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大溪镇姓氏渊源
平和县大溪镇姓氏渊源
黄武疆
大溪,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大溪,风情独特的客家人文小镇!
大溪位于平和县南部,古属南海郡、揭阳郡、义安郡及潮州辖地;唐初,大溪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屯兵所在地,大峰山为四境行台之一,军事管辖范围包括今平和全境及诏安北部、潮州饶平、永定东南部一带(陈元光之父陈政之墓就葬于大峰山上)。漳州建州后,为漳浦县所辖;元朝置南胜县,大溪属南胜县西南境;明朝正德年间置平和县,大溪属新安里。
1958年置大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139.3平方公里,目前人口近7万。辖鸿滨居委会、大芹村、大松村、下村村、新荣村、溪口村、豪林村、新光村、赤坑村、江寨村、庄上村、店前村、云中村、三华村、硕卿村、廖安村、赤安村、新红村、新农村、石寨村、宜盆村、山布村、峰山村、壶嗣村、坪塘村、大二村。
灵通山美景
根据地方志、姓氏家谱等资料可以了解到,大溪自唐、宋、元时期有中原地区的汉人不断迁入,并形成多个大姓聚居的村社。目前,大溪镇有:陈、叶、江、吴、张、罗、朱、曾、葛、廖、杨、高、翁、王、林、蔡、范、曹、萧、饶、秦等十多个姓氏(有部分姓氏未统计到,敬请知情者提供资料)。
一首《大溪姓氏歌》概括
大溪四巨族
陈叶与江吴
张廖亦著姓
不少蔡王朱
罗曾葛高杨
范萧也分布
林翁衍小社
曹饶留古屋
下文逐一介绍:
陈
郡望:颍川
堂号:颍川堂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奉朝廷命,率兵将镇泉潮间故绥安地平“蛮獠啸乱”。陈政,克耕第三子,字一民,号素轩,唐高宗朝,拜左玉卫翊府左郎将,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卒。子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奉诏继任岭南行军总管,平定啸乱。于永淳二年(683年)奏请建置漳州,辖漳浦、怀恩二县,垂拱二年(686年)奏准建置漳州及漳浦县,设治所于漳江之北。陈政、陈元光父子率中原八十多姓氏的子弟兵将士驻守漳州,开发漳州。陈元光征战殉职后,追封颍川侯,以后历代帝王对其多有敕封,民间尊称为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派”以陈政为一世,元光为二世,元光子陈珦为第三世。第三、四世,是单传。自第四世陈酆生三个儿子:长子陈詠、次子陈謨、三子陈讦訐,是为第五世,后世衍族三支系:分别为南江、北溪、东海。
明朝永乐年间,陈元光第二十二代孙陈元隆从云霄云陵(时隶属漳浦县)迁徙今大溪镇店前村西辉社,为开基始祖,传下三房,分衍各处:
长房传石陂下、坪坑里、胡子岭、安厚许坑、广东浮山附近之塘边;
二房传黄泥丘、茂芝前、石桥、团光、林子坑、集美、科里、大坪山、松岗岭、油车、下径、格子口等处;
三房传下上坝、西南北门、红坑、东山岛铜陵镇、云邑街内。
大溪陈姓后裔传衍遍及漳州南部各县、广东、台湾等地。
灵通山下,好客人家
(文中图片多来自网络,不做为商用,感谢摄影者)
叶
郡望:南阳
堂号:永思堂,南阳堂
大溪叶氏源于芦溪叶氏,芦溪叶氏源于同安佛岭叶氏,佛岭叶氏乃南下叶氏一支派。据同安《南阳佛岭叶氏族谱》记载,唐龙纪元年(889年),叶洙,名关,由江西吉安泰和县射坪乡随王审知兄弟入闽,辅助闽王料理朝政,官升三学士,后择居同安佛子岗岭下,后裔以“佛岭”为堂号,在福建繁衍成为大族。平和芦溪叶氏开基祖正寿公系佛岭开基祖洙公的十二世孙,元末年间随父伯强公避乱外出谋生,经历东山叶厝、漳浦白礁、南靖草坂、南靖船场梧宅,再迁入今平和芦溪田螺盂定居。
大溪一世祖云波公,系芦溪开基祖正寿公的第五世孙,在明朝洪武年间,由芦溪丰头坂移居诏安二都径口庄头,二世祖慤素公迁至大溪大枋,明宣德年间,三世祖清隐公又迁至塔下坪再迁至旧寨,开扩土宇,建产立业,以遗子孙,四世祖乐志公极力开创,课诸子以诗书,于是叶氏弈叶渐大,始甲鸿溪,永思堂里的对联:“永第世居乐鸿溪以聚族叶茂根深桂香兰秀,思念常在由庄上而丕昌流长德厚地泰民安”、“自光固而浙赣闽居同安芦溪徙大溪遂根深叶茂,由唐宋历元明清至现代民国共和国愈积厚流晖”便写出了大溪叶氏的发展历程,叶氏从芦溪徙居大溪至今已五百年多年,先居住在庄上旧寨,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又下伸硕卿、三华、云中、上陂、豪林、赤坑等处村开基,繁衍子孙二十五代,在大溪的总人口达一万五千多人;为平和正寿公派下大支系之一,其裔孙部分迁居诏安隔背、诏安宝桥、广东惠州、汕头、广西、台湾、英国、东南亚诸国等。
