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5

一、

秦艽苦燥湿,辛散风,活血荣筋。

治风寒湿痹,通身挛急,潮热骨蒸,肠风泄血,一切湿胜风淫,皆能治也。

二、

柴胡苦微寒。

能升清阳,为足少阳胆经表药,同黄芩治往来寒热,心烦欲呕、口苦耳聋、热入血室等症。

阴虚火炎禁用。

银州柴胡治久疟成虚,或肌热骨蒸,同地骨皮、青蒿、鳖甲,再加育阴之品治之。

三、

前胡辛散肺,解风寒;甘入脾,理胸腹。功专下气,气下则火降,而痰消。

无实邪者忌。

四、

独活辛苦微温。

善搜肾经之风,兼能燥湿。

故治痉痫湿痹项背强直、手足反张曰痉,奔豚疝瘕肾积曰奔豚,风湿客于肾家所致,疝瘕亦然。

节疏色黄者为独活,节密色紫者为羌活,并出蜀中。

五、

羌活辛苦温。

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

刚痉柔痉无汗为刚,有汗为柔,中风不语,太阳头痛,皆主之。

凡属血虚为病,非关风湿者,勿浪用也。

六、

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之要药。

散头目滞气、经络留湿,疏肝泻肺,太阳头痛。

若咳嗽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者,并在禁例。

合黄芪、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名玉屏风散。予治哮喘愈后,必用玉屏合异功,加杏仁、苏子为丸,令服,多致不发。

七、

升麻甘辛微苦。

能引参、芪补力入于脾胃,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清阳。

治下痢后重,久泄脱肛,崩中带下,痘疮斑疹。

若阴虚火升者忌。

八、

细辛辛温。

为心之引经,肾之本药,温经发汗。

水停心下,治少阴咽痛。

味厚性烈,不可多用。

九、

远志开心气,散郁结。

疮家用以为膏。因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取其开心气,散郁火也。

十、

锁阳味咸入肾。

能强筋润燥,益精兴阳。

惟相火易动及大便不实者忌。

(0)

相关推荐

  • 《证治准绳·杂病》肩背痛

    肩背分野属肺.经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又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又云∶秋肺太过为病,在外则令人逆气,背痛愠愠然.又云∶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气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5

    一. 治病须从生理自然,用药当视病势所趋.祛邪应乘势利导,切忌截病出路. 二. 胆囊炎大便闭,宜用大柴胡汤法,其中白芍需生用,以利大便. 三. 药量同于饭量,胃弱之人进食不能过饱,用药也不宜过重. 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25

    一.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有清代著名医家俞根初先生创制,方由青蒿6g淡竹叶9g仙半夏5g赤茯苓6g生枳壳5g广陈皮5g碧玉散(滑石6g甘草1g青黛2g)组成,属和解少阳剂,具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5

    一. 李华兰老师自拟利咽汤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经验,方药组成及用法:防风.荆芥.薄荷各10g,金银花30g,连翘.黄芩.黄连.栀子.大黄各10g,板蓝根30g.桔梗.牛蒡子.生甘草各10g,水煎250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