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都市清静圣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五塔寺内,与北京动物园相邻,距国家图书馆地铁站C出口约十余分钟的路程。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1987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该馆修建在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所建的真觉寺遗址上,真觉寺因僻清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已于本世纪初被毁,仅存一座塔。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塔。国内现存的只有北京碧云寺金刚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云南妙堪寺兰若塔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舍利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但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还属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形式的佛塔,由塔座、罩亭及五座四角密檐式塔组成,内砖外石结构,周身镌满佛教题材的雕像,内容十分丰富,共有五方坐像1561尊,还有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鸟、象、马等造型。宝塔内有44级台阶,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塔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栏围绕。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遍天下,传说佛祖圆寂之前留足迹于摩揭陀国一块石头上,后人刻佛足以示敬仰。这种“佛足”雕刻在国内已经不多见。其塔在造型上吸收了印度的宝座形式,而在建筑结构、艺术和雕刻手法上却显著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是我国古建筑和雕刻艺术吸收外来文化成功的范例。

按佛经上说,金刚有五方五界:佛部(中)、金刚部(东)、宝部(南)、莲花部(西)、羯摩部(北)。每部有五方主佛:中为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清净功德,表法界体性智。东为阿閦佛(不动如来),表觉性及大圆智。南为宝生佛(宝生如来),表佛德及平等性智。西为阿弥陀佛,表智慧功德及妙观察智。北为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表弘法利生的事业及成所作智。佛又有五方宝座,即动物坐骑:毗卢遮那佛狮子座、阿閦佛象座、宝生佛马座、阿弥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金翅鸟王座,所以金刚宝塔宝座和五塔的须弥座四周都有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5种动物形象的雕刻。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巨大精美的古塔为中心。结合明代寺院遗址的环境特色和石刻文物体量庞大的特点,以露天陈列和展厅陈列结合的方式分中、东、西三路展线,展出有“真觉寺资料陈列”、“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北京地区石刻、石刻露天陈列”。露天陈列由陵墓石刻、寺观碑刻、祠墓碑刻、会馆碑刻等几部分组成,展出历代石刻文物700余种,加上库藏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包括珍贵的北朝造像、艺术水平极高的金元石雕及唐以后历代墓志,如北京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阙构件,能体现碑凿造型变化特征的北宋播景晖遣像碑,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宋代针灸穴位碑,体现元代雕刻风格的元大都石栏板及造型优美的清代石享堂等数件珍品及《治晋斋》、《敬得堂》等名家书法石刻……,这里荟萃了北京石刻艺术,堪称北京碑林。

【展区布局】

博物馆的西线展区从南至北共有五个展点单元,分别为西部露天区域的陵墓石雕展区、寺庙碑展区、西部碑廊的墓志展区、金石走廊里面面向儿童《童蒙求我 - 娃娃看石刻》展区、后罩楼西厅的《石破天惊 - 从石头到石刻》展览。博物馆的东线展区从南至北共有六个展点单元,分别为东部露天区域的综合记事碑区、耶稣会士碑展区、祠墓碑展区、东部碑廊的会馆石刻、金石书院里的《金声玉振 - 走进石文化》、后罩楼东厅的《铁笔传神 - 透过刀锋看笔锋》。博物馆的中轴线展区共有四个展点单元,分别为真觉寺大殿遗址区域的《真觉年轮 - 真觉寺历史沿革展》、金刚宝座区域的《密宗神话 - 金刚宝座文化》、金刚宝座北部绿化区的《法帖迷宫 - 诒晋斋、敬和堂法帖赏析》、后罩楼中厅的《石上真草-馆藏石刻拓片期刊展》。

陵墓石刻

位于金刚塔西南部,主要陈列陵墓内的石刻。其中,清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为和硕显亲王富寿的陵墓建造的石享堂,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极为精美,还有明代地宫的石椅,陵墓地面上的石像生等。

寺观碑刻

位于金刚塔西北角,主要陈列北京地区大量的寺观碑刻,记叙了寺庙道观的建制、沿革及各种活动。本区内陈列有隆福寺重修碑、东岳行宫重修碑、双关帝庙修葺碑、药王庙建造碑等珍贵石刻。其中东岳庙重修碑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重修三座残破旧庙的事迹。此碑雕刻极其精美是寺庙碑刻中的精品。

