的木床及办公的桌椅、油灯等物。


谈判场景复原


2006年5月25日,中原军区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9.荆江分洪闸


荆江分洪闸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湖北省公安县。长江荆江段在1949年以前的数百年间,水患频繁,太平口至藕池口间江堤西南的921平方公里分洪区两个重要闸口为进洪闸俗称北闸(太平口),节制闸俗称南闸,1952-1953年建成。1954年7-8月特大洪水时启用,发挥了重大作用。进洪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长1054.4米,高46.5米,分设54孔,每孔跨度18米,为开敞式钢质弧形闸门,最大进洪量每秒8000立方米。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三次开闸分泄荆江洪流,不仅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直接受益,而且对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和沿江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荆江分洪工程不仅是近期荆江地区的核心防洪工程,而且在上游三峡水库和山谷水库建成后,它仍然负担配合组成长江远期防洪系统,解决长江较大和稀遇洪水的危害。因此荆江分洪工程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大型水利枢纽,是平原水利综合利用的典范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在荆江南岸公安县太平口与长江北岸荆江大堤上。为纪念1952年完成的荆江分洪工程而建。共有两组,北岸荆江大堤上的一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为纪念1952年完成的荆江分洪工程而建。纪念碑碑体为一塔形花岗岩建筑,下层西壁浮雕是工程建设兴建时的动人画面,中层四面镌刻有题词、碑文;南面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北面是周恩来同志的的题词“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东面是邓子恢同志的古言颂词;西面是李先念、唐天际同志撰写的纪念碑文。


纪念碑两侧,各有亭阁一座,亭上朱栏碧瓦,分外耀眼。亭阁内各立大理石碑块,上面镌刻有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928位英模的名字。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之上,与观音矶千米相望。


2006年5月25日,荆江分洪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0.沈从文故居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栋共有房屋10间,沈从文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凤凰县听涛山下,同年故居大修并向游人开放。


正屋之外,暖暖的春阳洒满了四合院的天井坪坝。故居购物室里,时常有许多年轻人拥挤在购书柜台前,争先恐后地购买沈从文的精品著作。从他们年轻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人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新一代。沈从文一本本闪耀着知识光辉和魅力的精品力作,吸引了多少年轻火热的心,他们一批批从远方而来,来了又去,把从故居获取的文化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开花结果,打造和构架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光辉美好的文化春天。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2006年5月25日,沈从文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程子华与大冶兵暴。1929年10月,国民...

    程子华与大冶兵暴.1929年10月,国民党急令独立十五旅开赴大冶一带进剿,企图扑灭革命火焰.隐蔽在国民党军独立十五旅的共产党员程子华,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和湖北省委的指示,于12月14日晚12时举行兵暴, ...

  • 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录

    2020年2月7日,湖北省政府公布首批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批(41处) 1.武汉市"八七"会址历史文化街区 2. ...

  • 湖北省“古建之乡”殷祖镇,一片难忘的红色热土地

    这是一片红色的革命老区 这是一片充满魅力的美丽新城 这是一片承载希望的发展热土 这就是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 殷祖镇 有青山绿水 还是一片红色土地 境内有 "美丽田园"笔架山 &quo ...

  • 武汉的六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你去过几座?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每座城市都拥有大量的博物馆,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博物馆.自2008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对全国各类博物馆进行了评级工作.至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次. 全国博物馆 ...

  • 知道什么叫流域型洪水么?浩浩长江,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洪灾悲剧

    长江,什么状况会形成流域型洪水? 荆江大堤 所谓流域型洪水,即整个长江流域险象环生,洪灾连片,如:1931.1954.1998这样的年份洪水.而因洪水为害酿成全流域洪灾,若非满足如下条件,只可认定为局 ...

  • 游记:荆州4(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从荆州博物馆出来.正好同船的船友叫了一辆中巴,于是跟着中巴回到了岸边. 因离开船还有一段时间,询问了船夫.又去了离着不远的"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 ...

  • 游红色景区八字门村,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洗礼

     新市街道八字门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是豫鄂边区政权的首创之地,是新四军第五师的摇篮.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创了鄂中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1)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计206处) 本篇要目: ***************************************** 1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清           北京市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协和医学院旧址 清至民国           北京市东城区 12北平图书馆旧址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3)

    本篇要目: ****************************************** 21丰润中学校旧址 1913-1925年            河北省唐山市 22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1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4)

    本篇要目: *************************************** 31徐向前故居 清            山西省五台县 32大同煤矿万人坑 1937-1945年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本篇要目: ************************************** 41万忠墓 清                 辽宁省大连市 42锡伯族家庙 清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 1936-1945年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52侵华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要目: ****************************************** 61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62春在楼 民国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大通学堂和徐锡麟故居 清         浙江省绍兴市 72江北天主教堂 清         浙江省宁波 ...

  •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本篇要目: ***************************************** 81钱业会馆 民国          浙江省宁波市 82陈英士墓 1916年         浙江省湖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