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评诗】(11)
【名家评大风歌诗友会第十一期作品】
听李兄席间论诗一得
赵锡红(徐州)
亮剑青锋冷,诗萌韵味鲜。
临笺常自怯,不敢弄孤弦。
英子点评——清·赵翼《论诗绝句》是为了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观点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作诗要审时度势、推陈出新,他认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绝没有直接写诗友间如何论诗,而以“亮剑青锋冷”含蓄地道出论诗焦点。都说“剑走偏锋”,方能出奇制胜,作诗亦然,求新求奇是当今诗人的一个追求,如此,韵味才能永葆新鲜。所以,作者“临笺常自怯,不敢弄孤弦。”道出自身不敢再轻易作诗,否则难以引人共鸣。作者的论诗所得独出心裁,亦是“亮剑青锋冷”的一个尝试吧。
过镇江宿南山碧榆园
潘保顺(徐州)
竹林幽渺处,独我一人游。
未觉山寥落,惟听鸟语稠。
英子点评——幽静的竹林间,唯有诗人徜徉其中,足见诗人的追求;空旷的山间也不是寥落的,因为有鸟儿的陪伴,从而营造了物我和谐的境界。全诗流畅自若,虽说“鸟语稠”这一通感写法并非独创,然用在此处装点山林,反衬“寥落”,别具意味。个觉“独我一人游”流于平常化,“独”即“一人”,且结句之“惟”亦与“独”意重,可再酌。
个园画竹
朱文(徐州)
宜弄春风笔,勾描青玉章。
禅锋开合处,个字泼清凉。
英子点评——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此绝立意不俗,用语典雅。起承紧扣题目之“画竹”,以“春风笔”总领全篇,次句以“青玉章”指代竹画,形象贴切,竹之精神蕴含其间。转结紧扣题目之“个园”,极富禅理之味,“开合”道出“个”字笔锋,形神兼具,一张一弛间蕴寓人生哲理,结句自然抖出“个字泼清凉”,使得全诗大放异彩,尤以“泼”用得劲道,泼出的是“清凉”,突出了竹林带给人的感受,亦是画竹之感受,可见竹对人的浸染与熏陶。全诗扣题切意,尤喜!
咏龙华寺新栽松树
杨逸明(上海)
古刹新添翠四围,松林沐浴佛光辉。
远看禅院祥云起,几十条龙舞欲飞。
英子点评——此绝起承转合流畅自若,无一句难解,却是最自然不过。全诗紧扣题目,以新栽的松树出发,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龙华寺的景致。起句直接道出龙华寺新栽了松树,四周翠绿,清凉如洗,“古”与“新”的对比更增意味。次句紧承,松林因此沐浴着佛的光辉。正是“松予寺翠绿,佛予松金辉”,显得和谐美好。转结由实而虚,由所见之“祥云”自然联想到“几十条龙舞欲飞”,且巧嵌寺院之名,寓佛理于景物之中。整首诗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过函谷
陈镇(河南)
孤城扼道石当关,遥望长安不可攀。
最是风生云起处,一鸿来去看江山。
英子点评——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深险如函。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说;是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此绝起承交待了函谷险要的地理位置,尤以“扼道”“不可攀”压阵,以突出这处雄关重地。转句以“风生云起”高度概括古往今来发生在此地的众多战争。以战争而易江山,自古如此。故而结句以冬去春来的鸿雁看着江山之变迁收束,意蕴耐品,尤见艺术性。
读志愿军老兵孟照辉所著《难忘的战争》
卢冷夫(北京)
七秩军威重,岂容文字轻。
挥毫如痛饮,展卷自轰鸣。
岭上人犹在,心中泪已倾。
江山谁点染,一路有光明。
英子点评——此律布局合理,章法有致,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全诗,读来感人。首联“军威重”与“文字轻”似形成对比,其实不然,“岂容”的反问说明了七秩军威是任何文字都难以表达其情感分量的,是不能以轻率的文字去表达的。颔联即从文字切入,以“痛饮”“轰鸣”突出文字之重量。颈联紧扣《难忘的战争》一书,表现战士情怀。尾联议论抒情,赞扬点染江山的战士们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光明。
编辑部偶感
何鹤(北京)
不惑之年弄小词,酸甜苦辣费心思。
枕边推醒无涯梦,篱下编成一卷诗。
低调做人非我弱,高标问路有谁知?
长天作纸三分画,乘兴挥毫纵马驰。
英子点评——这是作者诗词生涯的自我小结:首联道出自身于不惑之年结缘诗词,五味杂陈,费尽心思。颔联顺承“绞尽心思”之意,道出写诗的痴迷,然终有收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低调做人而并非弱力;诗人目标高远,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可是又有谁知道呢?突出其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生理念。尾联洒脱豪迈,作者以天为纸,乘兴挥毫,表现了一位画家诗人的真性情,抒怀自然而毫无矫饰。
打工者说且嵌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句
宋善岭(徐州)
打从节后闹新冠,顿觉举家生计难。
父母年高俱老疾,孙儿身薄苦春寒。
舀瓢凉水当醇酒,烤个馒头作晚餐。
何日也能来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英子点评——“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一词之结拍,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如何将这句嵌入诗中而生出新颖之立意,是一道多解的方程。此诗选取的题材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嵌句无痕。诗人以打工者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庚子新冠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境。尾联巧问,说明打工者是不可能享受到诗情画意般的“人间清欢”的,从而反衬出打工生活的艰难:他们连生计都有问题,何来清欢?如此,深刻地揭示了最根本的现实问题。以朴实通俗的语言道出社会现象,此诗是也。
菩萨蛮·苏州同里古镇
黄玉庭(徐州)
三桥梦入渔乡静,古槐犹记春姿影。小店炖时鲜,船摇悠水湾。 临河人坐晚,酒好杯斟满。故事载乌篷,流年烟雨中。
英子点评—— 同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水乡的文化。作者以冲淡的笔调,缓缓地叙述着这座古镇的故事。全词结构合理,讲究章法,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了同里古镇的风土人情。开拍以三桥之梦、古槐记忆的拟人手法导入,呈现了静谧的渔乡画卷,小店里的时鲜、水湾中的小船,都是古镇的景点特色。古镇的生活节奏是缓慢的,调子是恬静的,临河而坐,品味着杯中酒里的人生。一船的故事就这样弥漫在流年烟雨中,散发出经典的味道。“载”字化无形之故事为有形可触,似乎故事也有了重量,那是历史的重量。全词寓情于景,意境幽美。
浣溪沙·仙女湖
王婉丽(徐州)
玉镜流光为底开?青峰如绣揽柔怀,兰舟约梦问仙钗。 绝世风花销次第,红尘烟雨弄和谐,竟教七女别瑶台。
英子点评——此词紧扣题目,用语优美,如同仙女般柔媚。上片情景交融,造境导入,按照从中心到四周的顺序连用两个比喻,以“玉镜”比喻仙女湖面,用“锦绣”比喻青峰,表现仙女湖景致的美好,尤以“揽柔怀”形象贴切,采用拟人手法将仙女湖与四周青峰融为一体。歇拍“约梦”不仅突出此地如梦如幻之美丽,而且以“仙钗”带出“仙女”,说明游仙女湖就如在仙境中游览一般,从而侧面烘托出仙女湖的美。过片对句突出仙女湖是红尘中的一处净地,自然和谐,故而“竟教七女别瑶台”,到此安居。至此戛然而止,对仙女湖的赞誉亦达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