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之所以值得期待,就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属于国人的共同记忆。/ 《人世间》他们在这“人世间”相遇,用文字、镜头、表演述说着中国平民的50年,将中国社会变迁下,老百姓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坚韧、努力娓娓道来。这不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人间烟火史。
“我们要共同通过影视化后的《人世间》,向现实主义致敬,向4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添砖加瓦的各类人物致敬,尤其向底层的、坚韧的、普通的、而又坚持做好人的人致敬。”梁晓声这样说。
作为茅盾文学奖《人世间》的作者,由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长春拍摄。剧里,梁晓声也首次“触电”,客串了一把“法官”,戏份不多,两句台词和一些手势,但为了拍好,足足拍了一天。和扮演“平民子弟”周秉昆的雷佳音对戏时,梁晓声的眼睛红了,自己花3年手写塑造的主角,如今活生生地站在面前,他脑海里瞬间闪现了周秉昆苦难的一生。“已经哭了三次,但是怎么还有眼泪呢?”雷佳音也在低头哭泣。“进入情景后真的就不同了”,梁晓声感慨,“对戏时,演员确实会受情绪和氛围影响。”李路也在监视器前数次流泪,他是《人世间》总导演、总制片人,已泡在剧组拍了100多天,“东北是我的家乡,在我的家乡拍这部戏是我的一个心愿,我们一定会努力,打造出一部不负时代的作品。”对72岁的梁晓声而言,《人世间》注定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作品。写工人家庭故事的想法由来已久,按照梁晓声的写作习惯,一旦下决心要写,就要集中至少三年。在此期间,他除了要停止别的创作,也要生活顺遂、身体状况良好。然而,动笔之后,梁晓声的状态却并不好。因为长期伏案写作、营养不良和焦虑,他的指甲变得扭曲,甚至呈半脱落状态;大量的思考也让他的头上出现鬼剃头;一段时期,他还要经常到肿瘤医院做检查,防止胃部旧疾复发或病变。这部新现实题材的史诗级小说,从1972年讲起,讲的是北方省会平民区里周氏一家三代、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文学评论家李师东)、中国社会的“光荣与梦想”。里面串联起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走穴、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时代关键词,里面有悲悯、温情、苦难、奋斗,有人性的微光。《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又一力作,是中国人五十年的生活史。从知青变成作家,梁晓声写了四十多年。他认为人类文化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其实是人道主义,它的核心就是爱和善。而他对自己写作的要求是,要展现一种从“人马”变成为“人”的过程。梁晓声在中学时看过罗丹的一幅《人马》雕塑图片,至今记忆深刻。雕塑的上半身是人的躯体,它向上痛苦地扭动着,想要从马腹中挣脱出来。“它体现的是进化”,他说,“在文化的催化下,你会看到地球上一批批的人都试图从人马中挣脱出来,有人挣脱落地了,那是大写的人,可敬的人,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但也有很多人仍像人马一样活着,自恃着,偶尔泄露狰容,令人诧异;另一些人的挣扎半途而废,但是在灾难来临时又开始争斗起来。把历史撑开了看,大家以前都是人马,写从人马变为人的努力过程,更符合梁晓声对“生命进化”的理解。从市场层面看,《人世间》这类横跨特殊时期的现实题材,属于难啃的“大部头”和硬骨头。大约三年多前,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程武第一次读原著的时候,他就被这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深深打动,并坚定地对团队说:“这个选题一定要做,并且一定要做好。”而彼时的李路拍完《人民的名义》之后,很难有作品触动他内心。继反贪、扫黑、谍战三大主题后,李路一直想拍一部工人阶层视角的作品。其实早在同一时期,他就曾以个人名义购买过一本关于工人阶级、关于国企工厂改革的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找了一圈编剧没有人敢写”,“到期了,作家也义无反顾把版权收了回去。”他始终认为,工人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后,中国虽然逐渐转变为以商业和经济作为社会的主体,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忘记工人阶层。所以,当《人世间》摆在李路面前时,他在小说里读出了理想主义的味道,“这是我的菜。”两方一拍即合。2018年11月,腾讯影业拿到了《人世间》长达8年的电影电视剧影视改编版权。达成合作后,作家出身,有着近30年编剧经验的王海鸰,应李路之邀担任该剧的编剧。做剧本时火花四射,摩擦也在所难免。梁晓声向来对影视化过程中的情节取舍看得很淡。后来,梁晓声索性拿起铅笔,主动写了一封5页纸的授权,表示只要李路遵循一个共同准则:专业,纯粹,那怎么改都行。原著的厚度稳固了创作团队的信心。以原著小说做蓝本,《人世间》从人物塑造到台词结构,注定不是急功近利喊口号式的,而是根植在每一个文字和章节里,言之有物,非常扎实。时间跨度50年的群戏剧本极难把控,人物的筛选、走向、比例,年代的比例、截止日期,人物的性格、命运……每一项都必须认真斟酌。在李路看来,现实题材是画人,画人很难,因为《人世间》里所有的人物,都很容易在自己家找到原形。剧中有上百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其扮演者也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李路偏爱有纵深的群戏,他相信,《人世间》的集数虽长,但一定会牵动千家万户的心,让观众看到最后。在时间跨度上,《人世间》没有采用编年史的叙事方式,而是以一种跨越式的、闲庭信步式的手法,展现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大事件;在人物塑造上,全部平民化,不造神,而是刻画命运。