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下载关注APP和公众号成为教育新负担

“各位家长,请关注×××公众号,点击第二季任意一期进行注册,务必注册”“请大家扫码下载×××APP并注册,注册成功请接龙”“请大家尽快填写×××APP下载注册个人信息”…… 最近一周,家住山东青岛崂山区的李女士反复收到孩子班级群内发布的下载APP、关注公众号的通知。“班级经常有这样的通知,不注册都不行。”李女士说。(6月12日工人日报)

这些APP和公众号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位家长表示,关注以后利用率非常低,偶尔会有老师推送一些通知要求,信息价值并不高。甚至有老师私下和家长表示,可以先下载注册后删除。否则,如果家长不下载就没法向领导交代。

那么,既然这些APP和公众号最多不过是“鸡肋”,学校为何还热衷于推行小程序、发动家长下载各种APP?

工人日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原因有三。一是各校都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中,将此作为便捷有效的手段。二是随着“不得给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规定的下发,许多线上作业APP相继出台,老师将线下作业转移到线上。三是一部分公众号和APP关注下载,是通过正式通知下发到学校的,其目的是想通过学校对家长的影响力提高公众号和APP的关注度。

但是,不知有关部门和学校想过没有,这些APP和公众号可能成为新的教育负担。

近年来,为了减轻教师、家长和学生负担,从中央到地方都花费了很大力气,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任务,教师不用再承担了。老师布置作业也不用家长帮助检查修改了,甚至家长也不用再到学校做轮值工作了。而对学生来说,校外培训的规范、解决小学生“三点半难题”探索、三年级以下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等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这样来之不易的局面,如果受到家长要下载关注APP、公众号的冲击,让人情何以堪?

一位家长跟帖说,我被动关注和下载的有关孩子学习的公众号和app有10多个,学校公众号、家校通app、安全教育平台、少工委、译林、口语100、农行app(用于人脸识别校园门禁)、吴韵笔墨、凤凰新华……教育部明令严禁有害APP进校园,对这些看起来无害的APP和公众号进校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评估有多少作用,不能说因为无害就统统可以进校园。如果学生因此增加了线上作业,老师因此增加了做家长的工作量,家长因此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恼,这无疑就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成为教育的新负担。

虽然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教育APP应征求师生、家长意见,但由于地位的不对称和利益关联,即使征求意见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师生和家长的“被自愿”,更不要说因此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从家校沟通来说,一个家校群就够用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要求家长下载关注什么APP、公众号,即使是上级部门要求家长注意的事项,学校在家校群做好简明扼要的传达也就够了,而不是让家长和学生一个个地去浏览。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说,要求家长下载关注相关APP、公众号的做法必须全面叫停。

新闻链接:6月12日工人日报《家长要下载关注的APP、公众号为何那么多?》http://media.workercn.cn/sites/paper/paper_content.html?type=grrb&date=2021-06-12&page=1&index=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