墓志陈列区

镶嵌在金刚塔西面碑廊内。墓志是埋入墓中记死者姓名、家世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和生平事迹的石刻,因在志文后刻有韵体铭文,所以又称墓志铭。墓志铭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由底、盖两部分组成,底刻志铭,盖篆标题。其中以郭君墓志井盖年代最为久远,据墓志铭记载,锅君唐开元十七年(729)八月十三日卒。海淀区钓鱼台出土。另外,在墓室铭区的北面还建有碑廊。展出的都是刻有故事、佛像的精美浮雕,大多为建筑构件,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耶稣会士碑

位于金刚塔东北角,此区域陈列的墓碑原位于北京海淀区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后由正福寺拆迁,而被移送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收藏。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耶稣会士曾于明清时期来华,在华传教同时,他们把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并将中国文化带回了欧洲。其中像蒋友仁、张诚、白晋等很知名的来华传教士墓碑也陈列在此。

祠墓碑刻

位于金刚塔的东面。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这些碑刻或者叙述死者的生平,或者表彰其功绩,或者记述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这里不但陈列了清初大将孔有德赐谥碑,还有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诰封碑。该碑阳镌刻索尼自崇德八年(1643) - 康熙六年(1667)四次诰封的御制文。背阴刻康熙十年(1671)其子为其立石记功的经过并记述其一生功绩。

综合碑刻

位于金刚塔的东南部,此区域展出的是记载修桥、铺路、治河、兴办教育等的记事碑。其中雍正御制“广宁门新修石道碑”通高644厘米,宽183厘米,厚64厘米。堪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碑中巨制。

会馆碑刻

镶嵌在金刚塔东面的碑廊内。会馆碑刻是记叙各种会馆的创建、沿革及其作用的石刻。同乡会馆专门记述其创建和接待进京官员、应试人员及其它活动的石刻。同业会馆碑则是记述同行业工商业聚会、订立行规、捐款等内容的石刻。

石刻法帖

石刻法帖是摹刻于石板上的书迹,多为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以为师范,供人临摹、欣赏。

石吼  明(1368-1644)

又名“恬”。通高261、长165、宽119厘米。兽取坐姿,臀部着地,前腿直立,身势上扬,昂首吐舌,身饰双翼,通脊两侧亦是双翼,头受局部断残,前腿局部断缺。下承须弥座,束腰,上下枭、圭角云纹。座素面,弦文。原址在海淀区玉泉山功德寺。

石狮  明代

长187、宽84、厚92厘米。白色大理石质地。石狮一对,左右呼应,公母相对。公狮戏绣球,母狮抚幼狮。双狮无分公母仍背负小狮多只,小狮有趴伏于大狮胸前铃上者,或于腰胯骨凹之处,惟妙惟肖,灵动可爱。大狮亦全副武装,缨铃、绶带、卷发、擦毛、尾饰等,均纤毫必露。其下须弥座,座仅具覆莲,束腰四角宝瓶,瓶间宝相花,座下圭角云纹。

显亲王富绶石享堂  清康熙十四年(1675)

汉白玉质地,长340厘米、宽340厘米、高230厘米。石仿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间间以龙柱相隔,计有12根盘龙柱、18扇仿木石门。盝顶式屋面,檐下飞、椽错落,椽头饰花卉,封护檐饰如意卷边。须弥座式台基,仰覆莲、束腰处云龙纹,最下部饰圭角云纹。该石享堂系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和硕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第三子显悫亲王富寿墓葬石刻。1970年左右,朝阳区架松村肃王坟出土。

石翁仲

身着锁子甲,肩披战袍,头顶翅盔,左手持长剑,足蹬战靴,腰间束带,前饰敝黼,袍袖下垂,胸前护心镜,背饰缠枝双狮,面部表情夸张,手部雕琢细腻,袢甲丝绦仿真打结。1995年,北京市海淀区动物园水族馆工地出土。

