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毁誉参半,一幅作品仅10个字,却最低被估值30万

比如说学习米芾的吴琚、米友仁,学习苏东坡的苏辙、苏过、晁补之,学习黄庭坚的陆游等等,北宋的每一位大家,我们都可以在南宋找到继承和学习者,北宋的创新是艰难的,南宋的继承也算是一种守成了,巧妙的运用前人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创新匮乏的时代,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巧妙地运用前人的艺术语言,并且能够融入自己的理解,融汇贯通的,南宋的张即之算是其中的高手。他曾经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好的地位,后来却很少被人提起,可以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书法家,

现在拍卖会上,我们偶尔还会看到张即之的书法作品,最近网上流传的他的一幅行楷书作品,一共10个字,被估值人民币30–45万,最低一个字也要3万元,可以说是一字千金了。

张即之行楷,水墨纸本立轴,题识:将茅草益,人常住,庵镇在。 出版:“宋元余韵”P13,蜗庐美术馆,2018年。 34.5×49.3厘米。约1.5平尺,人民币:300,000-450,000 张即之正是以擅长这种风格的大字而出名,这在用笔上可以说是一种跨时代的突破,古人写字多中规中矩,形态统一,而张即之大胆用笔,其书法笔画粗细、方圆变化非常明显,把书法的变化发挥到了极致,从极细到极粗之间甚至都没有过度。

这种书写方式,很明显具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和视觉上冲击力,整体看起来也更加有气势,此风格一出,便受到很多书法家的追捧,争相学习,对于后世书法的影响也非常大,对元代大家赵孟頫都有影响。

但是他的这种写法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这个度不好把握,写不好的话很容易写俗气,本身张即之自己的书法就已经到了俗气的边缘,不能再往前踏一步了,下一步就是深渊,这也是其难学、不容易学习的地方,这也是后来他慢慢被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继承的问题,创新的思路可能已经有了,但是少了一份继承,如北宋书法家的继承,这也是整个南宋书法的通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