庄上大围楼
江
郡望:济阳
堂号:济阳堂
江肇元(千五郎)于元末明初从汀州上杭县金丰里(今永定县高头村)迁徙今大溪镇江寨村新楼社开基。在大溪创业时,以打铁为业,江肇元生四子,万一、万二随母回上杭,万三、万四筑土堡居江寨。万三后裔于清建土楼名曰“淮阳楼”,万四后裔祖祠名“济阳堂”。万三生一子渊璜,洪肇元派下十六世江潜、江雄于清乾隆初迁台湾彰化县燕寨下堡东山镇兴庄,十四世士印,士香、士根于乾隆中渡台,开基桃园县大溪镇仁和宫庙前;万四,字洪启,生一子纫肇,江肇元派下十三世东兴妈刘氏魏娘,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携五子并三孙渡台,开基彰化县燕雾堡三快厝庄,十四世江调偕子侄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举家迁台湾,十四世江创迁台湾淡水摆接庄。江肇元后裔传衍旧楼社(后又传衍赤坑村白花洋社、深科社),石坪里社,石坪头社,耕山社,卓乾社,龙水社(后又传衍赤坑村东西坑社),上坝楼社(后又传衍洛阳楼社),榕林社(后又传衍田背社、大芹村黄泥坑社),安厚农场下坪(霞坪)社作业区。
江肇赐(千四郎)于元末明初由汀州上杭县金丰里迁徙平和县清宁里大丰倒水(今九峰镇水腹里),后迁入新安里坑口社(今大溪镇溪口村溪背社)开基。其后裔传衍陂下湾社、下楼社;赤坑村赤竹坪社,后又传衍务蛋西社、大塘社;长乐乡建三(长富)村芦坑社。
祖籍大溪江寨的台湾名人众多,江丙坤、江岷钦、江宜桦等都是大溪江氏裔孙。
江丙坤先生在大溪江寨祭祖
吴
郡望:延陵
堂号:延陵堂,报本堂
壶嗣吴氏报本堂始祖吴文应,生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系吴强老第六世孙。祖父吴汉一,生伯和、伯亮两兄弟,居云霄西林、墩上。伯和生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初应征编入军籍,住漳浦县陆鳌守御千户所青山下大澳,生三子,长文应、次文科、三文举。后因海滨倭寇大举侵犯,千户所被袭破,为避兵乱,兄弟三人带大小麦种,各选地而居。吴文科迁广东潮阳海阳县上莆乡。吴文举移居诏安梅岭牙头(东岐)。吴文应,几经周折,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游移至后徐村南面与曲溪村交界处的山坳麦岭栖身。吴文应在麦岭以农为业,兼养鸭母,克勤克俭,家境日善,后见后徐村土地肥沃,发展潜力大,遂迁入定居,称后祠。此后,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和方言谐音的缘故,后祠又先后改称为壶祠、壶嗣、后时。至今已传衍26世,衍居大溪乡峰山、大二、山布、后时、石寨、宜盆、坪塘村及山格镇山格圩、白楼、红楼、平寨、岩板和九峰镇三官堂、安后镇下溪村。分传云霄金坑、曲溪、车仔圩、顿坑、石区下、水晶坪、陂下、龙镜、七高 、梅林、溪婆、城关、和平农场以及广东等地。清康熙以后,有179人(户)移居台湾,有132人(户)移居泰国。吴凤,字元辉,大溪壶嗣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5岁随父吴珠、母蔡良惠迁居台湾诸罗(今嘉义市),10岁始随父到阿里山与原住民曹族人进行贸易。康熙六十一年,任阿里山通事,长达48年。嘉庆末年,民众在吴凤殉职地中埔乡社口建“阿里山忠王祠”,年年忌日都举行祀典。现在,嘉义设吴凤乡。吴凤中学,嘉义火车站广场塑吴凤铜像。现已传12世。
另外,庄上村吴姓从广东潮州大埔湖寮龙光迁入。
台湾“阿里山神”吴凤故里
张
郡望:清河
堂号:清河堂,清武堂
开基祖(名不详)从诏安县官陂镇坎下村,迁入大溪镇廖安村山行背社,衍传廖安村潭、桥头、岭头,车田、林里、其坑、荣光、横路下等社;赤安村鸟叫凹社繁衍高隐、碗寮、大坊等社,再传山格镇白楼村,以及小溪镇金光村、坂仔镇山边村埔尾、岩前等社。
据《廖氏大族谱》载:“明初,张元子入赘廖家”,为福建诏安官坡张廖一族之源。这派族人从张氏郡望“清河”、廖氏郡望“武威”中各取一字,合为“清武堂”。
灵通胜境
廖
郡望:武威
堂号:武威堂
