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画松作品欣赏
在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卓越的人格品质和气节。苏东坡有诗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如文同画梅、竹、石题:“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者。
松壑会琴图 五代 荆浩(850-936)
寒林平野图 北宋 李成(919-967)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1066-1150)
携琴访友图 南宋 李唐(1066-1150)
倚松图 南宋 马远(1140~1225)
乾隆 牡丹水仙松
吴昌硕 松梅图
吴昌硕是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他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黄宾虹 松雪诗意图立轴
《松雪诗意图》又名《松风高隐图》,此山水画乃黄宾虹先生早年笔,勾皴笔墨坚厚具体,颇有北派山水耸峻之势。此老晚年山水一变,水墨色彩遂不可方物,点染鸿朦明灭,意趣甚高,足为中国山水画开一代新风。
张大千 松溪艇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他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明 文伯仁 四万山水图03-万壑松风
《四万山水图》是明代画家文伯仁为友人顾从义而画,作于文伯仁50岁时。文伯仁的山水画以清静、浅显、清楚的白描风格或淡彩为基调,以充满色彩感的画风为特色,为文人画开辟了新的境界。
明末 童垲 松鹤延年图
此幅《松鹤延年图》寓意大吉,特别符合中国人对于吉祥、长寿的美好祈盼。画面中古树苍翠,松树蜿蜒摇曳;两只丹顶鹤身形高挑飘逸,如仙境来客一般;松树下开满吉祥的花朵,一派吉祥和谐的画意盎然纸上。
钱松岩 梦笔生花图轴
钱松岩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他画风早年受石溪、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忘怀。
清 翁方纲 墨松图
双松图 北宋 郭熙(1023-1085)
松荫会琴图 元 赵孟頫(1254~1322)
清 沈铨 松梅双鹤图
此画为作者晚年之作,笔触细致工整,造型生动准确,技法出自明代而又极具个人风格,笔墨工致,敷色浓艳,注重渲染,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劲健、流畅的线条,细密的局部勾画,完美的画面构图,令人难以看出此乃年已古稀之人的手笔。
文本 - 元 吴镇 松石图轴
《松石图》凸现在视野中心的只是一棵松树,然而他画的不是直立挺拔的苍松,而是一株干如弯弓,枝干倒长的怪松,它巍然挺立,雄视万物,表现出一种世俗难以羁绊、常人难以匹敌的气慨。它的孤傲、不同凡俗正是吴镇抗怀孤德个性的自喻。
徐悲鸿 松柏双鹤图轴
《徐悲鸿松柏双鹤图轴》是近代画家徐悲鸿所做的一副书画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绘两株粗细不等、高矮不同的松柏一正一斜地位于画幅的中心。柏枝上立一仙鹤,展翅欲飞,树下一鹤止步不前,抬头仰视。
文本 - 清 项圣谟 听松图轴纸本
项圣谟自幼精研古代书画名作,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沉心于书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早学文徵明,后追宋人用笔之严谨,兼取元人韵致。画面布局大开大合,笔法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息,品格高雅,境界明净。
清 恽寿平 松竹图
《松竹图》所绘松、竹、石是文人画家惯写的题材。因恽氏晚年自号“白云溪外史”,题画诗中首句“徒倚白云外”当为实写。“盘桓陶径深”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表达了作者拟学陶渊明而归隐白云溪之意。所绘松竹苍劲秀丽,画面所呈现出的明洁秀逸正是画家晚居时悠然淡逸心境的写照。
宋 画松涧山禽图 绢本
图中古松苍劲,枯藤缠绕,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飞溅。山鹊或凌空飞鸣,或栖止啄食于山涧之中、树石之上,形象生动。松干用浓墨画出,松针以花青勾染,竹叶采用严谨的双钩填色法描绘,而山石则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坚硬的质感。此图画风工整细腻,用笔苍秀劲健,展现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
文本 - 清 陶甫 松菊图
鹰桧图轴 元 张舜咨(1329)
万年松图 明 朱瞻基(1398-1435)
苍松片石图 明 沈周(1427-1509)
松荫高士图 明 唐寅(1470-1523)
松溪茅屋图 清 王翚(1632-1717)
富贵长寿图 清 李鱓(1686~1762)
松鸮图 清 袁枚(1716-1797)
松竹菊石图 陈半丁(1876-1970)
松 汤涤(1878-1948)
这些作品通过对“松”的不同视角及不同表述,展现了文人墨客对“松”的依托、寄情和立意,反映出国人对松文化的特殊情感,以及它在历史画卷中的超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