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2020,难忘的逆风前行
2021年2月17号上午八点半,文登支援湖北黄冈市团风县217.1万元的物资启程运输。我有幸成为支援运输队队员之一,跟随支援车队48小时往返2800公里,跑了趟湖北黄冈市团风县。
▲请战书
19号清晨三点半,我在结束采访后,又跟着车队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文登。我们一行10个人一刻也没耽搁,马上主动来到提前联系好的汤泊温泉集中居住观察点,接受集中居住观察。
我的集中居住生活
没有集中居住以前,我也和好多人一样,认为集中居住“权当住酒店了!”。因为区委、区政府设置的三处集中居住点设施和条件都不错,我所住的是其中一处—汤泊温泉。住进来以后,确实有些观感心得,是没住进来的时候完全想不到的。集中居住到底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我来告诉大家……
这里是一个由酒店改造而成的集中居住点,里面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一日三餐会有医护人员送到房间外面的一个小桌子上,然后敲门提醒。这个时候我并不马上起身开门拿饭,一般我都是稍等一会儿,听到医护人员走远了,我再开门取。只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我觉得她们都很辛苦,自己尽量减少和她们近距离接触的次数,别给医护人员添麻烦。
先说说我们的一日三餐,这可能是大家都很关心的。在集中居住点的伙食不错。有荤有素有汤有水果,到现在已经是3天了,我没有吃过重样的饭菜
再来说说集中居住点的医护人员。虽然我不能面对面和她们接触,但从门外每天嘈杂的忙碌声中,我深切感受到她们的辛苦。住进来后不久,就有医护人员打电话到房间,询问姓名、年龄、户籍地、居住地、离开湖北的时间等详细信息,然后告知我每天上午八点、下午两点要两次自测体温,测完后打电话报给医护人员,有任何身体不适都要及时上报。最难能可贵的是,医护人员不但保障了我们的健康,还是我们集中居住者的“搬运工”。每当有人来送物资的时候,却因为我们不能离开房间,医护人员就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搬运。大家都很感激医护人员为我们的付出。
最后和大家说说我在集中居住期间的日常。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之后用消毒液给房间消毒。早饭后,开始发挥自己目前仅有的一点价值。因为我在单位主要从事外宣工作,集中居住期间,我利用笔记本电脑改写、调整前一天本台播发的新闻,然后根据稿件的内容上传到山东电视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不同的新闻栏目中,争取在上级台多发稿,把我们文登的各项亮点工作宣传出去。处理完这些大半个上午也就过去了,之后我会做半小时的室内运动,来增强自己的抵抗力。下午的时间,还要做一次运动,之后会看一会儿电视或上网,了解当天的疫情形势,和一起集中居住的志愿队员们聊聊天,相互安慰。
集中居住,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心态调整,我个人觉得关键是要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在集中居住之前,大家都是健康人。现在被隔离了,身边的一切都显示,我必须把自身当做潜在的病毒携带者看待。疑病从有,这样对自己好,对整个疫情防控也有利。
作为一名记者,我常常在出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是文登很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这一次疫情,我是一名亲历者,经历着,也感动着。
通过集中居住的这几天,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突然被无尽的安静替代,在经历过心态的自我调整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疫情防控中的文登温暖和中国力量。
从大年初三开始,我和同事们便结束了春节假期,全员上岗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中。我们的记者大部分是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90后,95后,为了让公众更及时准确了解我区的疫情防控情况,他们每人每天都是两三个采访任务以上的超负荷工作,采访环境往往是疫情防控的高危地带,但他们毫无畏惧,没有一个人请过一天假。这些在他们父母眼中还是孩子的年轻人,在大疫面前,展现出了新一代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线记者采访了大量的疫情防控素材,节目后期制作、新媒体编辑、电台、报纸等部门的同事们也加班加点把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及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通过电视、报纸、电波、微信和网站及时对外播发。我们每一个媒体人都在中心党委的领导下,坚守各自的岗位,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心无旁骛、准确发声,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忘不了电视镜头中主要领导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忘不了风雪严寒中卡点执勤人员坚强的背影,更忘不了全区企业和市民捐款捐物的拳拳爱心……我想,这就是困难面前展现出来的文登温度,千百个这种温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
每天闻着窗外越来越浓烈的春的气息,我深信有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指挥,有医护人员忘我奉献,有卡点人员坚守岗位,有广大群众科学应对,咱们文登乃至全省全国势必会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