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日头抬头,
万物复苏雨似油。
年年角宿光明亮,
岁岁如意大丰收。
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与向往。
“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
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大概就是“青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古人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氏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
春生万物生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此时节,大地返青,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间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理发日”。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此外,还有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
SPRING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此外,这一天有的地方还有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习俗。
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用各种形式、仪式祈求神龙赐福,也寄托了人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土地神诞辰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中国道教及民间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街头巷尾、店铺门口、家户门口都有供奉,民众尊称为“福德正神”,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
土地公生日这天,为给土地公“暖寿”,有些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户户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公祝寿。每逢二月二土地公诞辰,村里每户人家都会放一挂鞭炮,煎几个荷包蛋,点上香和蜡烛以供奉土地公。过去那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荷包蛋,所以过了正月之后,就等着过二月二了。
民间有句俗语:“初一、十五伙头粥,初二、十六事头肉。” 这天拜土地正神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
结 语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设置,每个节日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在我国传统的时间制度中,以正月为主体,每年一度都要发生“世俗与神圣的二度转换”。第一次转换是“过了腊月就是年”,第二次转换是具有“出正月”标志意义的二月二,这时整个年节至此宣告结束,人们要从春节期间香烟缭绕、恍兮惚兮的氛围中,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轨道,开始春耕大忙。
二月二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我们的身心随着节令的变化开始要活跃起来了,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大展拳脚,把良好的想法付诸行动。
温馨提示:《元谶书院》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玄 妙 之 门 · 大 易 至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