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干货,最多只是一盏灯
我写的《黄昏亮起一盏灯》出版以后,我看到许多读者写的留言,觉得干货还不够,你近距离地听了这么多名人的演讲,还采访他们,只讲了很多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你就告诉我怎么成功,怎么赚钱就行了,别写那么多湿乎乎的东西,我们只想要点干货。
这种“干货思维”实际上是很害人的,那种告诉你不费力就能快速成功的所谓“干货”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
现在在创业大潮中又飞着许多“干货导师”,他们慷慨激昂地告诉你,怎么能够快速成功一夜暴富,而想通过创业一夜暴富的创业者们,被说得热血沸腾,穷了几辈子,这回终于有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了,慷慨激昂地冲杀进去,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在这里声讨这种“干货思维”,是因为我曾经被这种干货思维害惨了,中毒之深,以至于人过中年毒素才勉强肃清,可有时候还有反复呢。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几乎每个考过大学的人都会有难以忘怀的外语情结,我自然也不例外,经常以能在马路上和老外聊上几句而感到自豪,学语言其实没有捷径可走,多说多听多写,熟能生巧自然就会了,可我嫌速度不快,花了很多精力去看那些英语速成法的书,而且看得还挺着迷,后来我觉得都自己都快成了一个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结果呢,不仅英语考试成绩平平,等后来到了国外,我发现自己费了无比大的精力学的英语是一种外国人根本听不懂的奇奇怪怪的东西,用北京话说叫“学邪了”。
最讨厌的是,我不知道这种思想毒害有多深,还觉得这是我在抄近道,瞧不起那些只对准这件事情埋头苦干的人,结果,我自己用这些教条主义的干货把自己给阉割了。
我唯一做成的一件从实际和内心的感觉出发,没有被干货毒害的事情,便是创办了所谓的“中国第一家性商店”,那次成功不是我的毒素肃清了,那是因为这件事情以前没人干过,那些骗人的干货还没生产出来,再者是因为那时候太穷了,穷则思变,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这世界上真正可以被称为学问的东西,它反而并不给我们提供明确的方法,它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提示和启迪。就像一位哲学家说的,真理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 ,它让你看清现在的状况,避免走弯路。或者说消除了某种致命的障碍,并不能代替你走属于你自己的路。
追求有用的“干货”其实是最没用,如果成功能够复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失败者。
所以,那些脑子中有干货思维的创业者们,以我为教训,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开自己这把锁的钥匙,没有捷径可走,虽然有时候还有那么点运气,但只是一点点。
都是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我写的《黄昏亮起一盏灯》,灯是点亮了,路还得自己走啊,如果觉得一个人走的孤单,那就和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和我合影的是金融博物馆的王巍馆长,他被称为“中国的并购之父”,也是一位“灯”级人物了·,这本书就以那些大咖们在金融 博物馆演讲为主线写成的,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