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照片却比影片更风靡,81岁去世时只轻轻道一句:我要飞走了
领袖风采好消息!《毛主席手书真迹全三册》 三折粉丝大优惠!!市面上现存最完好的几套《毛泽东选集》全五卷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民国最美女星
被特务头子戴笠局座霸占三年
记忆
时间
爱情
亲情
友情
感知
人生
人生
艺术
时代
生活
胡蝶,
原名胡瑞华,
1908年生于上海,
祖籍广东鹤山。
读
胡蝶虽是电影皇后,她的照片却比影片更早风靡沪上。1926年2月《良友画报》创刊,首印3000册,三日内便已售罄,又加印了两次,每次各2000册。这一期封面便是手捧鲜花的胡蝶,从影仅一年有余,招牌式的酒窝,笑靥盈盈中还带着青涩。
壹▌芊芊蝶影
后来胡蝶的母亲还常说:'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上驾崩那年生的。'胡蝶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京奉铁路总稽查。
于众不同的胡蝶(一)
胡蝶是家中长女,美貌乖巧被父母视如掌上明珠。由于父亲工作需要,幼年的胡蝶常随父母奔波在中国各地。
在这种奔波中,胡蝶养成了极好的语言天分,演艺才华也初露头角,她经常能模仿出小贩们操着各种方言的叫卖声、吆喝声模仿的惟妙惟肖。
幼年之胡蝶(左二),1917年。胡蝶:“九岁那年……全家回到了广东……进了培道学校”。
胡蝶早年留影。胡蝶:“1924年,我十六岁,那时全家从广州回到了上海。”
胡蝶漂亮,却绝非只是花瓶。热爱电影的她早早对人生有了规划,当全国第一家电影学校“大中华电影学校”招生时,她便抓住了机会,从两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考官陈寿荫曾评价她:“喜怒哀乐似乎信手拈来,收放自如毫无雕凿痕迹,亭亭玉立之中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风范。”
摄于1933年
1932年《啼笑因缘》电影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胡蝶
那时,她还叫胡宝娟,入了影坛,才自易其名为胡蝶,意在如彩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飞翔。
1925年胡蝶在电影《秋扇怨》中饰演沈丽琼,友联影片公司出品,陈铿然导演。胡蝶:“主演《秋扇怨》算是我正式从事电影工作的开始”。
陈嘉震摄
1932年《啼笑因缘》电影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胡蝶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颗巨星。她像一只彩蝶,在影坛神奇地飘飞四十余载,岁月的风雨曾打湿过她的翅膀,却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几度息影,又几度复出,留下一百多部影片,也留下一段传奇。
贰▌蝶戏银海
上世纪三十年代《明星日报》的选美活动中,她以21334票稳居第一,阮玲玉只获7000多票。据说,当时举办这个竞选,是因为时人常常因“胡蝶和阮玲玉谁更美”的话题而争论不休。照理说,二者的票选结果应该是旗鼓相当的。如此悬殊的差距,只能说,胡蝶更有观众缘。
摄于1940年
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红极一时。脸上那招牌式的酒涡,成了美女的重要标志,而身上穿的旗袍,戴的首饰,都成为大众模仿的对象。
1927年电影《大侠白毛腿》剧照。天一青年公司出品,胡蝶饰演柳珠,裘芑香导演。
1928年王吉亭和胡蝶主演电影《女侦探》剧照。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她参演了《火烧红莲寺》(共十八集)、《狂流》、《脂粉市场》、《盐潮》、《姊妹花》、《歌女红牡丹》等多部重要电影。
1929年胡蝶在电影《爱人的血》中饰演韩国英,郑小秋饰演刘孟平。明星影片公司出品,这是程步高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1932年胡蝶、龚稼农主演电影《如此天堂》。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导演。
