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汉景帝前元年六月丁未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出生于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武大帝,汉朝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刘启,母亲王娡。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轮台罪己诏》,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刘彻不但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代表作:《秋风辞》、《瓠子歌》、《西极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王若水点评: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十月,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这时他四十四岁,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前期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克服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破坏和财政危机。大汉王朝无论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全盛高峰。这次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他将当地改名为闻喜,一直沿用。时值十月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场面盛大,气势恢弘。大汉天子刘彻,享受成功的欢乐荣华,同时感慨岁月无情催人老,遂作此篇。
“秋风起兮白云飞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大有先祖高皇帝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遗风,从打江山的苍莽辽阔,雄主壮怀转而为守江山的清新明丽,盛世欢情。秋风吹荡,白云飘飞,草木枯黄摇落,鸿雁展翅南飞。“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兰花秀美,菊花芳香,思念佳人,不能忘怀。中国文学中“香草美人”从来就不是单单的自然属性,而是寄寓深深地文化内涵。自屈原的《离骚》以来,就一直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忠贞贤良之士的象征。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灵修善于美人,以譬于君。”所以这句也可以说是汉武帝对于忠君贤臣的渴怀。“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箫鼓齐鸣,船歌唱响。这是泛舟中流君臣饮宴欢乐景象的生动描写,诗情复又一振,极写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热烈场面描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天多少给人以悲凉之感,故曰“悲秋”。虽一代雄主汉武大帝也不能逃脱秋尽冬来,四时交替的轮回和青春逝去,垂老暮年的命运,在尽情欢乐之余不禁哀情感慨。
首、二句实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香草美人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五、六、七句写舟中宴饮,最后两句乐极生哀,“悲秋”而生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清丽,音韵流畅。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帝王诗歌之美者,非当时臣下所及”;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 。
《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李都蔚点评:
汉武帝时期对四夷用兵,尤其是征服北方匈奴,骑兵是其最重要的军兵种,而战马是尤其重要的战争资源。汉武帝在官营马场、民间养马的基础之上,还通过和亲的方式获取战马,并通过战争的方式夺取战马,改良马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西域的大宛国,取得汗血宝马。
汉武帝通过远嫁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细君公主)到西域乌孙,得到乌孙宝马,他见乌孙马神骏非凡,奔跑如飞,兴奋的称之为天马。后来又得知了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比乌孙马更好,因而对汗血马十分着迷。为了得到汗血马,他派使者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都,求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毋寡以汗血马为大宛国宝而拒绝,汉朝使节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骂,并把金马击碎,掉头而去,毋寡因而大怒并杀死使团使节,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闻使者被杀,财物被劫,不禁大怒,立命李广利任贰师将军,发兵数万远征大宛。
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中、上游,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率军出征,一路所经西域各国都不愿向汉军提供食粮,饮水,闭城抗拒汉军。李广利只好逐个攻打,能攻取的,汉军可以得到一些粮食、饮水;连攻数日不能下者,只好绕城继进。汉军一路消耗过大,到达大宛东境郁成城时,仅剩数千人,且个个饥饿疲困。郁成城守军顽强抵御,汉军攻城不克,自己却伤亡惨重。李广利见汉军锐气已尽,连郁成城都不能攻克,更何况大宛都城了,于是下令撤军,回到敦煌。这次出征前后两年时间,汉军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十分不满,下令玉门关守将不许李广利军一人入关,李广利只好屯兵敦煌。汉武帝认为,大军已发,却不能降伏大宛小国,有损汉在西域的威望,西域诸国将轻视汉朝,不利于汉对西域的统治,因此他坚持要征服大宛。他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动员全国的力量准备第二次远征。他下令赦免囚徒,让他们从军,又调集恶少年及边骑6万人,交李广利指挥,还有大量自愿从军者,远征军总数约10万之众。另外,还征集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有50余位校尉。由于大宛城的用水都是引自城外,汉武帝下令征集了大批水工,用以断其水源,并利用引水入城之孔道攻入城内。为加强边郡防卫,汉武帝还增调戍甲卒18万,驻于酒泉、张掖以北,置居延、休屠两部都尉分统,卫宿敦煌,又发天下七科谪( 汉朝七类被监督管制的人员,包括有:商人、商人的子女孙子、商人的侄儿、原本有“市籍”者、罪吏、亡徒、赘婿,这些人在社会中属一群没有社会地位与尊严的人,他们与囚徒一样,常被送往战场去打仗卖命,或屯田戍边),负责给李广利军运送军粮。汉武帝还拜两位颇知马者为执驱马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再度远征大宛。这次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沿途小国不敢对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食粮和饮水。只有轮台(今新疆轮台)抗拒汉军,闭城紧守。汉军攻数日,破城,屠轮台,此后无人敢挡。为了便于沿途获得足够的食粮和饮水,汉军分作数队西进,李广利率主力3万人首先抵大宛。大宛出兵迎敌,被汉军杀败,宛军退守郁成城,企图象上次那样拖垮汉军。李广利吸取教训,不再与郁成城守军纠缠,绕过该城,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首先切断其水源,然后将贵山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连攻40余日,破其外城,杀大宛勇将煎靡。大宛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内讧,其贵人多怨大宛王毋寡匿宝马、杀汉使,招致如此大祸,于是共同杀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级赴汉营求和,表示愿将良马驱出供汉军挑选,如果不许和,则杀尽良马,与汉军血战到底。此时,康居派兵来救大宛,驻在附近。李广利又获知贵山内城已有汉人帮助宛人凿井取水,且存粮尚多,他与众将商议,首恶者毋寡已除,如果不许大宛降,其拼死坚守,汉军久攻不下,待汉军疲极,康居再来进攻,汉军就危险了,于是答应大宛的要求,停止进攻内城。大宛也赶出所有马匹,任汉军随意选取,同时还供给汉军大量粮食。汉军取其宝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3千余匹。又立大宛贵人中过去对汉亲善的昧蔡为大宛王,与他盟誓后,撤兵东归。从此大宛服属西汉。汉军击败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贡献,并作为人质。汉武帝对讨伐大宛的胜利,十分欣慰,封李广利为海西侯,赵弟为新畴侯。从征将士升任九卿者3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破大宛后,汉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在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去西域的汉使提供住处和食粮、饮水。在西域都护正式设立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了代表西汉政府领护西域各国的官员。
汉武帝臣服大宛,威震西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在大喜之下写下了这首《西极天马歌》。全诗意境豪迈:首句写汗血宝马十分宝贵,来自西域极其遥远的地方,显出诗人得到天马后欣喜若狂的心情。次句借天马行程万里来到汉朝,喻指无道的大宛国已被汉朝臣服,并为这次西伐远征战争的获胜自得自誉。三句写汉朝臣服大宛国是上天的神灵的威力,炫耀大汉王朝雄霸天下武力和威严。四句借天马历经万里沙漠来到汉朝,从而使汉朝威名远扬,四方的少数民族无不震慑顺服,抒发自豪不已,踌躇满志的雄主胸怀。吟咏此诗,一个雄才大略、激情豪迈的汉武大帝形象展现在眼前,一个民族自豪自信的风采更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