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儿与人开房,父亲将女儿打进医院!女儿该不该打?

为什么劝离小三的生意那么火?

(听更多小明微课,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人有时候需要些勇气去改正错误,但知道我知道许多人都没有这个勇气,他们的做法是错误发生了就让它发生了,然后沉默,隐瞒,然后寄希望于今后不会再犯,这其实是徒劳无用的,你只有勇气去改变一个错误,你才能期望它不会再犯。
                        ~~小明语录

中国的父母该清醒清醒了,

近20年来,大量假冒伪劣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传播给中国的家长。

以后类似这样的孩子失控的案例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必须拨乱反正,给大家真正的科学的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

01

“原生家庭”是何方妖孽?

第一,原生家庭这个词,全世界的心理学教科书都没有,这个词的大量传播,仅仅在中国。
而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国内与教育和心理有关的资本需要对消费者完成前期的客户教育,所以通过大量的媒体平台,对中国的父母进行了洗脑催眠式的误导。
第二,原生家庭这个词,指的是父母关系与教导对孩子的影响
全世界之所以弃用这个词的原因,就是真正的科学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
真正对孩子影响大的第一是基因,基因的影响占50%~60%。原生家庭这个词并不指基因的影响。
第二大影响的是家庭外影响因素。12岁之后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对孩子影响达到了35%。
第三,同时,来自于很多国家持续五六十年的科学研究,都指出相同的结果,那就是真正来自于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真正的影响是家庭的经济因素与社会阶层地位

02

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好,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结,家长们到底要抓住哪一些真正对孩子起作用的因素,来对孩子施加影响呢?
第一,学校的影响。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学校很重要,但是父母对学校的重要性仅仅认为只是在学习成绩方面。事实上学校作为家庭外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对孩子学习以外的各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只不过中国的家长们认为学校是不可控因素,于是就彻底忘记了学校对孩子的决定性作用
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同伴影响老师影响。
中国的父母认为孩子到青春期就会逆反,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孩子并不是到了青春期会逆反,而是绝大多数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开始完全拒绝来自父母的影响了。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再到中学,特别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逐渐消失为零,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在小学与初中阶段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进入拐点,之后持续下降,这个阶段真正影响孩子的就是孩子的同伴和社会外的影响因素。
第二,互联网的影响
中国的父母自己每天都在玩手机,但是却对于互联网对自己孩子影响一无所知。
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在于它影响了孩子的认同
在传统时代,一个孩子的价值观,性格,决策风格等等,在幼年主要是模仿父母,进入青春期之后主要是通过认同族群中的英雄形象来完成的。
通过祠堂文化,将族群中某一英雄人物作为自己人生认同的对象加以模仿。
进入社会之后,则通过在工作场合中遇到的卓越人物,作为自己的认同对象。
而互联网时代,孩子的价值观、性格、决策风格、甚至兴趣爱好,都是通过互联网流行的元素传播入学校,再通过学校同伴之间的互相传播模仿,最终实现对互联网流行元素的认同。
那么互联网流行的元素都有哪一些呢?
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通过娱乐偶像明星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中介,完成了自己一生中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的模仿和认同。
也就是说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已经无法影响你的孩子了。
老师也已经基本无法影响你的孩子了。
同伴能够影响你的孩子,但同伴和你的孩子都一起共同受到网络元素的影响。
直接点说,那就是,网络小说、网络游戏、某个明星,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所传播的处事风格决策策略,成为了你的孩子模仿认同的最重要的模板。
说到这里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绝望,因为你既影响不了学校,更影响不了社会。
这就是绝大多数家庭教育的最终结果,换句话说你的孩子就像是无人保护的一只羊,任由社会上的各种资本去捕获和猎食。

每个人都是被一种生活的现状给困住了,也是被生活的现实给吓住了,而把自己习惯性的置身于无可奈何,被动接受,却又是充满渴望的心理状态中,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改变,那又何必要创造出几十亿人在这里重复机械的程序命运呢?上帝既给了每个人一副命运的枷锁,同时他又在观察,看谁有勇气解脱。

                                 ~~小明语录

03

真正的家庭教育该如何做?

