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魔戒》被刷一星的断想
关于《魔戒》被刷一星的断想
文/蔡朝阳
暌隔20年,《魔戒》重上院线,我去到电影院,花了10个小时,完完整整重新看完一遍。依旧的气势恢宏,无论是英雄挽歌,还是小人物的悲喜,每一细节都能点染到位。所以,尽管熟知每一段情节,但三部看完,还是深为震撼,有特别的感慨。
尤其是,时隔20年,我从这部史诗级的电影中,看到了更多让人深思的东西。似乎,随着读者或者观众自己的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魔戒》更加显示了作品本身的博大包容性。这种丰富的象征性,可能是经典作品所共同的东西,但是在《魔戒》这部独特的作品里,其所承载的内容无疑更为丰富,这无疑与托尔金本人的博学、深刻、闳约有关,无论从政治的隐喻,到人生的象征,乃至教育的视角,我们都可以长篇大论来阐述……托尔金垂世之作,随着时间的洗炼,越发显示出其经典作品的特质。
重看《魔戒》已经好久了。静下来的时候,我总会想到《魔戒》这个作品。头绪繁多,每个点都似乎有话说。那么,不如,就写一篇《魔戒》断想吧。作为一篇随笔,可以自由散漫,写到哪里,就到哪里。
20年后重上院线。《魔戒》迷们自然摩拳擦掌,对待去大荧幕重看史诗这件事,有隆重的仪式感。我是去IMAX厅看的。理由是,以前,没这条件。
但《魔戒》重映的兴奋,很快被一个消息打破了。就是,《魔戒》在豆瓣被刷到1星。
其实刚听说这个消息时,我还蛮诧异的,这个豆瓣,还是我熟悉的那个客观公允,主要由文艺青年组成的豆瓣吗?其实我没有去研究这些打分的主要群体是谁,但是从他们的评论里来看,确实,20年,我们以怀旧的心态的去看《魔戒》的,和新一代观众之间,已有不小的落差。
有人深表忧虑,认为主要是被抖音短视频驯化的一代人在刷1星。
这其实是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究竟原因何在。为什么,像《魔戒》这样的巨制,奇幻文学的扛鼎之作,公认的经典电影,居然被刷到1星,无论如何都会令人心生疑惑。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研究。一个是从观众的层面;一个作品本身的层面。
确实,20年,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文本时代,越过图片时代,已经快速进入短视频时代。以抖音为例,出来没几年,已经成功的驯化了一代青少年。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次去抖音,因为我一度觉得,只要知识内容是好的,平台的呈现形式没有关系。但其实,这个尝试完全失败,有人戏言,不做视频是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体面。这不是对中年男人的揶揄,而是对短视频这种形式的一种理解。因为形式本身就有一种内在的逻辑,这是视频制作的专业逻辑。这个逻辑和文本呈现的逻辑是全然不同的。即是说,形式本身会反过来影响内容的制作。像我们这样的文本时代的思维方式,很难破壁。
我并不是要对抖音口诛笔伐。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是因势而生。技术的突破,带来传播的便利,在流行的过程中,严肃的内容总是不利于传播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这样的。所以,有人说,这么几年,已经迅速地将我们的一部分年轻人,变成了快餐消费的群体,这个判断具有一部分合理性。
第二个层面,从视频本身的呈现来看,速度和工具的改变,也给人们的接收方式带来新的变化。20年前,互联网时代刚刚来临,网速慢,打开一个图片的速度都令人抓耳挠腮。这是文本时代。10年后,带宽得到显著增大,视频可以成为网络节目的一种主流呈现方式,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便是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而主要的上网工具,是PC机,是有线网络。这个时间段,比较常见的学习和娱乐方式,便是通过影像视频。TED的流行大概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因为使用PC机还是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成本的,于是我们愿意接受一些较长的视频节目。但TED已经告诉我们,一个视频演讲,最佳时间是18分钟。再长,人们就没有耐心了。
但到了近10年,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流量和带宽的瓶颈被突破。我们上网的工具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PC机转移到了移动工具,主要是手机和PAD。这个时候,信息的得到变成毫无门槛。这个变化是史无前例。因为,在传统时代,信息是很奢侈的,信息的得到是很昂贵的。以教育这件事为例,一直都是贵族阶级才可能享受到的特权。互联网的平权本质使得教育成为特别廉价的一个产品。而短视频时代呢,信息不止于爆炸,信息变成了泛滥。过去,我们为了要得到信息而辛勤爬梳,现在,我们为了屏蔽信息,而甘愿每天断网两小时。
这也诠释了传播学上一句话:媒介即权力。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东西,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个分野,就是,那些每天被信息轰炸的人,永远在信息的海洋里漂流,他们得到了信息,但却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没能发展出自我的思考。这其实也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里表达的那种忧虑:人类最终会在极权的压制下沉溺在娱乐之中然后最终被人工智能所征服。
第二个层面,我们必须承认,《魔戒》作为经典作品,其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在我个人的青少年阅读分级中,读《魔戒》的年龄段,大概在15-17岁。这比之《哈利波特》晚多了。《哈利波特》的分级在于8-10岁。所以,无论如何,在适配的年龄,去阅读《魔戒》,观看《魔戒》,是保证《魔戒》被较好地理解的一个前提。
此外,距今,《魔戒》的产生也快100年了。《霍比特人》出版于1937年,这一年,托尔金也开始了《魔戒》的写作,其第一部出版于1954年。离我们现在2021年,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举个例子,我们读鲁迅,给当代的青少年读,也会觉得畏难,其中也有一个原因,鲁迅,比托尔金更老,是不折不扣的100年。
我讲这个其实是有理由的。因为从古典时代,到现代,到后现代,到如今这个后现代之后,人们的思维方式、接受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比如福楼拜是被看做现代小说的鼻祖的。因为他的小说叙述里开始有了现代的视角。而托尔斯泰则无论如何要归于古典小说家,其小说节奏的缓慢,在我们现代看来,甚至会被认为拖沓累赘,恨不得掐死才好。我曾有个戏言,如果光看情节的话,你把托翁的书,中间撕掉几十页,仍然可以一气通贯、毫无违和。那是因为,托翁所处,是一个慢的时代。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更快,信息量更大,即便读小说,我们也总愿意去读斯蒂芬·金,因为这个节奏,才是现代的节奏。
那么,是不是所有古典的作品,或者说,经典的作品,有门槛的作品,在我们这个当下,活该被抛弃呢?
完全不是。因为,我们总不能永是将自己看做简单的信息的接受者,娱乐的受众,抖音的刷屏者。前面我说,这里,传播的媒介制造了一个分野。这个分野尤其重要。我们需要小心对待,以免自己成为“躺平”一族,成为“沙发土豆”。因为,即便在短视频时代,那些制造娱乐和享受娱乐的人,还是有一定区分的。正如我跟很多喜欢玩游戏的小朋友说,玩游戏,很快乐,但其实这个快乐比较低级。在此之上,制定游戏、创造游戏,才是更高级的快乐。
这也就是我昨天的文章所讲的,必须循序渐进,分级阅读,提升自己思维逻辑的根源所在。在一个物化的时代,唯有严肃阅读,才能避免个体“娱乐至死”的命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重读经典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