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最失落的省会,为什么是它?

南昌,汉时叫豫章,隋唐称洪州,
也就是《滕王阁序》开头所说的,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1300多年前,
26岁的王勃在滕王阁宴席间挥毫写下千古名篇,
江南大都会的盛况跃然纸上。
次年,年轻的王勃渡海落水而逝,
彼时的南昌,正爆发着青春活力。
诗人给了这座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
山环水绕的南昌,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
此后千年,
南昌文化昌盛,有过“朝士半江西”的盛况,
经济繁荣,江右商帮曾纵横天下,
英雄辈出,那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如今,
其认定的竞争对手
长沙、武汉频频成为热搜里的网红城市,
南昌却和近代没落的江西一样显得无比沉默,
似乎只有在二线城市的竞争中,
才能偶尔看到这个江西省会的身影。
有人说,
南昌就是“古时南方昌盛之地,
现时难以昌盛之地”。
南昌,真的难昌吗?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古以来,
南昌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城市,
但因其地处内陆,
很多人淡忘了江右这一抹湖光水色。
点击放大观看
南昌位于鄱阳湖西南岸,
赣江横穿城市中心而过,
流水潺潺,汇成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
据统计,南昌水域面积达2204平方公里,
有数百个大小湖泊,接近整个城市面积的三成。
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等辖区,几乎都是傍水而建,
湖泊之间宝贵的陆地,很多是先民排水疏浚填土的成果,
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建设,才造出这座水上城市。

点击放大观看

南昌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城内四小湖、城外四大湖都是景色秀丽的城市名片。
还有市内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瑶湖,
瑶湖水面为城内城外八湖的总和,
春夏荷花吐香,秋冬水鸟遨游,
沿湖八景都有历史典故。

点击放大观看

青山湖在赣江下游,湖岸曲折迂回,
与南昌大学老校区相邻。
东湖,为南昌千年名胜百花洲之所在,
沿岸有蒋介石南昌行营、八一公园等近代历史旧址。
南昌市区西南隅的象湖,
因为湖面似一头大象而得名,
湖中小岛是道教圣地的正一派道场——南昌万寿宫。
九龙湖独具现代感,
与其他富有古典特色的湖泊不同,
它是南昌红谷滩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谷滩本来是水鸟栖息之地,古称鸿鹄滩,
取谐音演化为“红谷滩”,
南昌CBD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
这就是水网密布的南昌,
其中的“九龙”指城内水系,“十珠”就是指湖泊。
城区居民出门步行2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片水。
若在秋日夕阳西下时,登上滕王阁远眺,
还能依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神韵,
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千年文风不散,古人诚不我欺。
湖泊如珍珠散落一地,
带来了勃勃生机,
唤醒南昌两千年的繁华昌盛。
2.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目光穿梭两千多年的时空,
南昌诞生之初,是一块文化交融的土地。
春秋时,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南下长江,
将中原文化远播南疆,
在这片吴楚接壤的地区开坛讲学。
江右之地在先哲尚文崇礼的教导下,
开始孕育一座新城。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命开国功臣灌婴平定江南。
灌婴驻军于豫章郡,
率领部下在吴楚之间筑城为郡治,
时人将这座方圆十里的新城称为灌城,
汉朝取“昌大南疆”之意,定名“南昌”,
旧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4公里处。
这就是,南昌2200年建城史的起源。
当时,南昌城池狭小,东南面都是一片泽国,
西晋永嘉南渡后,北方难民大量涌入,
渐渐超出了古城的负荷。
为了抵御江河洪流、接纳更多人口,
南昌人在道士许逊的带领下,
向西北方向濒临鄱阳湖、赣江一带迁移,重辟城垣。
这是南昌建城以来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迁址。
因此,许逊在后世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地方神之一,
有许真君镇蛟龙等神话传说,
南昌万寿宫就是为了供奉许逊所建。
万寿宫东边、西北山门有10米高的石砌牌坊,
上书“永镇江城”、“昌大南疆”、“西江福地”等,
分别为王羲之、苏轼、黄庭坚所题。
后来,赣商将其信仰传播到全国各地。
晋代之后,
南昌扎根于今江西省中部偏北的赣抚之滨、鄱阳湖南。
正如前文所述,
南昌既是内陆城市,也是江南水乡。
鄱阳湖平原是南方难得一见的大面积连片平原,
而整个南昌地区,基本在这一片湖滨平原上,
全市最高点的梅岭主峰,海拔也只有841米。
在江湖的滋养下,稻田、菜畦、鱼塘、莲湖纵横交错。
得天独厚的城址,让南昌有了雄踞江右的底气。
点击放大观看
自汉代豫章郡,到隋唐的洪州、
宋元的隆兴府
(宋孝宗继位前曾封藩王于洪州,
即位后以年号为地名,升其为隆兴府),
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置。
元末鄱阳湖大战后,
朱元璋大破陈友谅,占据江西全境,
再次将这座城更名为南昌,沿用至今。
1926年,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攻克南昌,
正式设市,由省直辖,
此地一度成为全国的军政中心。
解放后,这座最先升起军旗的“英雄城”,
又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驻地。
可以说,两千年多来,
南昌一直是江西的中心城市。
王勃《滕王阁序》写道,
南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在两千年的城市史中,
南昌曾凭借其位于中间地带的地利,
成为兵家、商贾必争之地,
南面依托广东,北面连接内陆,
号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赣江沿岸的商埠大都经济发达。
成也交通,败也交通。
近代以后,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省历经太平天国、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巨大消耗,
随着中外贸易重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又失去了国内外的经济干道,反而成为一个交通死角。
直至近年,南下北上的高铁到了江西还绕着走,
省会南昌成为孤独的高铁洼地,
本地人也有“环江西高铁带”的自我调侃。