1933年胡蝶在电影《狂流》中饰演傅秀娟,龚稼农饰演刘铁生。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程步高导演。
1940年电影《绝代佳人》剧照,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与香港南粤影片公司联合摄制,导演王次龙。
1940年胡蝶在电影《绝代佳人》中饰演陈圆圆,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与香港南粤影片公司联合摄制,王次龙导演。
1941年电影《孔雀东南飞》剧照,此片在上海的票房为19万元,超过了陈云裳的《木兰从军》当年创下的14万元的票房纪录。
1941年电影《孔雀东南飞》剧照。香港海星影片公司出品,胡蝶、王元龙、顾文宗主演,王次龙导演。
1941年电影《孔雀东南飞》剧照。香港海星影片公司出品,胡蝶、王元龙、顾文宗主演,王次龙导演。
有天赋,有颜值,胡蝶拥有最多的是勤奋。观众们认为胡蝶戏路多变,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演妓女、教师、阔小姐、农妇、卖糖果的姑娘、慈母等角色都不成问题,一人分饰两角亦不在话下。殊不知,荧幕背后都是她倾注的心血。每天开工,她总是最早到的演员,导演编剧说戏时,她听得尤其认真。休息时间,演员们都到咖啡馆放松娱乐,只有她刻苦地与师傅讨论电影。
她从不停止学习,找梅兰芳学标准普通话,学开车、骑马等技能,开拓自己的戏路。拍《狂流》时,毫无农村经验的胡蝶为了诠释好角色,特意跑到江浙一带的农村,去看乡下女人如何生活,用心揣摩她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日常劳动;拍左翼电影《永远的微笑》时,她跑到南京孔夫子庙,实地体察歌女的真实生活。
1946年电影《某夫人》剧照。大中华影片公司出品,何飞光导演。
1946年电影《某夫人》剧照。大中华影片公司出品,何飞光导演。
胡蝶为人谦逊随和,在当选“电影皇后”后,主办方欲为其开庆功宴,她却以“国难当前,不合时宜”为由婉拒。后来她说:“几十年来,这个像游戏之举的称号一直跟着我,这是观众对我的爱护,我却不敢妄自尊大。”
她的观众缘,源于她的智慧。
1949年胡蝶在电影《锦绣天堂》中饰演薛湘灵。长城影片公司出品,程步高导演。
作家张恨水曾这样评价她:“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深沉、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钗,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从此评价就可以看出,美貌外,胡蝶还有宝钗与袭人的高情商,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她并非圆滑世故,教养中还有一份晴雯的真诚与直率。
叁▌翩翾西飞
胡蝶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那也正值中国战乱动荡的年代。“九·一八”之夜她和张学良的“红颜祸国”跳舞事件绯闻、她和国民党特工王戴笠将军被迫同居三年的绯闻……每一段有声有色的绯闻都是当时轰动四方的文化界大事。
胡蝶与梅兰芳及上海市长吴铁城代表余先生在赴苏联船上合影。
1935年2月27日抵达海参崴。当地中国使馆为梅兰芳、胡蝶一行举行欢迎会。
1935年胡蝶抵莫斯科车站时留影。
1935年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欢宴时与苏联女明星奥格洛娃合影。
1935年3月24日苏联对外影片贸易局欢宴胡蝶时留影。起立演讲者为名导演家杜甫仁科。
1935年,她随中国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随后又赴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考察,此次出访对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33年胡蝶在上海《明星日报》组织的比赛中获得“影后”殊荣,后又几度被封为影后,其中包括1960年于东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被选为“亚洲影后”。
