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古城、堡、寨、驿站遗址
共有40多处。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保安军城 即今县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构筑,元、明、清历任知县又不断修葺、增筑。城墙依山川趋势呈凸形,周长3500米,高10~15米,底宽15米,顶宽4米,夯层厚10~12厘米,夯窝直径10厘米,深3厘米。城内又筑小城,周长500米,现残留120米。军城东西南北四条街,南北各开一大门,东南西南角各辟一小门。城北依栲栳城,南府含甕城(现已无存),东靠小石山,山上置烽火台一座。
栲栳寨 位于今县城北城隍庙沟山麓至周河东岸。宋仁宗宝元二年(1090)四月修筑,因旁有栲栳谷而名之。沿山形夯筑城墙,夯层厚8~10厘米,夯窝深3厘米,城墙残体最高15米,顶宽4米,底宽15米,呈箕形。城址中有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和秦汉遗址。
永宁山寨 (详见《地理志》中“永宁山”)。
狄家城 在今县城西南45公里旦八镇。相传宋狄青曾屯兵于此,耕者时得古箭镞及铜铁器。
顺宁城 又名顺宁寨,在顺宁乡杏树崖根与附马沟门之间。宋庆历四年(1044)始修,名宋宁城。城依山筑呈箕形西北走向,长约600~700米,南墙迤山而下约400米,北墙约300米,西北砌陡崖为墙,东南为城址置高点。城墙残体高5米,夯层厚6~10厘米,城内遗址有大量宋、明、清时断砖碎瓦。
石堡寨 即西夏龙州,在今顺宁乡保娃沟门山上,面积2400平方米。宋初筑,至道年间废。崇宁三年(1104)复设,名威德军。五年(1106)复名石堡寨。《宋史·地理志》载:保安军之北,西界上有洑流名藏底河,夏人近是筑城,为要害必争之地。政和三年(1113)贾炎乞进筑,不果。七年(1117)知庆州姚克之,即威德军。《西夏史稿》载:龙州,今陕西志丹县北30里,本为石堡镇,元昊升为州。
平戎城 在今张渠乡城台村。宋绍圣四年(1097)筑,名平戎。至元代废。《宋史·地理志》载:“平戎寨东至塞门寨(在今安塞县镰刀湾)六十里,南至园林堡(在今杏河镇)五十一里,西至顺宁寨(在今顺宁)七十里,北至杏子堡四十一里。”城地势险要,城墙残体北100米,南200米并有炮台5处,南北道各一条宽1米,夯筑层厚15厘米。
园林寨 在今县城东北25公里杏河镇。
闯城山堡 在今杏河镇李嘴子村北,临下杏子河与两无名河交汇。城墙残体高3~6米,夯层厚8~12厘米。堡内有大量宋代豆釉彩瓷片、饰刻花、冰裂纹,西山顶为置高点设烽火台一座,营盘一处直径80米,呈凸形二级盘园地。
金汤镇城 在今金鼎乡金汤村。宋初置镇城,元符二年(1099)改设金汤城。北临北门沟,西、南利用川台地夯筑,下有洛河环绕,东靠山堑砌或夯筑炮台。城东呈箕形,城西南、西北呈长方形置二台阶,一台阶为居住区,二台阶为防御区。城墙残体北长700米,南长500米,西长200米,高5米,顶宽3米。废墟中砖、石、瓦、瓷残片遍布。
金汤故城 在今金鼎乡金汤村北门沟以北。依山形筑梯形山城,周长1500米,城东墙长100米,南墙长500米,西墙长400米,北墙长500米,南、北城墙每百米处置烽火台一座。城内分上、中、下三阶平台,存有大量秦、汉及唐、宋遗物和居住灰层。
金鼎山寨 在今金鼎乡罗坪川河与洛河交汇的东南方,洛河环绕。寨基部为天然石峁,上用红沙石砌墙,凿石窑洞。寨北门洞首砌锲镌刻“洛中山”三字,南门洞首砌锲镌刻“无量洞”三字,下方刻有“凌云”二字。寨上有石窟窑35孔,其中明代石窟两处,其余均为居室。寨顶置道教“祖师庙”、“玉皇宫”,均系明清建筑,残存石窑一孔,断碑一通。寨西一窑内凿井一口,深30米,用以汲水;另一窑内凿深5米、宽1.2米地窖,用以储存食物。全寨呈长方形,东西长90米,南北宽70米,距洛河水相对高约50米,是本县古代防御设施比较险要堡寨之一。太平天国最后一支捻军部队(西捻军)袁大魁部曾屯兵于此,后迁本县永宁乡老崖窑。
德靖寨 在今旦八镇城台村。宋天禧元年(1017)设置建子城。天圣元年(1023)改名德靖寨,元代废。
旦八寨 在今旦八镇石坬庄北,处樊川与洛河交汇处西北。地势险要,依山顺势夯筑寨墙,外用条石砌筑。寨西置高点为一墩台,高8米,宽3米,南北各置马面墙,高3~5米,厚1.5米,夯层厚10厘米,现已破坏殆尽。
土地革命时期,旦八寨曾为国民党地方团总曹俊章巢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021页中说“土围子”即指此寨。
此外还有双河乡麻子沟寨子、寨子河寨子,金鼎乡前马子川寨子、刘砭寨子、任寨子、镇地城、龙儿山寨,永宁乡杨家城、老崖窑、寨子峁、新庄寨子,杏河镇杏子堡、牛寨子、园林堡、园林驿、新集驿,吴堡乡榆树坬寨子、小赵庄寨子、曹河寨子、崖窑角寨子,旦八镇王城子,义正乡小寨、寨子坬,纸坊乡柳树崾崄寨子、稍园子寨子、徐大涧寨子、演老湾寨子等,均留有残痕旧迹。
1986年12月,志丹县政府将金鼎山寨、旦八寨、德靖寨、永宁山寨、平戎城、栲栳寨、保安军城、金汤城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