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即是药,能治世人苦

Ferdinand Loyen Du Puigaudeau
连叔:
您好。
我是一位一线城市40岁的医务人员,女博士,普通人家背景。虽然读到博士,但是科研水平一般般,临床水平还行,但属于整体能力有限,双商普通那种。目前有1房有1车,有积蓄,但是买第二套房有点困难。父母双全在老家,关系不大好,经常会收到我妈妈50多秒的语音留言,希望我多关心她。爱人同样医生,非常忙,关系还好,事业属于上升期,但是对买房处于拒绝状态。孩子小学,成绩一般般,我对她要求不高,估计马上叛逆期到了。按理,我应该知足,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我越来越对未来很迷茫,脑子里有2个小人在斗争,时而患得患失,时而欢欣鼓舞。常常上班时会怀着上坟的心情,感觉压力大于动力。工作方面,医患关系的紧张,科研和临床的压力,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我常常有抑制情绪,自己是属于不精明的那种,后知后觉。我自己也明白这种状况不健康,但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想着,要不要辞职然后全职?但是动动脚趾头也可以想到,全家都会反对,理由很简单,已经算是有经验的医生了,都熬到现在了,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再努力一点,可能未来会更好一点。我出去开会交流时,发现和我年龄一样的女医生,如果混的不怎么样,可能都会类似想法,年龄增长,上升空间有限,体力明显下降,还有繁重的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但是看到很多男医生会非常的积极向上,我就很佛系,有点无所谓了。只是每当看到孩子不大满意的试卷也会自责,幻想如果全职是否对孩子有益?
我也学着比尔盖茨结婚前那样,把自己继续工作或者辞职全职的优缺点罗列比较了,结果就是:坚持下去,收入可能会高,但是家庭会不能兼顾。我也在想象连叔的回答:你已经比很多人好啦,学历够高,有经济基础,不应该辞职,应该珍惜当下,找多多看书,多多运动,陪伴家人.......所以我取名叫苦恼又自知的人。我有朋友全职在家里,说很无聊,想着出来上班,但是上班了会有更多的烦恼。研究表明,女性每天要说够2万字,我想着每天都能顺利地说够,一旦辞职就不能说够了,可能会更加抑郁,所以,我心里都很清楚明白未来的路,但是没有勇气坚强地走下去,总觉得未来很艰难,很痛苦。希望能看到您的回答,非常感谢!
一个医生

一个医生:
我也不支持你辞职当全职主妇。
全职主妇的压力其实更大。你自己及其他人的期待很容易预见:既然全职了,那孩子自然应该样样拔尖。但了解概率就知道,在任何一个时空,普通孩子必然占大多数。从孩子的智商、成绩、技能来衡量,父母是大概率失望的角色,如果家有全职主妇,有意无意间,她背的锅更多,失望将加倍。养孩子,从爱的角度,成功率才是高的,只要不刻意摧毁父母与孩子天然的相爱,再普通的孩子,都会是世上对你最温暖的孩子,别人家的优秀孩子,顶替不了他。而是否相爱,和妈妈是否全职主妇没有关系。
再来说说医生这个职业。先看一下大趋势。去年以来中国的防疫成功,中国的医疗系统作用巨大。医护人员,地位与收入持续上升,是必然的。伤医、医闹、通过小概率事件抹黑医护群体,将被严厉制止,医护的执业环境将更好。指望医生的收入特别高,这在中国不现实,中国可能是世上少有的想在医疗上给所有人基本保障的国家。天下大同的梦想不只是中国人的空话,能力到了,他们是要玩真的,这也注定一些高收入、高技能的人员(比如医生)必须做出一定的牺牲,无论你愿不愿意。但医生达到一个匹配其教育投入及重要性的体面收入,肯定能实现。也就是说,医生的收入会高,但不可能特别高。
而收入不是医生成就感的唯一来源。医生是世上少有的大正业,你治好一个人的病,甚至只是安慰了一个病人,得到的反馈全是正面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因此不开心,病人更有再生的幸福。大多数病人得的只是普通的病,普通医生都治得好,这些病没办法成为医生的论文,帮助他们科研突破,从这个角度,或许会让医生觉得乏味、重复、无聊,甚至不耐烦,但只要想到,再普通的病治好了,都能给一个人、一家人带去快乐,每天能给人这么多的快乐,除了医生,不多了。
你观察一些医生,他们执业时间越长,地位越高,越温和,越有耐心,律己越严,这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经济压力小了,生活的烦恼少了,而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一切都是治疗,胸怀、善良、微笑、温暖。自己即是药,能治世人苦,一个医生,每天都能享受这个成就感,不会舍得辞职,不会舍得退休。你也将是这样一个医生。
祝开心。
连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