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美玉】——南阳月河墓出土玉铲、玉龙鉴赏

南阳月河墓玉铲

SPRING

此件春秋晚期玉铲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铲长310毫米,宽55毫米,最厚处8.1毫米,最薄处2.4毫米,重量为256.3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性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测定玉铲材质为透闪石。(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玉铲整体为黑色,体狭长扁平,一面微凹呈弧形,器身中部两侧略内收,单面刃,有单面钻孔,正反两面光素无纹,精工琢磨。

玉铲局部显微放大

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件礼器,但是却有使用的痕迹。通过刃部的高倍显微3D图我们可以看出玉铲刃部经过水平打磨,有很多使用痕迹,但这些并不是反复经常使用造成的,说明这件器物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工具,更应该算作一件礼器,在需要进行祭祀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真正使用一下。这件玉铲器型较大,沉稳而结实,玉质均匀,握在手中十分方便,也许古人就是用它剥皮切肉祭祀神明先祖的吧……

对这件玉铲感兴趣的玉友可以在哔哩哔哩或爱奇艺搜索【古玉密码】收看完整介绍。

南阳月河墓玉龙

SPRING

此件春秋晚期玉龙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龙长69.6毫米,宽24.4毫米,最厚处2.3毫米,最薄处2.2毫米,重量为10.2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性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测定玉龙材质为透闪石。

滑动查看更多

玉龙局部放大图及微观图

玉龙玉质温润细腻,白玉,质密微透,器身局部受沁呈褐色,整体呈垂首、拱背、屈肢、卷尾的龙形。正面阴刻装饰龙纹,龙首下部、龙身尾部刻出5个凤首形纹样。凤首椭圆形目,勾喙较长。全器共计六个穿孔。

知识拓展

与旧石器时期的玉器相比,我国新石器时代玉石器经过了打磨和穿孔,既保留了原有的实用价值,又具有美观的效果。如果说,拣取自然的石块进行石打石的处理,说明古人类已经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那么,磨光和穿孔则意味着中华古代先民不仅已经能够制造高一级的工具,而且在思维当中产生了带有观念形态的内容。

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还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工艺,可祖先们竟为之实实在在奋斗了几十万年之久。从史学的观点看,这构成了划时代的标志。

玉石具有无比的美丽、无比的坚硬、无比的价值,它与上古先民思想中至上的祖先、至上的自然力、至上的鬼神的观念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了。古代护身符一类的东西正是循着这一自然过程而产生的。在此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许多多与玉紧密关联的神话和传说,这都表明在古时候人们的思维想象当中,一块美玉,它对天地四方、对列祖列宗、对电闪雷鸣、对万物生灵都有说不尽的联系和影响力量,这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飞跃。

大量古代的文字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史实:一块玉、一件件小小的饰物、一点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和一种最早的信念和虔诚,都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发生着新的作用,并终于孕育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中国原始社会曾有一个被称为玉图腾的阶段,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先民曾经用带有某种含义的玉雕制品作为民族的标志,历史文献也的确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玉石是当时人类用得最多、最广泛的物质,被推为天地之精,既美观又实用。因此,上古之时,先民将玉雕琢成鸟兽等各种图案,作为图腾崇拜,而且围绕图腾标志,还产生了一些原始的公共活动,如包括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在内的巫术礼仪活动等,反映了玉图腾是远古文化和意识形态——玉文化萌芽初期的一种形式。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