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茹:梅兰芳的表演为什么那么美?

  人们颂称老师是美的化身,老师也经常教导我们:“艺术必须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无论喜怒哀乐,都不能失其美感,但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只顾美不讲真实,就会成为娇揉造作,流于形式主义了。”我们看老师的戏,就深深体会到,他的表演不但吻合角色的需要,形体动作也是那么美,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随便怎样摆个姿式,都是非常美的,如果给老师照象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拍,都可以是一张很成功的照片。为什么我们就达不到呢?关键问题是我们的基本功夫差,常为程式所束缚,不能自如地运用它。而老师掌握舞台技巧运用程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因此在舞台上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回忆我们幼年在学校时对每天必修的走脚步,耗膀子,跑圆场,喊嗓吊嗓等这些基本功的锻炼,往往不大耐烦,认为枯燥无味不愿意练。后来,看了老师的表演,方才明白只有把基本功练好,才能控制程式,也才能把角色演得更美更厚实,不致于使程式动作成为负担。

《贵妃醉酒》 梅兰芳 饰 杨玉环

  例如《醉酒》的出场,一个过门很长,大约有十八小节的时间,杨玉环是个贵妃身份,出场不能随意乱动,尤其是凤冠的旈(行话叫“挑”)不能乱晃,动作也就不多,因此往往使演员感到很僵;站着不动非常难过。我演这个戏要等过门拉过三个小节才出场,还觉得沉不住气、等的慌,而梅老师却在第一小节开始就出场,除两抖袖外也别无其他动作,但他站着不动的时候非常美,赛似一幅图画,象是一轮刚刚离开水平线的月亮,徐徐上升到天空,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诗一般的境界中去了。

  而我们却往往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嫌过门长,就简单地要求胡琴把过门精短,因此乐队对演员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有意见。其实,站也是要有功夫和方法的,从前老先生常说,一个演员在舞台上一站就知道你有多少份量,因为不动要比动难得多。动的时候手、眼、身、法、步一起顺着走,不感到僵;不动的时候要看你头、眼、身、手、脚放的是不是地方,如果放的地方不好,时间一长缺陷就更突出了。

梅兰芳在北京护国寺寓所院内练习舞剑

  梅老师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僵,原因也就是他无论立、坐、蹲、举手、投足,都是经过千睡百炼的,不知下过多少功夫,因此他的程式不仅是精确,而且运用自如。当然这与其它方面的修养,也是分不开的。

  老师的艺术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从生活出发,经过他对生活和人物的观察和体验,创造出真实的形象,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以人物的精神与思想力量来感染观众,因此艺术的美就达到更高的境界。

《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 饰 穆桂英

  去年老师给我说《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接印以后的心情。他说:譬如我退休舞台已经几十年了,忽然非要我重新粉墨登场再唱一出戏不可,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我是演员,接到这任务自然很高兴,演员谁不迷恋舞台呢?但又很紧张,一定有许多想法:我还唱的动吗?扮相还行吗?腿脚还俐落吗?等等,这些顾虑必然会有的,可是当锣鼓一打,劲头又来了。穆桂英虽然不会和这种心情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她本来是个武将,虽然如今年老了,但对当年戎马征战的生活依然未能完全忘怀。如今要她重上战场,她不能不想到自己还行不行,左辅右弼是谁,搁置已久的枪法怎样?等等,这些思想斗争是很激烈的,但当她想到大敌当前国家危急的情况,她的全部顾虑打消了,在【急急风】中托印走到上场门,一个托印齐眉的亮相,终于唱出“我不发兵谁发兵”的雄言壮语。老师说,这些心里活动,必须使自己有所感受,才不觉得动作空虚。

梅兰芳与夫人福芝芳及弟子李玉茹(中)合影

  老师的教导,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仅使我对穆桂英这一人物有了深人的理解,同时更使我体会到作为一个演员必须知识渊博,生活丰富,观察分析细致入微方能使表演有内容,塑造既真实而又美丽的艺术形象。

  (摘自 《上海戏剧》 1961年第九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