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

        《猎鸮行动》出版发行

“赤峰记忆”讯 1月11日上午,赤峰市知名作家宁志凡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猎鸮行动》首发式暨研讨会在赤峰报业宾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赤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原赤峰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赤峰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宏;赤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文智;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百柳》杂志主编王樵夫等赤峰市作协负责同志以及赤峰市公安局的领导、在赤峰的部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文学评论家、宁志凡先生的学生、新闻记者等共七十余人出席。

《猎鸮行动》是一部公安缉毒题材的长篇小说,三十二万字,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简要内容为缅北坎坤贩毒集团与Ka国际恐怖组织相勾结,欲打开中国毒品市场,派出其骨干成员苏美娅在辽西大漠中建立冰毒半成品溴代苯丙酮生产基地,计划实现制贩毒一体的“鸮计划”。我公安部禁毒局及时捕捉到贩毒集团的这一新动向,针锋相对地成立了“1023”毒品专项大案组,制定了科学的禁毒斗争策略和准确的禁毒工作目标,正确地领导了与案情相关省份的禁毒斗争。随即,以辽西省赤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长杨红鹰为代表的禁毒警察们深入到案情中,与以苏美娅为首的制贩毒分子斗智斗勇并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举打掉了隐藏极深的制贩毒窝点及团伙成员。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的发言代表对宁志凡先生的这部新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赤峰市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公安题材佳作。赤峰市的书法家也到会祝贺,并现场泼墨作诗。

宁志凡,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期间,有上百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发表在国家和自治区级教育刊物上,出版了44万字的教育理论文集《教苑耕耘录》;主编出版了70万字的《赤峰市教育志〈1991-2014〉》。近些年,宁志凡先生已相继创作出版了35万字的以“文革” 初期农村农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静悄悄的大漠》;与其子宁波创作出版了69万字的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滔滔西辽河》,均获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的好评。其中,《滔滔西辽河》获赤峰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这部 《猎鸮行动》是宁志凡先生的又一部长篇力作。

在本次首发式暨研讨会期间,宁志凡先生还向赤峰市公安局赠送了400本《猎鸮行动》,赤峰市公安局文联亦聘请宁志凡先生为特约作家。

现在,案头上摆放着四套很厚的书:《教苑耕耘录》《静悄悄的大漠》《滔滔西辽河》和《猎鸮行动》,都是父亲写的!

父亲叫宁志凡,1947年出生于现通辽市奈曼旗桥河村。但打我记事儿起,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就已经搬到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一个叫四十八顷的小村子住了。那是一个前临沙漠、后靠老哈河的小地方,曾经的土坯房如土黄色的刺猬般地排着不算整齐的队伍,形成了横七竖八的几条窄窄街巷,清贫而又融洽。乡亲们管爷爷叫“宁先生”,知道我家以“耕读为业”,太爷爷一边种地一边教书,爷爷也是教书的却没有耕地,当过四十八顷村的小学校长。

“……自从‘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自从当校长的父亲被揪出来打倒,我家的门口便可以罗雀,连一些至亲好友也不来家了;尤其是我在中学又‘站错了队’,回到家便只好破帽遮颜,老老实实地去干庄稼地的活了。”在《教苑耕耘录》里,父亲这样写道,直到1972年的秋天,才似乎稍有转机——

父亲告诉我,他至今还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和其他几个车老板子把牛车赶进生产队的院子里停好,再把劳累了一天的牛们交给饲养员,然后扛起鞭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家中走去。当父亲走到距离他的家还有几十步远的时候,突然愣住了——在那扇低矮栅栏门旁边的木桩子上竟然拴了两匹鞍韂齐备的高头大马。这让父亲很是奇怪,难道是来抄家的吗?半年前已经抄过了呀!难道是又让去参加“无产阶级专政学习班”?……彼时彼刻,他的脑子里没有一件好事儿可想,已经万念俱灰了。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当你感觉彻底绝望的时候,希望的阳光又会猛然地出现在眼前。那一天,当疲惫的父亲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走进他的那间低矮的小土坯房时,坐在炕沿儿上的两个“不速之客”带来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到邻近的黑鱼泡子生产大队去当民办老师吧!

