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后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预防

近日,多地出现暴雨甚至洪涝灾害,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暴雨灾害天气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还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雨灾后需防大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这些传染病要格外注意

“从传播途径上讲,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张伯礼提醒,公众应该注意,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以介水传染病为例,水是它的重要媒介。包括甲肝、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在内的传染病均可以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
这种传染病的特点是,一旦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会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从历史的资料来,霍乱、伤寒、痢疾和传染性的肝炎,比如说像甲肝、戊肝都曾因为洪水暴发引起过大流行。
资料显示,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1200多人出现急性黄疸。这些人被确诊为戊肝;2004年孟加拉国洪灾之后出现腹泻疫情暴发,波及17000多人,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 1998年西孟加拉洪水暴发后继发16000多人感染霍乱弧菌。

防大疫,做到“一绝不、两防护”

“绝不能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
张伯礼强调,很多传染病是从入口的食物进入人体的。很多食物在洪水中发生了变化,表面是看不出来的。有一些群众对在洪水中死去的家养禽畜舍不得处理,或者对被泡过的食物凑合吃。这些食物虽然表面看着没什么变化,其实微生物在上面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在无法看出造成腐败之前微生物已经在旺盛地生长了,因此一定不能再食用。
“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喝生水,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
张伯礼提醒,在家加工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张伯礼还提醒公众做到“两防护”,一个是防护周边的环境,尽快清洁;一个防护皮肤,适当用药。在雨后应尽快清理环境卫生,避免滋生蚊蝇及细菌等微生物。它们是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媒介。生活区里的盆碗缸罐,如果有积水,蚊蝇很快会在里边产卵,幼虫就会滋生。登革热、乙脑等都是蚊媒传染病。因此不仅要避免被蚊子叮咬,还要捣毁它们的老巢,尽快改变雨后容易滋生蚊蝇的环境。
“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
张伯礼提醒,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例如穿凉鞋蹚水后要及时清洗,雨水中的不明病原体也可能致敏,甚至导致气血斑、皮疹、湿疹等,在血吸虫流行的地区要格外注意避免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可引起人、畜、禽得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在雨灾之后,更多的疾病需要格外警惕。
张伯礼特别提醒,现在针对新冠疫情防护仍不可松懈,防止洪灾后新冠疫情反弹。灾后受灾群众聚集,群体饮食睡眠不足,人体抵抗力会变差,此时如果有新冠肺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特别容易发生快速传播。
因此在救灾复产同时对新冠肺炎预防工作仍应慎终如始,严格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大范围人群聚集,加强开窗通风。

暴雨洪灾后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在应急救灾方面,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汉有《肘后救卒方》,唐有《千金备急方》,明有《救荒本草》。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防治灾后疾病方面具有简便、速效、经济、无污染等特点,特别是许多易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值得大力宣传、推广和使用。
1、皮肤病
洪灾可能造成多种疾病爆发流行,如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其中皮肤病占各种疾病的50%以上。常见的皮肤病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和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等。

湿疮

湿疮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倾向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除湿。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脚湿气

脚湿气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通常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趾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足癣。一般不需内服药,以局部治疗为主。

水疱型

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制法:共碾成粗末备用。

用法:取药1包,用布袋包好,加水3000ml,煮沸20分钟后待温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浸渍型马齿苋水剂:马齿苋30g,水1000ml。

制法:煮沸20分钟,滤过冷却后备用。

用法:湿敷、外洗,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足干燥。

(2)患者的鞋子要经常换,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

(3)在公共场所更要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2、防疾防疫
灾后药品短缺,受灾群众可就地取材,采取中草药进行防疾防疫。例如,艾草空气消毒、食醋消毒、大蒜防痢、绿豆解暑解毒、鱼腥草降火、川花椒治皮肤之疥癣等。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采用艾草消毒驱虫防疫法。熏燃艾草之空气消毒法,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效果。艾草防疫无毒、无污染、无刺激,其气味芬芳不仅可驱除秽气、蚊虫,而且可安抚镇痛起到抗抑郁作用。
3、胃肠疾病(急性肠胃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物。
(1)基本方药
葛根芩连汤。方药组成: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颗粒剂或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2)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胶囊)、黄连素片、葛根芩连片等。
4、暑湿感冒
临床上主要表现: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舌苔薄黄而腻,脉濡而数。
(1)基本方药新加香薷饮。(方药组成:香薷、厚朴各10克,金银花、连翘、鲜扁豆花各15克。)
(2)中成药藿香正气丸(胶囊)、人丹、六一散、甘露消毒丹等。
5、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受灾群众与救援人员中的多发病、高发病。
包括:(1)挫伤;(2)肌肉拉伤;(3)关节韧带拉伤;(4)骨质增生;(5)椎间盘突出;(6)肩周炎(7)骨关节炎(8)滑囊炎;(9)肌腰腿鞘炎等。
针刺治疗经济、速效,镇痛效果确切,可大大缩短病程,减轻痛苦。无论是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均可应用。
按照中医理论,软组织损伤多属经络之络伤,当用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之法。具体来说,以平补平泻手法,刺激患者患侧对称点之健侧穴位,同时在针刺时嘱病人轻轻活动患侧肢体。一次治疗半小时,一天一次。
例如,左足踝关节扭伤,可针刺右足踝关节对称穴位;右腰损伤可针刺左腰对称点穴位;双侧腰伤可刺头面部人中穴;双肘关节伤可刺双膝关节对称穴位。
6、调气解郁 
入夏以后至出伏前,中医防病、治病当以凉肝清心,滋补肺脾为主。可用绿豆、莲心、绿茶、大青叶、板兰根、生甘草、百合、山药等清火。
当出现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时也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
7、淋雨如何防感冒 
中医指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
喝姜茶
原料:开水250克,红糖30克,姜25克,茶叶少许。
制作方法:将姜剁成姜末,放入茶壶中,再放入开水和红糖。焖5分钟左右再饮用。
用姜制茶,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对流感、伤寒、咳嗽等疗效显。饭后饮用,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8、注意饮水卫生 
如何对缸水、井水进行消毒?
缸水:静置沉淀1小时,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①煮沸5-10分钟。②漂白精片消毒法:清洁水100公斤加漂白精片1片,混匀静置30分钟即可。
井水:用500毫升的矿泉水瓶或竹筒装入半瓶(筒)漂白粉,在容器上面或旁边均匀钻4-6个小孔,孔的直径0.2-0.5厘米。将简易消毒器口扎紧置于井水,用浮筒悬在水中。一次加药后消毒可维持3至5天左右。
如何处理浑浊水?
对于浑浊水,取水装入缸(桶)中,可选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按要求比例加入水中,充分搅匀,将水中的泥沙或有机物混凝,静置沉淀约1小时取出上面澄清液倒入另外缸(桶)进行消毒才能饮用。
饮水建议
对于水灾地区来说,应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瓶装水、开水。不提倡喝生水,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饮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