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古镇之十】冬日,听曲千灯

冬天的阳光,显得温暖而单调,让人有一种懒散的感觉,而晒在太阳中的我,正一个人走在千灯古老的石街上。

千灯古镇,原名“千墩”,典名出自吴越争霸的历史。建镇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水乡中非常出名的古镇,也是昆曲的发源地。

但是古镇不似周边的几个镇子出名,更不象那些包装过古镇的那样精致,更象是一座江南的市集,成为水乡居民日常起居的住处。虽然在江浙名声在外的古镇中,千灯有点象是躲藏着在名不见经传的一隅,让人在寻寻觅觅之中,来看看这里寻常的水乡农家,想起某个江南姑娘或小伙嘴里念叨的外婆家。

在河东临水的屋棚长廊中行走,看着河边白墙黑瓦的水乡人家,衣服就这样随意地临河晒着,探出半个窗子的老人,在悠闲地逗弄着竹笼里养的鸟,临街的茶楼,一群长者在不紧不慢地喝茶聊天,耳际传过来的是绵柔、轻丽的昆曲音韵,一种用心才能感受的温婉、细腻的悠长曲调。

这一刻我走在江苏省最长的石板街上,用脚下的皮鞋轻轻地触碰着小巷的声音,让古老的青石板,在心中荡漾起所有童话一样的记忆。

青石板的小道南北贯穿古镇,全长1.5公里,街道显得狭窄,两边建筑的屋檐在此形成了一线天的景象,住在小街两侧二楼的居民,伸出手就可以和对方握手,让人感受着温馨的居家美好,想象着他们平凡而生动的生活景象。

“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对于这个古老的小镇上,是最美好的历史风情和人文传说。小街上至今还保留着堪称“中国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而这明清时期的石板街更被称为是“江南一绝”。

千灯镇上建有七座明清时期的拱形形龙石桥,横跨在镇中河道的千灯浦两岸。整个古镇到处充满着白墙黑瓦,那亭台楼阁显现出的水中倒影,就象是一个如花似玉的意中人,让这儿的江南淑女无需化妆,就能在临水推窗中引得少年郎眼光。

这里的每一扇窗格中,都深透着年代气息,每一个角落,都有岁月灰尘的记忆,每一座古老的民宅,都渗透着往事的流年故事。

此刻,水乡美丽的景色,让我深感觉到了都市生活的灰色,仿佛那水边姑娘推开窗户这一简简单单的动作,就比城里的女郎孩做的更有韵味,更加性感。

我几乎怀疑自己的感觉,我距离真正的乡土,竟然就是如此之近,几乎伸手可及!看看小街上的人,大多似乎无事可做,要么喝茶聊天,要么是麻将会友,甚至有的就干脆在里进的院子坐着,享受着冬日的太阳。

我逐渐有了一些异样的感觉,觉得古镇上的人们,生活似乎太单调了一些,或许就是这样的单调,让所谓的慢生活渐渐有了些韵味。

对于我来说,寻找古镇美丽的味道,如同寻找到了昆曲与世隔绝一样的天籁之息。

就在距今600多年前的元朝末年,流行在我国南方较成体系的民歌有四大声腔: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这些著名的曲调成了人们生活美好的寄托。

而身居江南水乡千灯的顾坚,则大胆的对昆山腔进行改革,使得昆山腔迅速地崛起,成为四大声腔之首,并风糜江南很快取代了其他三种声腔。他创造了一种无比优美的新昆山腔,这就是昆曲的前身,也是传承了六百年风韵的昆曲惊天传世。

所以至今顾坚被称为昆曲的鼻祖。

和千灯古镇二千五百年的历史相比较,素有“金千灯”美称的古老小镇,更多的要记住这六百年历史的风韵传承,仅仅是一个曲家的顾坚,就让昆曲的历史在此处诞生,并且影响了江南文化、仍至中国雅文化的进程。

我想,虽然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这古街窄巷,小楼相依,两侧楼宇挑檐而出,江南古老集镇的太多特点,只是千灯和外在面貌,而其真正的内核,却是昆曲和顾坚。

历史往往这样,过眼烟云太多,过世感叹太杂,而典藏着风雅精致的所有,不是一个小城的全部,不是历史的评述,而是一个被称之为“水磨腔”的出现。

六百年昆曲的灿烂和传承,二千五百年历史积淀,千灯,就是这样让人沉醉,让人寻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