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度| 谈谈关于印度的暧昧想象
编者按
在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病毒袭扰之下,印度这个国度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当恒河上一具具浮尸、广场空地搭起一座座临时焚尸场的影像传遍全球互联网时,惨烈便成了这个国度浓缩的印象。无论是西方政治正确的视角还是人道主义视角,即便在疫情发生之前,印度闯进世人眼中,常常带着各种负面字眼,印度在大部分语境下,都是被调侃揶揄的对象。本号“国度”系列文章将任选一个切面,与读者一起,从小角度探索这个世界。
近些年来,印度总以一些奇怪的姿势登上微博热搜,不怎么了解这个邻国的人们,用偶然的片段拼凑出一个国度,它带有一点狡黠、一点神秘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狂热。
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关键词搜索印度,不用翻几页,系统总会贴心地产生联想,给看客送上名为“印度神油”的产品。当然,系统推送的产品并不是完全一致,所以笔者尝试用不同的账号搜索同一个关键词,结果略有差别,但总能看到如下内容:封面是身着传统印度纱丽的女子,荧光大字写道,印度代购,男士专属。其中指向,相信懂得人自然懂。
若趁着周围没人,更直接一点搜索印度神油,则会发现很多蹭名头的大牌计生用品公司,他们旗下的同类型产品,往往在正经描述商品之后,试图混入“印度神油”四字增加曝光量。再仔细一看,这些产品的的销量基本都是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市场覆盖率不可谓不高。
“印度神油”为何这么好用(指的是名号)?目标用户群体是如何形成这种默契的?细究之下其实不难发现,印度神油压根和印度没有一毛钱关系。一切来源于一场古早的营销事件,从现在的传播情况来看,这可以说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
被引用最广的是维基百科的一句概括:印度神油产自中国香港,由香港何建宗家族持有的“华仁行化工厂”生产。这一化工厂首创于1958年,最开始主要生产杀虫剂、脚气喷雾、药膏等日用品。即便是蛰伏于逼仄的厂房,工厂的掌舵人在一开始,就展示了出色的营销天赋,以夸张的情节包装杀虫剂广告,可以说开时代之先河。
没错,“印度神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国货
据悉,“印度神油”是华仁行化工厂创始人何敏森的灵感。擅长包装的他,从印度文化提取素材,作为宣传的背景故事。于是,印度神油摇身一变,成了起源于印度教,由蟾蜍皮肤制成的一种神秘药品,能帮助有需要的男性在有需要的场合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至于为何要取材于印度,每一个游览过印度的外国人,心里多少会有点底。
印度的性文化自两千多年前就有文字和图像记载,复杂多样的性文化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印度的每一座寺庙几乎都可以找到性文化的踪影。其中尤以克久拉霍声名远扬,这是一座据今一千多年的古城镇,全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克久拉霍的神庙中,各种性爱姿态的雕像呈现于世人眼前,几十平米的西庙群公园,坐落在茂密的树林中,庙宇外墙的雕塑已经在阳光下沐浴了千年。
印度著名的克久拉霍神庙一角,性爱浮雕沐浴在阳光下...
偶尔还有孩童路过,将性视作隐秘角落的文化,初见大多会惊诧于印度在此间的坦然。但是若因而得出结论,印度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则未免过于鲁莽。
“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这是马克思关于印度宗教的描述,大抵可以恰如其分地描述印度这一特点。
印度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性,甚至将其作为宗教予以崇拜,印度著名的《欲经》便是诞生于这种氛围。民俗学家赵国华曾指出“印度古代那许多关于生殖崇拜的文字记载与形象实证,是以原始的率真、坦露、直朴的风貌告诉后人,在古代人类的心目中,生殖活动是一件十分神圣、崇高、庄严的大事!