隋唐时,廖姓大量入闽,居于将乐、顺昌一带。唐初,中原廖氏随陈政、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镇戍故绥安地的府兵有廖公远。唐末,又有廖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均在福建定居。唐兵部尚书廖奇轼第五子廖琼由光州固始入闽,至宋代,福建廖氏繁衍成为大族,分布于汀州(宁化、上杭)、邵武(建宁)等客家地区。
散居在大溪镇廖安村、赤安村乃诏安县官陂镇迁入的廖姓裔孙。
大溪山村
朱
郡望:沛郡
堂号:紫阳堂
据传,朱熹次子朱埜的第四子朱銍于南宋徙迁平和开基。朱銍生二子,长子朱铸,迁永安。次子朱濂(涟),生四子,长子棨,次子棐,三子檖开基平和,四子迁广东。开基祖朱濂从汀州上杭县下金村(今永定县篑竹巷)迁入清宁里大坪社赤珠山口浮山(今平和县霞寨镇大坪),后迁徙九峰镇苏洋村田心社定居。
大溪镇店前村下厝社,庄上村下坝社有朱姓聚居。
大溪客家围屋
曾
郡望:武城
堂号:武城堂
北宋初年,曾参第四十世孙,曾氏老三房曾旧第七代孙曾中彦,字宗俊,官通直郎,由江西虔州(今赣州)徙汀州宁化,而后再徙上杭,又衍永定、平和、南靖等地,并得到较大发展,形成宁化房系。
平和开基祖曾觊,号罗暹,行百五郎,系曾氏五十二世孙,中彦十三世孙。据《武城曾氏族谱第四卷(平和重候船,圆山房系)》记载:觊生三子:长子箴,行念二郎;次子林箖,行念七郎;三子圆山,行念八郎。
大溪曾姓,属九峰圆山房系。
客家民居与宗祠
罗
郡望:豫章
堂号:豫章堂
聚居于漳州的罗姓,大多从广东而来,源出广东新会县,流播潮州大埔县,皆为“豫章衍派”,而且与广东新会、大埔的传承脉络甚为明确。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罗美源(又名罗云)从广东潮州大埔县湖寮乡水平山大产司埕头,始迁至漳浦县新安里油坑呈奇岭(后划隶平和县,今属云霄县马铺乡龙镜村)开基的。
大溪镇廖安村盆里社罗姓从广东潮州大埔迁入。
大溪圆土楼
葛
郡望:顿丘郡
堂号:顿丘堂
葛姓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孟子·腾文公》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后有葛氏。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据《风俗通》载:“葛氏,古葛天氏之后。”又据《通志氏族略》载:“夏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葛天氏部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在姓祖籍之源。)葛姓郡望顿邱郡(今河南省清丰县)。
平和葛姓是否来自揭阳或汀州有待考证。葛姓主要分布在大溪镇宜盆村径口、墩阳,壶嗣村,大溪镇区,安厚农场莲塘,五寨墟。
大溪乡土风情
范
郡望:南阳
堂号:南阳堂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河南),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
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
据传平和县大溪镇江寨村范姓、坂仔镇范姓从顺昌迁来。
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高
郡望:渤海
堂号:渤海堂
据《闽粤赣高氏族谱源流序》载:汉代睦,高洪任勃海太守;唐代时,高洪的第十一世孙高柴赠封为共伯,宋代时又被追封为供城侯。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高柴的裔孙高旷随朱熹讲学至福建武夷精舍,遂卜居邵武。高旷之孙高文辉迁居宁化石壁。元元贞二年(1296年),高文辉之子高十迁居福建上杭胜运里曹田乡(今蓝溪曹田村),为上杭高氏开基始祖。高十有4个儿子:宗子高百一,次子高百二,第三子高百三,第四子高百四;他们的后裔遍及闽、赣各地。
大溪镇高姓由汀州宁化县石壁村迁入,卜居江寨村卓墘榕树头边,并于乾隆年间迁往赤坑村东西坑,分衍安厚莲塘村河洋(时间不详)。
围楼中的山
杨
郡望:弘农
堂号:弘农堂
开基祖杨世熙,明朝洪武年间,随其叔父杨流来从宁化县石壁村杨家坊迁来南靖县。后叔侄迁入九峰杨厝坪,其长子一生定居九峰镇杨厝坪,后代分衍崎岭、霞寨、长乐、大埔、普宁、台湾等地。
