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应该”,且行且珍惜
“应该去慰问一下你、应该去看一下你、、、、、、”,幽默风趣、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来自于一个朋友的节前问候,一个认识时间不长却仿佛已经熟悉到灵魂深处的知己,这份心意在这降温的季节里仿佛披上一件暖暖的外套。
“应该”引起了我的思索,“下雨记得躲雨,别被淋了”“累的时候记得吃饭”“天黑了记得早点回家”“出门在外记得报平安”……这些全都来自关心、爱我的人,他们知道我的短版,所以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一遍遍的折磨着我已经起茧的耳朵。
究竟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的?被担心、被照顾、被呵护是应该的吗?
为人子女~第一个社会身份,习惯了父母的庇护、习惯了父母的全能,以至于成人之后工作、结婚、买房、买车……都成了父母应尽的义务,习惯了理所应当的索取,可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吗?他们的目标就是应该为子孙奋斗吗?他们的人生就是应该排在最后吗?即使竭心沥血的付出,还是有那么多的子嫌母丑儿嫌父穷----“应该”的悲哀。
为人朋友~第二个社会身份,郁闷了找朋友解解闷、孤单了喊朋友出去玩、失恋了在朋友面前大醉一场、失意了向朋友抱怨人生……总之就是万能的朋友,习惯了有求必应才是朋友,可这些都是朋友的义务吗?可曾想过朋友在聆听我们鸡毛蒜皮小事之前刚经历过沉重的打击?即使强颜欢笑的安慰,还是有那么多的不知足----“应该”的过错。
为人爱人~第三个社会身份,该去做饭收拾屋子了、该去干活挣钱了、该去逛街买衣服了……爱我就应该理解、满足我的全部需求,这些就是爱的责任吗?可曾想过爱人在疲惫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温柔以对?可曾在爱人无言的付出之后给予一个我懂的拥抱?----“应该”的凄凉。
为人父母~第四个社会身份,买进口奶粉、上各种补习班、穿品牌衣服、接受西方教育……省吃俭用的给孩子创造一切能创造的条件,可这些都是应该的吗?可曾想过孩子想要无忧无虑的去玩耍?可曾想过孩子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一切皆因“应该”。
曾国藩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福之门。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有善气相逢。如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
享受了太多的应该和被应该,习以为常的忽略了那些默默付出的心,不要让“应该”成为常态,不要厚脸皮理所应当的无止境的接受。
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谁欠我们什么,没有谁应该给我们什么,所以记得在得到的同时去敞开心怀的付出,收获幸福的同时继续传递出去。常怀愧对之意、常怀感恩之心,珍惜每一份“应该”。
所以,亲爱的家人、朋友:有你们的惦记已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以后请一定要记得忘却“应该”。因为我知道你们也在为生活而努力奋斗、也在为事业而劈波斩浪,也懂你们内心的迷茫和彷徨,只是面对压力必须选择坚强。
生活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也希望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因为有彼此的存在而多些温暖和踏实,当我们透过指缝看天空的时候都是明媚的阳光和繁烁的星空。
作者简介
晓晓---晓,微乎其微却无处不在;晓,微不足道却举足轻重。晓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在心中,人生何处不开花?生命何处不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