雕松鹿纹石香炉  清(1644-1911)

高142、宽82、厚74厘米。系五供中供。仿真铜香炉雕琢。侈耳、圆腹、虎足,耳饰宝相花,口沿及腹饰缠枝花,颈饰回纹及圆涡纹。石"供"呈圆柱形倒角,周身浮雕松、竹、梅、兽、鹿、羊、猴与场景等,下饰福山寿海,皆寓意吉祥美好。采用虚实结合、变形抽象、露隐相间的表现手法。

玄宫宝座  明(1368-1644)

高111厘米、长175厘米、厚78厘米,这是一座王爷级的玄宫宝座,虽然体量不大,但其特征明显,结构比例一依木作罗汉床制作。三围式,须弥座。靠背、扶手等柱头饰以宝珠、祥云圆雕。护板内侧浮雕祥云、如意纹等。座饰简单弦纹,外部素面无纹饰。

仿木雕花翘头石供案  清(1644-1911)

通宽182、高112、厚79厘米。石仿木整石雕琢,供案造型。桌面素无纹饰,四面雕出木结构框架。前面饰莲花,前后裙部做卷边花卉。曲足曲线优美,左右雕出挡板,兼带稳固作用。腿足以下再加石托板,稳固全身。

乾隆幸翰林院诗刻石  清乾隆九年(1744)十月

四石宽99厘米—104厘米不等、厚44厘米、均高216厘米。清高宗弘历御笔诗四首,首行题“幸翰林院赐大学士等宴因便阅贡院乃知云路鹏程诚不易也得诗四首”。行书。末尾年款下方镌印2方,上“惟精惟一”,阳文篆书;下“乾隆宸翰”,阴文篆书。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正值乾隆皇帝三十三岁,踌躇满志欲创不朽盛世。石碑上的四首七律诗,是乾隆皇帝在翰林院一次宴会上即席创作并亲自书写的,诗中吟咏的是对读书人的敬佩,表示从此不薄读书人的心情。书法取法赵孟頫、董其昌,笔画精到神完气足,是乾隆皇帝不多见的书法精品。碑原立于贡院内,清光绪年间移至今西城区教育部街,1986年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普胜寺创建碑  清顺治八年(1651)十一月立

碑卧式,僧帽顶,首身高247厘米、长383厘米、宽45厘米;座高97厘米、宽447厘米、厚101厘米。宁完我撰文,希福校定,罗米书写满洲字,沙里书写蒙古字,杨振麟书写汉字。碑阳满、蒙、汉文合璧。碑阴镌营建普胜寺官员及工匠题名。普胜寺民国时为欧美同学会所在地。原址在东城区东华门南河沿。

普胜寺重修碑  清乾隆九年(1744)七月立

碑卧式,僧帽顶,方座带龟趺,下有海墁。首身高237厘米,宽380厘米,厚59厘米。龟趺及座高96厘米,宽404厘米,厚283厘米。海墁石总长460厘米,宽340厘米,高33厘米。额篆“御制”。班第校定,永泰写满洲字,励宗万撰文,六十八写蒙古字,戴临写汉字。碑文满、蒙、汉文合壁,简述了藏传佛教的意义及重修普胜寺的情况。碑阴为营建普胜寺官员题名,多为户部及内务府官员。原址在东城区东华门南河沿,欧美同学会所在地。

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刻  东汉元兴元年(105)   

幽州书佐秦君墓阙石刻共计17件,其中包括神道双柱、雕螭双础、阙顶、柱形构件等。柱额隶书题“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残柱上端镌刻《乌还哺母》文,并有浮雕螭虎,平雕青龙、朱雀、门吏等,它的出现是汉代厚葬风俗的一个明证。阳刻柱额为后世篆刻的楷模。柱额柱铭《乌还哺母》开启了北京地区碑刻之先河。1964年石景山区老山出土。

持盾石人  东汉

身高150厘米、胸阔50厘米;座高20厘米、最宽110厘米、最长80厘米。石人立姿,青石质地,扁平脸,双吊眼,头戴网幘,身着长袍,双手拱于胸前,素面长板,又名“捧盾石人”或“桎梏石人”。石人雕刻朴拙,背腰之下几乎天成,随形底座,自然质朴,丰台区永定河河床出土。