好,关键的地方来了,在这种前提下,真正的家庭教育该如何操作呢?父母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

很多父母热衷于从孩子三岁之前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甚至进入初中去培养孩子的某一种习惯。

我告诉你孩子的习惯最终只会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就是遗传基因;

第二就是同伴模仿;

所以不要太热衷于培养你孩子的某一种习惯,而要热衷于去观察与你孩子整天在一起的另外一个孩子,他有什么样的习惯,通过选择你孩子的玩伴来控制你孩子的习惯。

 (二)

父母从幼儿阶段开始,到小学到中学,在你对孩子的影响逐渐降低为零之前,抓住关键时期给你孩子的大脑输入——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童话与小说

因为孩子的认知有一个模板现象,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阅皮亚杰的认知图式理论

一旦你给孩子的大脑前期输入更高级的认知模板,那么你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不再会看得上那些传播低档次价值观的嘻哈音乐、韩国明星、娱乐歌星,以及各种网络小说。

当然他虽然看不上,他也同样会模仿,只不过这些低档次的互联网流行元素对他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三)

由于性格、价值观等等这些东西60%来自于遗传,35%来自于家庭外的影响因素,所以父母们可做的事情并不多,所以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这些方面。

如果你顺利的完成了上面第二点,由于孩子的认知模板档次比较高,就能有效的抵御低俗价值观对他的影响。

但是在另外一个领域,父母们可做的事情却有广大的空间。这个领域就是孩子的心智模型提升思维训练以及心理训练

这个系列的训练非常专业,需要父亲和母亲具有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如果父母做不到,可以请外人帮助完成。

之所以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经济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会持续一生,原因就是:往往具有高社会阶层和经济条件的家族成员具有一些深度的心智模型和心理能力,他们通过某种方式可以传承给自己的子女。

简单的说心智模型,思维训练与心理训练,主要就是训练你的孩子能够几秒钟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而不是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一生都看不懂看不透一件事物的本质。

关于这一点,为大家介绍一下它包括的具体内容。

第一,语言逻辑学的训练。

记住这不是数理逻辑,数理逻辑在学校里面会通过数理化,专业课程得到训练。

而语言逻辑作为普通逻辑学的最主要核心内容,在中国的学校教育里面是完全缺失的。

语言逻辑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进行正确思考,正确推理

我们今天看到网络上的各种评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心智提升与思维训练

训练孩子从任何一种表象中观察事物的底层逻辑,教会孩子具象化的思考方法,教给孩子解决瓶颈问题的若干种方法。

孩子的思维训练内容非常庞杂,在这里无法展开。

第三社会阶层真相通识教育

要引导孩子观察各种不同职业社会阶层与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理解自己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与经济问题的真相。

要让孩子认知到家庭社会阶层与经济能力对他人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要带领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了解真实的社会。

第四心理训练。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先天遗传性,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概率。

因为每个孩子先天的心理素质就有极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素质的高低,并且从小展开针对性训练。

通过各种心理学技巧,修补孩子人格的缺陷,教会孩子掌握提升注意力,降低压力以及防范心理诱导与心理操纵,以及对他人实施心理技巧的能力。这些同样需要专业人士才可完善和实施。

第五,通过培养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孩子与动物的关系,孩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要给孩子的心里面种下一个最基本的善的认知模板

但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培养孩子善良的同时通过引导孩子学习动物世界的各种生存法则,让孩子认识到善和恶的对立统一。

以上几点是最关键的要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环节,这里就不再展开了,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父母都没有做到控制关键环节,反而做了很多无效的教育努力,那么最终收获的一定是失控的孩子。

小明老师:我们也许终生都不能驱除潜意识里面的那些黑暗,但我们可以增强自己潜意识卫兵的力量,守护好自已。

小明老师著作

《互联网心理学》
                       —作者:赵小明
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聚变的书籍,作者从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开始,详细阐述了互联网对于人类驱力、人类连接模型、人类的大脑等的重要影响。如果不了解互联网心理学,我们将很理解未来10年的人类社会生活,甚至很难理解人。
添加
小明老师微信号
zhaoxiaoming3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编辑:徐放蕾
图文编辑: 段艳梅   岳程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