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爱恨蛤蟆坪(十四)·连载51 || 作者 南岳
冬月廿五是贾明的百日纸。二牛和韩老三商量,打算把百日纸烧了,巧巧重孝期过了,去订婚送礼,在正月里结婚。计议已定,二牛便找丁翰文去选择看日子。丁翰文把定亲的日子选在腊月十六日,结婚的日子定在正月初六,二牛又顺便替巧巧央求锁成,叫写两篇祭文,在百日纸那天到坟上念一念,祭悼一下贾明。
现在正是闲月,估计那天村里人可能有来烧纸的,巧巧家又没过年猪,没有搅费的,所以二牛提前杀了过年猪,给巧巧家拿了两条猪腿,帮补着烧个百日纸。二牛想,百日纸那天,巧巧忙,顾不上祸灶上的事,要在庄里叫两个做饭的,他问巧巧,该叫谁比较妥当?巧巧考虑了一会说:“就叫刘老师的老婆赵雪梅吧,她为人忠厚老实,办事认真,又有本事。她娘家是赵堡镇街上人,你有映像吧,记起不?他爸在北乡的苦水公社当干部呢,她念书那时比咱们低一级,她手艺好,金石湾这几年过大小事情,都是她管理灶上的事,让她随便再叫个帮手就行了。”
“有映像!那你去叫还是我去叫呢?”
“那就麻烦掌柜的你了!先去学校问一下她男人,刘志勇咱们都是同学嘛!顺便借几条桌椅板凳。”巧巧笑着撒娇似的说。
“哦,那行,小学娃娃还没放学,得去学校里找刘老师。刘志勇是啥时候到金石湾小学教书的?我在的那时,他还在生产队劳动呢!”
“七八年吧,是他哥刘志强当上支书后,拉关系放上的民教。”
“哦,原来如此!”
“咱们小学现在有几个老师?”过了一会,二牛又问巧巧。
巧巧正在忙着做饭,准备让二牛吃了饭再回去,边干活边说:“五个,两个脱产的,三个民办的。脱产的一个是吴家岔的吴建忠老汉,原来在赵堡中学,单干后,设法调到金石湾,离家近,能给家里干农活,现在是校长。”
“吴建忠我知道,我在赵堡中学时,都在一起,很熟悉,他教历史。”
“再一个是任家岔的任发昌,郭怀仁的大女婿,你记得不,他是任彩香的远房兄弟,成了尖鼻子的大女婿,招在尖鼻子家后,尖鼻子给放了个民教,比你早一半年当民办教师的,人家八一年转正了。”
“记得,七五年时就在咱们小学教书。”
“再一个民教,还是原先给咱们教过书的三队的李老师,还给一年级教数学,没转正。”
“那老汉还没转正,转不了了吧,不回去抱孙子,还在哄娃娃?”
“嗯!你别小瞧那老汉,鬼的很,自单干后,学校的粪老汉买下了,教书拉粪两不误,老汉家的庄农年年好的很!”巧巧看了看二牛,笑着说。
“你记得不?咱们念小学的那时候,李老师家孩子多,饿的很,老汉经常在咱们学生跟前要吃的。”二牛看着揉面的巧巧,笑着说。
“咋不记得呢,谁给上些吃的,李老师就竖起大姆指头夸奖说:'这个狗狗,这个蛋蛋,心疼的很,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后大有作为!’”巧巧说罢,“咯咯咯”地笑。
二牛也听着笑,过了一会又问:“还有一个是谁?”
“你们韩家人,韩向军的堂兄弟,韩向荣,前年高中出来,回家后,没多长时间就当上民教了。”
“那原来的韩永泰咋不教书了?我看见每天跑集市,摆摊做生意,卖老鼠药,卖百货。”二牛问。
“韩永泰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偷着生了第三胎,人家不要了。”
巧巧把面揉好后,拿起擀面杖开始擀面。这时,巧巧妈抱着一抱柴进来,开始倒水烧锅。二牛看见水快没了,赶紧把水桶提到外面,要去担水,巧巧妈连忙阻挡,不让去担,二牛没听,担起水桶已出了大门。巧巧妈念叨道:“你看这娃懂事不,晓得心疼媳妇的!”
巧巧听了,抿着嘴偷着笑。
张有福割了阑尾,住了一个星期,因费用难以承受,赶紧出院了,在家里休息。这几天能下炕走动了,时不时的拄着棍子,出了大门,在庄院外面转,看庄里人杀年猪,听排练社火的吵闹声。这两天听庄里人说明天是贾明的百日纸,他便告诉两个儿子,明天去给贾明烧上个纸。就是不为死的,也要看活人的面子,如果再与别人过不去,真的就成了孤家寡人,这次害病,不是人家不记恨,及时帮助,我的命就没了!还是不要把人活得太坏,世上谁没个三灾八难。
的确,张有福这次住院的前后经历,对栓锁的思想冲击很大。他与生俱来就漆黑而冷酷的内心深处的一点良心,多年来,曾一度被嫉妒和私欲摧残毁坏而致死。这次经历,犹如寒冬黑夜里旷野中的一堆灰烬,被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动,突然闪亮了一下,侥幸还有一丝火星,还未泯灭殆尽!
那天,栓锁父子在县医院门前,当碰到二牛和巧巧慷慨帮助的那时,栓锁以前陷害这两个人,曾做过的明里暗里的种种坏事,如潮水般在他记忆中翻动,如狂风暴雨袭击他的内心,将他恶毒而黑暗的灵魂冲刷,使他惭愧,内疚,痛苦!无地自容!
估计的没错,虽然没有准备,廿五那天,村里人基本上都烧纸来了。因为是冬闲,人们都借机来互相谝谝闲,通通信息。一大早,就陆续不断的来人,熬罐罐茶,抽烟,喝酒,下棋,打牌等。因为正在排戏,三队的张吹响也提着唢呐不请自来,说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要在坟上给老支书吹一下,报答老支书早年的大恩,二十多年前的那件事使张吹响夫妻时时想起,记忆犹新。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共有一万两千人参加,省委第一书记与省长参加了典礼。曾先后动员定西、平凉、天水三个专区,近二十个县的干部民工参加建设,施工高峰期达十六万人。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甘肃日报》发表《祝贺引洮上山工程开工》的社论说:“二十万民工组成了长年基建大军,山山扎寨,步步为营,高举红旗,漫卷西风,高唱征服大自然的战歌,摆开了气势磅礴的千里长阵。他们用劳动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冲天的干劲,钢铁的决心,劈高山,平大岭,填深沟,命令波浪滚滚的洮河驯服的流上华家岭,流上董志源。”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和各地一样,金石湾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变成了引洮工程的民工,张吹响也没例外。离家时,他老婆刘转过怀有身孕,这是他俩结婚后的第一个孩子,推算可能生在冬月或腊月里。张吹响再三嘱咐刘转过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挥泪而别。
同年八月,全县又抽调农民工,分别到皋兰,靖远炼钢铁,至此金石湾的男人几乎走光了,只剩些老幼病残及妇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