翼兽  唐(618-907)

高140厘米、宽79厘米、厚70厘米。圆雕手法、三角形躯、半兽半鸮,前爪似兽,后爪为鸮,鼓腹蹲踞,颔下胡须,披发于后,身生双翼。专家推测为史思明墓神道石像生。该唐代石翼兽为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年代最早、墓主等级最高的石象生。1982年出土于丰台区王佐乡刘太庄。

妇人启门石雕  金(1115-1234)

高90、宽71、厚13厘米。该石刻系用剔地起凸手法将传统的妇女掩门图案表现出来的佳作。门楼四阿顶,雕瓦垄正脊两侧雕鸱吻,檐下饰斗拱三朵,一斗三升,对开大门四抹,菱花窗,有妇女推门半掩,似有所望,柱顶蚂蚱头,鼓墩式柱础,为墓葬内玄宫后壁石雕。此石系明城墙填充之物。

【工作照】

刘雷老师给拍摄的工作照,拍摄时间为2016年2月及8月,在此感谢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闫老师与刘老师的招待。


以上内容由楠山居主侯楠山收集整理,欢迎分享

(0)

相关推荐

  • 开元寺石刻文化

    滚龙石柱的局部 在开元寺内现在还遗存有大量碑刻,时代自唐朝至民国时期,这些碑刻对中州的变乱和寺院的历史发展有比较详细的记录,是研究开元寺本身和金元时期邢州政治经济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开元寺在一千多 ...

  • 苏州百馆(30)听,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第三十趟百馆之旅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 岁末匆匆而至,秋色尚未褪尽,冬意却已缓缓而来,在季节交会的时节,苏州城斑斓一片,而其底色正是此时渐次绽放的银杏黄. 在许多苏州人记忆里,总有一棵银杏树,在你年幼时 ...

  • 周末预约来这可值了!除了国宝级文物还能打卡网红“傅恒碑”~

    [博物馆京游记] 上周日婉乔与大家云游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这里为啥成为京城网红打卡地? 听说里面有座著名的塔~ 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回听 ☟ 关注微博:婉乔 抖音:主持人婉 ...

  • 周公太 | 瓦砾斋笔记(421—440)

    常熟记忆 5天前 作者简介 周公太,研究员,常熟博物馆原馆长,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库专家,上海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客座教授. 瓦砾斋笔记(421-440) 周公太 ...

  • 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综合碑刻区欣赏(四)教士碑

    五塔寺,是真觉寺的原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自清朝後期开始,五塔寺逐渐衰落,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於一片瓦砾中.由於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盔.迫於无奈北平市政府於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 ...

  • 再访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周末在家待不住的小编又出去逛了,这次来到的是位于繁华的白石桥街道的一个僻静之所--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也称作正觉寺.真觉寺.五塔寺,为了码字方便,本文称它为五塔寺). 这是小编第二次来到这座博物馆,上 ...

  •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觉寺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真觉寺

  • 北京海淀:真觉寺(石刻艺术博物馆)

    五律·參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原真覺寺) 巍巍瞻五塔,寂寂石碑存. 雨埽風塵老,煙沉日月昏. 登階思白果,匿跡訪朱門. 造像知禪德,滄桑滿舊痕. 其二 四壁參千佛,蓮花擁佛蹤. 狂書詞絢麗,靜坐語從容 ...

  • 行走的石刻艺术博物馆——龙门石窟

    世界遗产委员会: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知识卡片: ...

  • 北京石刻博物馆

    北京石刻博物馆

  • 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

    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

  • 繁华都市的潮流圣地,绿树成荫的购物天堂

    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国际大都市,東京有很多非常繁华的商业区,比如日本桥,银座,涉谷和六本木等,表参道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堪称非常奢华的时尚潮流圣地! 表参道的名字源自明治神宫正面参拜的道路,后来扩展 ...

  • 陕:石刻艺术室of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展陈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有关资料上说"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