《欲经》的原作者筏蹉衍那据传是婆罗门种姓的宗教人士,由其所作《欲经》的内容自然也符合彼时宗教规范。《欲经》是一千七百余年前用古代印度梵文写成的偈颂体作品,共一千二百五十偈,是一部专门讨论男性、女性交往的“人伦”精品,而绝非低俗的色情之作,也是一部浸润着人本精神的劝诫箴言式古代典籍。
以现代社会的眼光回看这部作品,未免只注重表象,从而忽略了古代印度对于性关系不同于当下的认知。当现代的人们在日常对话中提及此,多半是戏谑调侃的口吻,再加上触及个体隐私的捉狭。
书中或直白或隐喻的描述,关键在于突出女性在两性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这引起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极大关注。古印度人认为,人的一生有“法、利、欲、解脱”四大目标,前三者是世俗之物,也是主要价值取向,不同的种族对此的价值排序不同。但无论如何,“欲”仍然是人生的三大目标之一。这就意味着,古印度的公序良俗中,并不排斥由“欲”引起的私密行为,因此,爱欲成了个人合情、合理、合法的享乐欲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印度宗教,对性爱的态度是健康的,印度教中甚至有这样一种宇宙观:人体是宇宙的缩影,宇宙生命是男性本源和女性本源结合的产物,因为男女结合隐喻着宇宙两极的合一。在古印度,性交和祭祀都是重要的敬神活动。
但是这种文化也有其内在的矛盾性,正如此前提到,印度宗教既是自我放纵享乐主义的宗教,又是自我苦修禁欲主义的宗教。《欲经》中提到最多的性爱艺术,是世俗生活的真实反映,与之对应的一面是,人们可以通过苦行苦修战胜欲望带来的苦恼。
不过,遗憾的是,这部跨越千年的作品,尽量描述了看起来男女平等的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就能等同于男性。季羡林翻译研究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后,在评价妇女地位时,曾提及有一首写给妇女的诗作: “不管住在城中还是山 林/不管丈夫是罪人还是歹徒/妇女们只要把丈夫来热爱/她的世界就非常幸福/即使丈夫邪恶淫逸/即使他没有什么钱财/品质高尚的妇女们/ 都把他当作最高的神灵看待。”这足以说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
尤其是在种姓制度的限制下,社会低种姓的女子都处于无权状态。“对于一个已婚女子来说,她生活的主旨就是服侍丈夫,把丈夫奉若神明。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都具有艳欲主义传统。当然,专业的研究者并不认为,这是低级而媚俗的。这一意象穿越时间长河来到现代,印度电影《爱经》2014年在美国上映,便是改编自《欲经》,描述了一个艳丽多情的古代印度。
于是,人们对于印度的想象越来越蒙上一层暧昧色彩。文化基因延续复杂而随机,敏锐的商人捕捉到了财富密码,打造印度神油这一符号,将古老印度的性文化移植到今日物尽其用。
查阅资料发现,“印度神油”不是注册商标,也并非一家独有。中国目前没有批准任何一款准字号的神油产品。
90年代香港电影巧妙运用印度神油造梗,沿着电影进军大陆的脉络,印度神油的概念,逐渐在一代大陆影迷心中生根。2018年,徐峥执导的《我不是药神》除了加深以上印象之外,还带出仿制药的话题。
同样以印度为关键词,电商搜索框跳出来的商品还有一大类—真正治病救人的药。
《我不是药神》的主角一开始就是一个代理“印度神油”的小商贩,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为癌症病人代理抗癌神药“格列卫”,相比于昂贵的正版药,来自印度的仿制药,不但药效不差,而且价格低廉,经济拮据的癌症病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经过电影的科普,人们发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都落后于中国的印度,竟然有着发达的制药产业。须知,医药事关生命安全,技术壁垒高,研发成本大,对于环境和设备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在印度政府的政策偏爱下,印度的仿制药行业得以崛起。印度政府不承认国际药物分子专利保护权,只认可生产工艺专利。这等于默许制药企业绕开投入最大的研发阶段,一旦欧美国家有新药上市,印度可以马上仿制,正常情况下,要等二十年专利保护期过,才能开始仿制。
这一过程一般情况下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但是印度通过采取“强制许可”以及对专利法条款的特殊解释,不断规避西方跨国企业的专利要求。另一方面,印度通过动员全球的道义力量,来对抗跨国药企对专利法的垄断性解释,让仿制药行业在能够存活并发展壮大,成为“药神”天堂。
在矛盾中找平衡,印度经常在一些话题上打破外界对其固有认知的同时又加深了偏见。“强奸、暴力、女性地狱”是印度这个国家当下在网络上留下的三大标签,黑公交轮奸案甚至是大部分人对于印度的第一印象。过去性文化开明以及对于女性地位的探讨,今时今日却没有明显帮助改善女性境遇,甚至演变成更黑暗的压迫,这令人唏嘘不已。但无论如何,人们都期待改变可以发生,这个古老的国家给世界带来的,应该有比桃色想象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