1972年,正是“文革”时期的“资产阶级回潮”阶段,有一批“五七战士”落户到黑鱼泡子大队。他们中有大学教授,还有辽宁省财政厅和教育厅的干部。当这些人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得出了结论:本地的教学水平太低了,要想提高质量,没有好教师怎么行呢?!可当黑鱼泡子学校革委会的头头脑脑们扳起手指头盘算后,却发现整个公社还有个宁志凡是高中毕业生。于是,这才有了那两个“不速之客”来找父亲去当老师的故事。临走时,他们还留下了一匹马,说是让父亲第二天早上骑着马去上班!

第二天,当父亲骑上马,告别母亲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当他向他的父亲告别时,爷爷安静地坐着,没有讲一句支持甚或告诫的话,只是从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柔和的光。是呀,这个家族在“文革”前有十数人在做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工作;然而,“文革”开始后却……爷爷是在为自己不能为儿女们带来好运而自责吧!

父亲策马扬鞭了——

他一会儿冲上沙丘望向莾莽苍苍的远方,一会儿又冲下沙坑去看看那些茁壮的红柳和柳条以及浓绿的野草与蓝色的山竹子花。彼时彼刻,他的眼前不断幻化出正在为孩子们讲课的场景。

33年后,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龙乡师魂》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他(指父亲)站在村口,跨上马扭身向家人告别时,似乎也告别了屈辱与不幸,告别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怪诞年代。从那一天起,他的杏坛耕耘生涯有了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重要起点。”

这一切,都在《教苑耕耘录》里!

“文革”后,父亲参加了高考。从沈阳师院中文系毕业后,他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父亲历任小学老师、中学化学教师、语文教师,还担任过班主任、教导主任、旗教研室主任、师范学校校长、赤峰市教研室主任等职务,先后被旗、市两级人民政府评选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先进教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称号,享受国家特别教育津贴。我知道,这些荣誉和待遇对于父亲来说,当之无愧。在一篇文章里,赤峰市著名作家范郁森先生这样写道:“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志凡兄头上戴的皮帽子上凝结的厚厚霜花,那是他在寒冷的冬天骑着车子匆匆赶往学校的劳苦情景实录。”

2003年暑假,父亲从赤峰市教研室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当时,“一刀切”是一种既无奈也是最公平最无可埋怨的办法了。退居“二线”后,父亲退而不休,先后担任了赤峰市教育学会和关工委的工作。在别人的眼里,这样的职务是无事可干的!但父亲却又硬生生地干了起来,硬生生地将赤峰市教育学会干成了全国的先进单位,硬生生地将关工委的“家长学校”干成了全区的先进单位。

2008年,父亲出版了《教苑耕耘录》,62岁。准确地讲,这本书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位老教师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父亲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静悄悄的大漠》,他的文学之梦的确开始于静悄悄的大漠!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已从黑鱼泡子小学调到白音套海公社中学去当化学课的代课教师了。在这所中学里,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文学引路人——朋斯克先生。当时,朋斯克已经凭借着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金色兴安岭》而成为了内蒙古著名作家。“文革”期间,朋斯克先生被下放到白音套海中学,与父亲同住—个宿舍,同在—个食堂吃饭,同在—个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正是在朋斯克先生的影响下,写一部像《金色兴安岭》那样的小说就成了父亲的梦想。尤其是在1979年,父亲在大学读书时听到老战士讲述的骑兵师剿匪故事后,更坚定了要写—部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愿望。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百废待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父亲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了,文学之梦只好暂时放下。尽管如此,他还是忙里偷闲地写了几篇短篇小说与十几篇(首)散文、诗歌,既调剂了工作压力,也稍稍地满足一下心中的写作欲望。其中短篇小说《红辕马》发表在《百柳》上,并获了个二等奖;1997年,父亲加入了赤峰市作家协会。

