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是为人做事的通行证———大人物办大事...
变通是为人做事的通行证
———大人物办大事,小人物办小事,都须懂得变通。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变则通,通则久。”这里说的是写文章,实际上,为人做事,也须懂得变通。可以说,懂得变通,是为人做事的通行证。因为世间的人和事,往往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有时候可能等于一或者是别的什么。
了解明朝的几位大人物,就可看出一二。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臣时(相当于宰相,明朝未设宰相),坚决不重用清名如山的海瑞。因为他只信守道儒家信条和朝廷法典,不知变通,不堪大用。海瑞死扣教条,不容人错。让他治理一个县,治成全国最穷的。朝廷抜下三百万两银子,让他修堤治河,他只用三十万两,弄了个豆腐渣工程,洪水一冲就垮,士地、庄稼、民众置于泽国。再花三十万两重修,反反复复,三百万两银子用完了,河堤还是被冲垮了,他要跳水与百姓一块死,连皇帝都气得跳脚。这样不知变通的人,清名再高,何用?
高拱做内阁首辅大臣时,云南发生了叛乱,高拱举荐一个叫殷茂正的带兵平叛,别人说:“殷茂正虽善用兵,有贪财之名,不合适。”高拱说:“给他十万两,他贪五万两,把叛乱平熄了,你派别人去,虽然不贪,十万两用完了,叛乱日久难平,还需再抜十万两。”按理说,若殷茂正真贪了,朝廷还可以查处,怎样合算?这就是变通。
明朝还有一个大学问家、哲学家王阳明,也是变通高手。他在去福建办差的路上,得知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要造反,这本来与他无关,但是为为挽救明朝政权,也为百姓免遭战火,他又返回江西,要求各县调兵平叛。但调兵要报朝廷批准才行,若是走正常程序,可能明政权就完了。他说服各县,边报朝廷,边抓紧备战。这就是临危变通。
王阳明用智慧战胜并活捉了宁王朱宸濠,因朝廷有人告他有抢先之罪,王阳明没有坚持为自己辩白,而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太监张永,张永得了功,重新上报,替他说话,且张永揣摸武宗皇帝心思,将死老虎朱宸濠放掉,让武宗带兵重新再一次,满足了武宗皇帝的虚荣心,免去了王阳明的抢先之罪。武宗死后,世宗即位,为了补偿王阳明为国家立下的大功,封他为南京兵部尚书。
解放前,河南南阳西峡一带,有个土司令别廷芳,搞区域自治,修了一处水利工程叫别公堰,至今仍是很好的灌溉系统。堰上建有三间瓦房,房内粉墙上写有的水稻种植技术,其序言中申明,这是写给农户看的,因为农人识字不多,有些难认的字,故意用了同音字代替,请不要讥笑用了错别字。这也是变通。
大人物处理大事要变通,平民百姓处理日常小事,也得会变通。
在一个村庄里,有王、谢两家小超市。王家超市只按零售平均利率制定商品价格,坚持不增不减,且不赊欠。谢家超市想到,都是一个村里住着,须顾及人情,乡邻来买东西,总会免去角分尾数,並言明零钱免了。只此一招,让人觉得给了面子,心里舒服。
在农村开超市,还有一大难处,就是赊欠。王家超市概不赊欠,村里有两三个爱喝酒的,手中没钱,就去谢家赊酒,謝家超市老板知道,爱酒者都有三大特点,联系面广,嘴头厉害,讲义气,能说你好,也能说你坏,一反一证,对人影响很大。做生意,讲究个口碑,所以对他们得罪不得。可是总是赊欠,小本生意,资金不好周转。谢家超市老板备席请这些人赴席,酒喝到肠子热了,难处讲到当面。几个人商量,欠了人家的钱,人家还请你喝酒,既然话讲明了,赶快清账还钱,以后再不赊欠。老板说:“各位都是脸朝外的人,朋友多,来客了,手里不方便,照来拿酒,咱们相互方便。”
几个酒鬼到处说谢家超市的好话。
谢家超市老板懂变通,生意日盛,越做越大,王家超市不解农村民情,不知变通,门可罗雀,最终只好关张了事。这就是平民百姓的变通谋事之道。
但是变通是有底线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若是变通了,连自己的本质随之改变,失去自己了,这是不可变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