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学会孤独
将水倒入杯中,太满就会溢出,所以不如在杯满之前果断停止。
锥子不能磨的太过锐利,因为锋芒太露反而容易折断。
金玉满堂不能久守,富贵而骄自招祸患。
功成之后要懂得急流勇退,才合与天道。
范蠡和文种轴越灭吴,雪会稽之耻,范蠡功成身退,到齐国隐居,从商得以全生。
文种不听劝告,虽然并非全为贪恋权位,结果仍然难逃因功高震主被杀的劫数。
张良、韩信同辅刘邦,灭楚后,张良急流勇退,悠游林泉之下,而韩信虽然并无跨攻造反之举,结果仍然身首异处。
有人说,人生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学会孤独。
当然,这种孤独不是那种被抛弃的无奈,而是急流勇退中留给自己的一份安静,一种反思。
唯有孤独,给我们合适的空间去感悟生命,反省自我。
美国每年法定的休假日里,有一个为纪念开国总统华盛顿而设的“总统日”。
虽然华盛顿的生日是1732年2月22日,但为了与其他休假日的规格相一致,美国政府决定把每年2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作为总统日来纪念他。
从华盛顿到奥巴马,美国共有过44位总统,但无论林肯、罗斯福、肯尼迪、或里根,谁的功劳和威望都无法遇华盛顿比肩。
270多年来,美国流行着很多关于华盛顿的美谈,说他在世时''像父亲照管孩子那样领导国家''。
他是美国''战争中的第一人,平中的第一人,和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人"。
但事实上当华盛顿在世之时之日,他并没有获得众口一词的赞誉,他的能力和品质都受到了诸多质疑。
在包括杰弗逊在内的反对联盟主义者的人们心目中,华盛顿是头号恶棍的代号。
许多报纸发表过攻击他的言论,比如《曙光报》就称:“如果有哪个国家由于一个人的存在而堕落,这就是华盛顿统治下的美国。”
这些言辞纵然涉嫌个人攻击,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华盛顿是一个讲求现实的人物,其为人行事并非完美无缺。比如他曾因《杰伊条约》之故背弃昔日盟友潘恩,令后者饱受牢狱之之苦,差点命丧异国。
但令华盛顿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声名尽在他死后一步步窜升,越来越受人们的敬仰。
描述华盛顿伟大事迹的传记大量发行,他的著作被精心编辑,他的遗体被小心保存,他的画像大量复制,
每年都举行纪念他的仪式,他的名字更是遍地开花,不仅有华盛顿州和华盛顿市,还有32个州都有华盛顿县,121个邮局以华盛顿为名!
所有这些都带着神圣的意味。亚伯拉罕·林肯曾在演讲中指出:“给太阳增添光辉或给华盛顿的名字增添荣耀都是不可能的。”
对一个人的评价为何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逆转呢?华盛顿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历史地位,
不仅在于他领导北美殖民地军民抗击英军赢得独立,领导制定联邦宪法,担任国家元首建立共和政体与权力制衡的联邦政府,
还在于他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在达到权力顶峰时功成身退的心胸气度与政治品德,以及他为后世树立的楷模。
美国独立战争后,有一位军官写信建议华盛顿称帝。华盛顿却“憎恶的看待这件事情”,并严加谴责,要求军官们从“脑海中驱除这个念头”。
其实,华盛顿是在拿破仑称帝之前当总统的,当时欧洲是君主遍地,王权至上,群雄争霸的时代,华盛顿及时给自己加冕也未尝不可。
华盛顿从1789年~1797年连任两届总统,当时美国宪法尚无任期限制,他完全可以当一个终身总统,因为没有别人比他更受爱戴与敬仰。
但1796年秋天,华盛顿还不到65岁,就像人民发表告别词,说自己“年事增高,越来越感到退休的必要”,因此“下定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
可以说是华盛顿开创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光辉典范,弥补了美国宪法的严重缺陷,为人类结束终身制、消除个人独裁的隐患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惯例。
华盛顿把功成身退看做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为从政务繁忙中解脱出来,隐退到佛农山庄旧居之后。
“除非有不速之客来访,我与我的妻子可以做20年来想做而没有能做的事情,坐下来共进晚餐了”。
这位开国总统在自己的庄园里尽情享受着晚年,只到1799年12月14日与世长辞。
人生短暂,但一个组织、政党或国家的程序时间则会长很多。
当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达到巅峰时,就会面临高处不胜寒的窘境,与其功败垂成、晚节不保,不如功成身退、回归平凡,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后人,
因为一个英明的领导人不会将自己个人的顶峰与集体发展的历程同日而语,
否则,整个集体的生命将随同个人一起迈向衰老和死亡,这不符合天道之意。
尘世中,所有的人和事注定不会永久的相陪、相守,无论怎样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
有些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将成空。
有些事,如果想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前程的任务已完成,后程自知已动力不足,不如让与他人继续完成这份事业,让他能够得以最大限度地呈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大千世界,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休止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和幸福。
适可而止,急流勇退,看似舍弃,实则是保全人格和操守的一种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