2007年,父亲正式退休了,虽然对教育事业还有些牵挂,但身上的重负总算卸下了。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当45万字的《教育耕耘录》成功出版后,压在父亲心底几十年的文学之梦又苏醒了。他惦量了一下,排在最前面的居然是写了几十页的《张大嚷嚷外传》,一位“文革”初期农民造反者的形象。父亲想通过对这一典型人物的描写与刻划,让人们能够探视“文革”动乱的社会原因在于法治的不健全。最终,《张大嚷嚷外传》没有能够完成。而且,当父亲重新审视这一艺术形象后跟朋友说:“改叫‘赵大嚷嚷’,因为阿Q姓赵。这三十多年,他在我心中长高了许多。”

2014年,《静悄悄的大漠》正式出版发行,35万字。正如孙凤悟教授所言,这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文革”中真实的人性;赤峰学院孟凡珍教授也在《百柳》上撰文称“主人公为‘文革’时期农民人性的体现,有一位老年读者更是直接打电话质问说:“宁老师你咋把主人公挺好个人儿写成这样个结局?”对此,父亲在《静悄悄的大漠》简介中说,本书是他酝酿了30余年之作。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使他对社会发生的事件有了些深刻的思考。他不止一次地说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跟赤峰市著名作家张向午老师说过,文革之所以会发生是有其社会原因的,有适应它生成的土壤的!

2020年1月11日上午,父亲创作的长篇小说《猎鸮行动》首发式暨研讨会在赤峰报业宾馆举行。这是父亲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第二部叫《滔滔西辽河》,近70万字,已于201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关于《滔滔西辽河》的创作经历,父亲在—篇特邀稿中这样写道:“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正是圆了我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梦。”大学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到乌丹师范学校当语文教师,那个写—本战争题材长篇小说的念头又在他的心中翻动起来。他开始动笔了,小说的题目叫《松树山的战斗》,而且已写出了一、两章的样子。假如不是因为我的体弱多病,也许他的梦想那时就已成为现实了。

父亲在一篇书稿中写道:“我终于动笔写《滔滔西辽河》了,用这个书名一是我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环境是大漠长河,上一本书名用到大漠,这本书该用一用长河了。二是受前苏联肖洛霍夫《静静顿河》的影响。赤峰地区位于西辽河两岸,在半个世纪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酷的斗争惊天地泣鬼神。这其中既有杨靖宇式的抗日英雄高桥,也有震惊全国的‘柴胡栏子惨案’;既有几十名八路军跳崖的壮举,也有国共两军精锐之师的撕杀。说到底,是共产党领导赤峰地区蒙汉族群众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这部小说正式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是—部赤峰地区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蒙东半个世纪的历史!”。因此,《滔滔西辽河》获赤峰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父亲被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在完成《滔滔西辽河》的创作后不久,父亲偶然得知赤峰市公安局曾经破获一起制售冰毒半成品的案例,案情复杂,非常具有典型性。于是,他又用了1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2万字的《猎鸮行动》。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群舍生忘死的公安干警英雄群体形象。父亲认为:“作家的责任是惩恶扬善,但并不是送给读者一具具善与恶的僵尸,而是要把人物当人去写。”

2019年,父亲的《猎鸮行动》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时成为赤峰市公安局文联的特聘作家。在《猎鸮行动》的研讨会上,与会的发言代表对这部新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赤峰市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公安题材佳作。而已届古稀之年的父亲却孩子般地笑着说:“啊哈!我终于完成了写作的三步曲,从二十世纪初写到二十一世纪初,写了一个百年的沧桑噢!”

是啊,古稀之年的父亲用百余万字描绘了赤峰百年的历史。同时,他也在古稀之年完成了那个整整做了30多年的梦!但其中的辛苦又有几人知呢?我每次去他家,母亲总会絮叨,快让你爸歇一会儿,这一天天的,总是写啊写的,也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啊。父亲不会用键盘打字,只能用电脑手写版。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画地写出来的,光电脑手写板就用坏了八九块!