大溪有杨姓聚居,应属本支系。
楼与山的和谐美景
翁
郡望:京兆
堂号:京兆堂、六桂堂
唐朝建中年间(780-783年),翁弘三十四世孙翁轩考中进士,入闽为官,居漳浦。翁轩因此被尊为翁姓入闽始祖。翁轩生子何,翁何迁居莆田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镇)竹啸,成为莆田翁姓始祖。翁何五世孙翁乾度生六子: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兄弟六人先后考中进士,轰动一时,被称“六桂联芳”。六兄弟后来分姓为洪、江、翁、方、龚、汪,世称“六桂堂”。
大溪有翁姓聚居。
大芹山上看灵通山
王
郡望:太原
堂号:太原堂
王潮之子孙王思刚,居汀州宁化东门王家巷。元末兵乱,王念八偕兄王念七,于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迁入诏安。王念七卜居南诏,王念八居二都秀篆埔坪石祭下盘石开基。念七锻铁为生,与游氏知交,其子先益入嗣崩田游氏,为王信忠嗣子,改名游先益,居盘石。传至五世,迁居龙潭,开“王游”氏。子孙繁衍,散居于龙潭、溪滣、北坑、拱涯洋、安美等村。而原来的王姓,自先益过继后,逐渐衰落,人丁稀微,为此,迁台湾开基立业的游氏十二世游祖送,又从台湾返回龙潭,过继给王姓为嗣,使王姓人丁再度兴旺。
与诏安秀篆毗邻的大溪庄上村下坝、店前村是否属这一支系,待考证。
侧看灵通山
林
郡望:西河
堂号:西河堂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置漳州,由陈政之子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县的林孔著随从陈政(陈元光之父)将军在闽广征战,屡立战功,其后分衍漳州龙溪、福州东园、莆田及江浙两广地区。
大溪廖安村林姓从广东潮州饶平县斗上村迁入。
大溪农村的新民房,希望与古民居协调
饶
郡望:平阳
堂号:平阳堂,惠风堂
饶姓源于妫姓,战国时期的齐国有妫姓大夫封于饶邑(今江西鄱阳),子孙以食邑地名为氏,姓“饶”;又一说赵国长安君受封于饶,其后裔以饶为姓。饶姓郡望平阳(今河南临漳)。
平和县的饶姓从潮州大埔、饶平一带迁来。大溪江寨曾有饶姓聚居,后多外迁,剩下的部分在文革期间改为江姓。
大松农田
萧
郡望:兰陵
堂号:兰陵堂
唐总章二年(669年),有陈元光部将萧润尔随军入漳,后定居落籍于漳,是最早入漳的萧姓。
平和萧姓主要分衍于长乐乡联胜村、九峰镇陈彩村,大溪镇的萧姓也应属于这一支系。
另一角度看灵通山
秦
郡望:天水
堂号:天水堂
秦姓来源主要有三:一是西周初期的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受赐封邑于秦,其后裔以邑名为姓;二是颛顼帝的裔孙伯益的后裔有羸非子,仕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被封于秦地,其后裔以秦为姓。三是源自嬴姓,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扶苏,投降汉王刘邦以后,他的子孙以故国名“秦”为姓,衍成嬴氏分支的一大脉派。秦姓郡望天水。
广东最大的秦姓聚居地在普宁县,与之临近的平和大溪秦姓是否来自普宁县有待考证。
大芹山美景
蔡
郡望:济阳
堂号:济阳堂
唐垂拱二年(686年),蔡允恭以参军兼文学馆大学士谠论忤旨,谪镇闽南,有六子,长、次守宗上蔡,其余四子随公之任来漳,殁葬平和大溪山角莲池上,墓二所,有蔡公亭(今平和县大溪镇宜盆村彩公欧自然村)。蔡允恭后裔蔡期远,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从龙溪石码下田头(今龙海市榜山镇平宁西头社)迁徙至小溪镇坑里村下坂社开基,宗祠建于明洪武年间,有蔡新题匾“世泽堂”。
平和蔡姓分衍云霄、官陂、潮汕、台湾等地,大溪作为开漳圣地,唐初就有蔡姓开基,目前仍有蔡姓后裔聚居。
灵通山悬空寺
曹
郡望:谯郡
堂号:谯国堂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平乱,建置漳州,随行人员有队正曹敦厚在漳州安家落户,是为曹姓入漳之始。
大溪镇新农村曹楼社是否曾原为曹姓聚居地,待考。
灵通大佛
作者简介
黄武疆 (从事文化创意、品牌策划、视觉设计、书画艺术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