记者抵达长春片场当日,适逢《人世间》开机第102天。从现场监视器及初剪后的部分片段中,不难看出整部作品温暖沉稳的基调。接下来,剧组还将前往北京、深圳、贵阳等地拍摄。据悉。迪士尼已经买下了《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借此机会,《人世间》剧组想让海外观众也看看,我们用50年搭建的,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一个新世界。采访当天午后,《人世间》男主角周秉昆的扮演者雷佳音抵达影棚。候场时,他穿着一身有年代感的条纹衫,在一旁走起了戏,这个肤色偏暗的大男孩,分明就是周秉昆。“我就是周秉昆,我一定要演,我必须演!” 在和出品方见面时,雷佳音就强调自己和角色的契合度绝不只体现在外形上。他在鞍山长大,小时候家住工人大院,那段日子是他最快乐的回忆,也是他东北情结的根源。在《人世间》的时间线里,周秉昆大致生于1952—1953年间,雷佳音的父亲就是那个年代出生。雷佳音父母所在的国企也经历过改革,母亲也下过岗。对他来说,《人世间》就是父辈的生活,里面的人物原形都刻在他脑子里,“我当时有一个强烈的想法,拍完以后也是给我爸妈留一个念想。”首次出演如此大跨度的戏,雷佳音倍感压力。他不仅要展现人物20—60岁的变化,还要跟角色共同经历人生最大的痛楚与悲戚。半年拍一部《人世间》,仿佛一小辈子就活过去了。在雷佳音眼中,《人世间》就像一个大家庭,戏里既有家庭观、爱情观的剖白,也有社会和理想的光彩,编剧们打造的剧本颇具拓展性。在周家,周秉昆和周父代表工人阶层;周秉义代表知识分子和人民公仆,他的妻子代表医疗界;周蓉代表文艺青年和教育界,她前夫是诗人,丈夫是艺术家。《人世间》里还刻画了军人形象,比如周秉昆人生导师老曲太太的丈夫。剧中,雷佳音与殷桃首次合作,饰演夫妻。两人不会成天把爱挂在嘴边。但恰恰是他们的信任、坚守和共同生活的方式,证明了什么是最质朴的爱情。周秉昆的妻子名叫郑娟,凄婉的身世不曾改变她的善良本性。郑娟认定和谁在一起,就真能拿一生跟你磕,不论怎样都不分开。殷桃欣赏她的简单与直白,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十分珍贵。与雷佳音的情况不同,殷桃和郑娟个性方面相似度低。郑娟外表柔弱,让人怜爱和同情,但骨子里非常坚定。而殷桃正相反,所以转换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殷桃一方面通过外部形态摸索人物的感觉;另一方面,她参考小说和剧本对郑娟为人处世的描写,一点点走进其精神世界。同时,殷桃很感谢李路,因为导演时刻盯着监视器,他就像殷桃的一面镜子,能给她很多细节上的提示。“善良是郑娟的天性,她从不刻意,那么温和,那么淳厚,在当下的文艺作品真的很少见。”在殷桃眼中,郑娟这个真正的普通人,拥有最不普通的力量。这类人常常被忽略,却值得被书写。殷桃偏爱现实题材作品,其中尤以展现人生百态为佳。她表示,与曾经出演过的一些现实题材年代戏相比,《人世间》中的“老百姓”形象更具写实性。梁晓声摒弃了平民人物传奇化的手法,主人公们没有光环、不开外挂,踏踏实实地拼搏,平平淡淡地过活。开机前,殷桃认真读过原著。在她印象中,创作者驾驭跌宕起伏的内容时相对容易,《人世间》里的人物却非常平实,塑造起来就需要扎实的生活细节做支撑。比如国家几十年来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变化。“戏里有很多是普通人的生活,很少有强情节的东西,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对拍或者是演来讲都是最难的。”殷桃说。《人世间》刚拿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时,《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这是“继《平凡的世界》之后又一部素朴、真诚而饱蘸悲悯之心的作品,只不过路遥聚焦于农民的身份变迁,而梁晓声着眼于工人的命运转轨。”如果说电视剧《人世间》是一道大菜,那么它称得上是“满汉全席”。原著拿下了茅盾文学奖,导演是擅长操刀现实题材的李路,编剧是陈道明和周梅森共同推荐的“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王海鸰,还聚集了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成泰燊、萨日娜、宋春丽、张凯丽等实力派演员,出品方既有腾讯影业与新丽传媒、阅文影视组成的“三驾马车”,还有央视、爱奇艺、弘道影业、一未文化等。在今天,越来越多书写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影视作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口碑佳作。2021年是影视行业的“主旋律大年”,也是现实题材大年,“富矿”题材的白热化竞争已经摆在台面上,故事的厚重度、丰富性、品质感,将是决胜关键。“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现实题材作品的打造,关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在腾讯新文创的首倡者程武看来,《人世间》是一部电视剧,却同电影《1921》、电视剧《心居》共同组成了腾讯及阅文的“时代旋律”三部曲。相较于十年前主旋律三部曲开篇之作《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三驾马车的“时代三部曲”更接地气,也跳脱开了阅文内部原有的IP生产机制,《人世间》是“平民史诗”,《1921》是国际视野的建党史,《心居》是“买房、卖房”的“时代剧”,它们对大众而言更具有强烈的生活代入感。“影视里的中国故事备受关注,中国故事应该走出去,成为世界故事。”在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在如何用影视讲好中国故事的演讲中建议,“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推动中国故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拓新内容、开辟新渠道、开展新合作。”没有什么比一个展现真实生活的好故事更能致敬历史、讴歌时代、滋养心灵、激励生活、温暖人心的了,如果没有,那就请再来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