这就是父亲的书,他自身又何尝不是一本我该认真去读的书!

(0)

相关推荐

  •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篇)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 中国地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篇) 原名昭乌达盟的赤峰市, 别名哈达街或乌兰哈达, 有"玉龙之乡"."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赤峰为红山之意 ...

  • 赤峰记忆——流亡岁月

    流亡岁月 蔡集成 (一) 我们赤峰地区,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6年10月10日,国民党93军占领了赤峰,第二年6月6日撤离.在国民党政府宣传蛊惑下,数以千计的赤峰人跟随县长孙明出逃,开始了他们 ...

  • 【本域名家访谈】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

    访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任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俊义 默涵:几十年如一日做学问,研究历史,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枯燥的,而对李俊义来说,心却沉得下来,并以此为乐.是什么样的兴趣让他如此执着?下面 ...

  • 踏歌而行——宋英达回忆录之三

    踏歌而行--宋英达回忆录之三             宋英达         在我刚上小学前后的那几年,在我家与爷爷.老叔一家一起过的大家庭里,还有两位重要的成员一一顺头哥和英子姐,他们是我家替我二大 ...

  • ​回 望 故 里——我记忆中的赤峰五中街(三)

       陈书华,女,1947年出生于赤峰市五道街."文革"时在赤峰二中高二(1)班读书:1977年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赤峰学院,为心理学副教授,兼任师资科科长.心理教育 ...

  • 邵丁:父亲的书

    ┃Personal History 亲人 故人 父亲的书 © 邵丁/文 现在,只有在父亲的藏书里才更能感受到父亲的气息,因为这些泛黄的书伴随了他一辈子. 五十年代,我们家住劳动公园西侧的松山街,在左邻 ...

  • 父亲的书《青谷穗》,一首家园的书

    我有一个想法,从今天开始诵读父亲的书<青谷穗>,回忆过去的美好,感受今天的幸福.

  • 叶礼全:我的父亲叶书宽

    我的父亲叶书宽 安徽桐城 叶礼全 乡亲们的贴心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穷苦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但並不说明他们就真正翻了身.不少贫困家庭既无劳力,又无生产和生活资料,虽然和别人一样分得了土地,但是仍然摆脱不 ...

  • 804期A || 梁书印:梦里是故乡(二)父亲的故事/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轩诚浅语: 这是我的父亲写的一篇关于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的文字.我的爷爷出生于上世纪初的1900年,去世于1963年,我从未见过他, ...

  • [黄石文坛]刘美书的散文《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1 "你是个苦命的细伢!"这是我幼年时期常常听到母亲对我讲的一句话.母亲说这话的意思我明白,大概是说我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父爱,同时也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怜惜!但我却没有 ...

  • 高三的儿子坚持要学医,医生父亲连夜写出这份知情同意书

    <学医/从医知情同意书> 一.说明 亲爱的儿子,你好. 这是一份有关学医/从医的告知书,目的是告诉你有关学医/从医的种种风险. 你有权知道学医/从医的性质和目的.存在的风险.预期的效果和其 ...

  • 吟咏父亲小集 赵书成

    诉衷情.父亲忆 2010.6.20父亲节 父亲去世十多年, 今日忆依然.半生极苦奇绝,幼小失慈严. 丁顶债,被施残,后逃还.德行高洁,思正全人,九十归安! 长相思.父亲节纪 2012.6.17 父归元 ...

  • 【诗歌】高书全/父亲的责任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六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高书全 您怀揣一株特殊水稻 把身子插进 ...

  • 【文艺众家 第49期】(文行天下)父亲是一部永恒的书

    父亲是一部永恒的书   作者:王德兴 舞文弄墨多年,但写父亲的却没有几篇,并非我不想写,而是因为父亲的内蕴太丰富,所以不敢轻易动笔. 父亲1943年参加教育工作,足迹遍布故乡周围的数十个村庄.他的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