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最廉价的励志鸡汤,是这个!

确定挺无聊的。一边宅家里在线办公,一边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抽空看看电影,但是因为没啥新电影,也是挺没趣的。但是还是看了好些电影,好的烂的都有。也没啥说的,就来说说北漂的吧。

最近看的,大概就是《亲爱的新年好》和《半个喜剧》了。《半个喜剧》的重点,显然不是在北漂上,而《亲爱的新年好》主题则比较鲜明。都啥年代了?还在说北漂?难道现在随便哪个城市漂一漂,也挺好的吗?哦,2018年还有一部《后来的我们》,也是讲北漂爱情故事的。看来,大家还是挺在意的。

看《亲爱的新年好》,是因为白百何和张子枫。白百何演戏其实很好看,尤其是《滚蛋吧,肿瘤君》真的打动了我,多少年还念念不忘。而张子枫,古灵精怪的样子,看着也是挺有趣的。你说还有魏大勋?哦,对,有他。

这部电影是元旦前夕上映的,现在旧历年都过完了。但是重点不是新年好。

故事大概说了一女孩白树瑾,多年前为了爱情来到北京,结果爱情没了,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年轻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创业打拼,但最后好像还没啥结果。还写了一部小说,也没出版。然后,当下的白树瑾,是一个卖房子的销售员,带着一个学徒仲要。然后呢,她失恋了,男的是一个作家……

这时候,一个新来的小女孩闯进了她的生活。当然,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小女孩是不存在的,其实是她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年轻的自己,帮助现在的自己如何重新燃起信心,如何去面对母亲的疾病,如何去面对自己曾经的作品,如何去面对想要却不敢要的爱情……白树瑾在新年前重新回到了北京,小说将出版,未来还将继续漂在北京。

故事简单到令人发指,好像一个文学青年写的一篇励志小散文。居然大张旗鼓地拍成电影,在新年前上映,搞得这么正能量的样子。难道现在的北漂青年,励志鸡汤都这么廉价了?

而2018的《后来的我们》,是刘若英姐姐对自己曾经的IP不抛弃不放弃的尝试,结果拍成了一部北漂PPT。故事也是没什么新意,都是些打工族常有的事,甚至连那样的爱情模式和结局,也是熟悉的……所以有人说是“符号化的北漂故事”。但是不管怎么说,电影的情绪还是很感人的,因为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情绪。诸如苦逼而有理想的日子,残酷的现实和无望的明天,深深相爱却莫名缘尽分手……多年后重逢,那种无奈而忧伤的情结,如何去面对?

《后来的我们》,就是用一个庸常的故事和庸常的细节,来了一场廉价却有效的煽情。北漂,大概只是一张皮吧。现在,在哪里漂不是漂,不是都能漂出一样的味道吗?

而《半个喜剧》的重点,不在北漂上,但电影中的孙同,来自外地一小镇,为了在北京生存下来,不得不在尊严、友情和爱情间挣扎,却是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把北漂本身作为一个题材,在当下来说,是符号化的,也是非常愚蠢的。反而像《半个喜剧》这样融入这样一个角色,一种处境,反而显得自然和动人得多。在我看来,在这个泛移民时代,所有人都在漂泊之中,要么漂在这里,要么漂在那里。就像你有了某个城市的户口,仍然是一种漂泊感。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所以,北漂,更像一个上世纪的词语,更像一种小心眼的鸡贼定位,以方便生产一种廉价的励志鸡汤,作为毫无意义的心理暗示。

何苦来哉?

新书|阅读|电影|影评|吐槽

评荐新书

吐槽新电影

来稿:19210247@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