1935年胡蝶在德国国际电影展览会上听演讲。左起:陈玉俊、周剑云、胡蝶、曾垂祺。
1935年胡蝶应柏林记者之邀请,在当地街道上留影。
1935年5月30日,胡蝶到达伦敦,这是她参观伦敦大英国际摄影场与演员合影。
1935年6月胡蝶在从罗马到中国的船上生活留影。
1935年7月8日胡蝶从香港乘麦坚尼总统号回到上海,江海关码头前热烈欢迎胡蝶的群众。
肆▌影迷戴笠
提到胡蝶,人们总会想到当年她被戴笠霸占三年的故事。
至于胡蝶有没有被戴笠霸占,胡蝶晚年没有透露,但是结合多方面的资料显示,戴笠确实霸占了胡蝶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如果不是乘坐飞机失事,两人很可能会结婚。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胡蝶跟随丈夫去了香港。但是,香港不久也沦陷了,胡蝶和潘有声又去了重庆。
出发前,胡蝶和自己多年的积蓄打包起来,包括衣服等共计30个箱子,托好友代运回国。当胡蝶苦等箱子时,传来的却是30箱家产被劫匪抢走的消息。
就在胡蝶为30个箱子下落苦恼时,早就对胡蝶有好感的戴笠出手了,他向胡蝶承诺一定会将箱子找回来。
尽管戴笠未能将全部箱子找回,但是胡蝶还是颇为感动。这一切都是假象,为了霸占胡蝶,戴笠给潘有声安排了一个战时货物运输局专员,让他放手去做投机走生意,结果潘有声常年驻守在昆明,很少回重庆。
关于戴笠霸占胡蝶三年这件事,来自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的介绍。沈醉写道:“戴笠对胡蝶可说一见倾心,格外欢喜。他自有了胡蝶以后,对于玩弄其他女性的兴趣也减少了一些,因为胡蝶很有一套笼络男人的手段。
当时胡的挂名丈夫潘有声很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自从老婆被戴笠看中而占有之后,他在美人与金钱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决定宁可牺牲老婆,而利用这个机会来发一笔横财。”
为了长期霸占胡蝶,抗战胜利后,戴笠准备和胡蝶回上海结婚。就在此时,戴笠乘坐飞机失事,胡蝶得以再次回到丈夫身边。
伍▌蝶舞人间
2016年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花样年华”公益晚宴上,展览了由潘氏家族提供的两百余张珍贵的照片,呈现电影明星胡蝶(1908-1989)传奇一生。胡蝶从其百变的银幕形象和丰富的个人生活,多方面展示了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影后”的一个个历史瞬间。
1934年胡蝶与粤剧艺术家薛觉先(左二)等合影
有趣的是,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蝴蝶以一个现代女性的视角如何选择并建立了一个关于自己的肖像档案。照片中的胡蝶并非仅仅以被拍摄的客体出现,很多时候她是自己照片的摄影顾问,她常常会纠正记者的拍摄角度与用光的瑕疵。1935年旅欧途中她甚至尝试自拍,也曾帮助友人拍照。
1935年11月23日胡蝶与潘有声结婚照。右起:伴娘顾兰君、袁美云;男傧相:周余愚、李祖冰;花童:胡蓉蓉、陈娟娟、黎铿等。
1935年胡蝶婚前在北京与友人合影,左起:袁绍梅、胡蝶、舒绣文、朱秋痕,涂萍摄。
1936年胡蝶在家中招待黄柳霜。(一排左二)
胡蝶与潘有声
胡蝶与潘有声
胡蝶与友人合影
1950年12月胡蝶夫妇经营的兴华蝴蝶牌热水瓶厂参加香港的第八届国展会。
胡蝶与制片人童月娟(左)、电影明星周曼华(右)合影,三位老上海的电影人在台湾相聚。
1960年代胡蝶与著名编剧、制片人朱旭华合影。朱旭华曾担任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厂长、永华影业公司厂长、《南国电影》总编辑。
1985年,胡蝶与来温哥华访问的王丹凤及夫君柳和清合影。
晚年的胡蝶和孩子们在温哥华生活,除了海边散步,再就是到电影院观影。据说,为了能满足日常的语言需求,她每周都去上英语课,成了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而且,这时候的她已不再唤作胡蝶,而改名“潘宝娟”。潘是亡夫的姓,宝娟是她儿时乳名。落叶归根前夜,她以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