环江西高铁带,截图自CNTV

南昌,难昌。
我们竟渐渐忘了,
南昌如武汉,也是江湖之城,
如苏杭,也是江南水乡,
如《滕王阁序》所说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2015年,南昌市一座西汉古墓的发掘轰动全国。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陵寝,
打破了中国考古界一系列纪录,
出土了堆积如山的金板、麟趾金与钱币、数以千计的简牍,
以及目前最早的孔子画像——孔子屏风。
墓主的身份经过专家证实,
为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
散落于墓室中的大量金器,原本是要献给皇帝的酎金。
公元前63年,
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被封到鄱阳湖畔的海昏国。
海昏国,即位于今南昌市新建区。
4年后,刘贺病逝于此,一埋就是2000多年。
海昏侯墓中前所未见的巨量金器,
无声地诉说着豫章故郡的富庶。
而今,江西仍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
坐拥亚洲最大的铜矿厂与中国最大的铜冶炼厂。
南昌人凭借如此丰富的资源,用勤劳智慧的双手,
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
南昌市委书记曾经自豪地说,
航空是南昌产业的一块“宝”。
包括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在内,
江西全省有多家飞机制造公司,这在全国是极少见的。
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创建于1951年,
曾造出了强-5、歼-12等一个时代记忆的作战飞机。
很多人不知道,
电子信息与新能源产业也是南昌的重点项目,
近年手机触摸屏的出货量,南昌是全世界第一。
“物华天宝”这四个字,
南昌当之无愧,自古皆然。
南昌一带曾是江西最早的“瓷都”。
洪州窑,发端于东汉晚期,
在约800年历史中烧造出精美的青瓷,远销海内外,
唐玄宗、“茶圣”陆羽都曾用过洪州瓷。
经过考古发现后,
洪州窑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
其历史比景德镇还要早一千余年。
同样始建于唐代,
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创建的滕王阁,
一千多年来经历29次重修,
至今衔山临江,屹立不倒,
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年轻的才子王勃正是在此赋诗作文,
笔落成惊世名篇《滕王阁序》。
后来,滕王阁也是享誉江南的古戏台。
400年前,
汤显祖在此开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牡丹亭》的首次公演就在滕王阁。
我们已不得而知,
当汤显祖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他的“丽娘”时,
是否曾经热泪盈眶。
外地人可能听不懂戏曲,
但应该听说过,南昌人爱吃也是出了名的,
南昌菜为赣菜菜系的代表之一,
讲究辣、烂、脆、嫩,
或辣得纯粹,或鲜香可口。
藜蒿炒腊肉、鄱阳湖胖鱼头、竹筒粉蒸肠等等,
都是南昌及其周边城市的名菜。
别的不说,最接地气的拌粉和瓦罐汤,
在南昌的街头随处可见,
硕大的瓦罐立于店铺门前,有点儿像大门口保安,
一下就吸引住了目光。
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中,
王勃神来之笔,用了一个南昌本地人的典故。
汉代的徐稚是一位不慕荣利的名士,
居住在今南昌徐家坊一带,被称为“徐孺子”。
时任豫章太守陈蕃为一代大儒,平时不接待宾客,
只为徐稚专门设一榻,相谈甚欢,
如果是别人来了就把榻挂起,表示只有徐稚可以坐。
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
南昌人慕先贤之风,
西湖区至今还有孺子路。
值得一提的是,
南昌以历史名人命名的道路数量为全国之最。
许多地名是为了纪念诞生于南昌,
或与南昌有关的历史人物。

点击放大观看

西湖区的灌婴路,以筑城的西汉名将灌婴命名。
抚河西侧的子安路,以唐代诗人王勃命名。
洪都大市场东侧的安石路,以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命名。
象山北路、象山南路,以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命名。
叠山路,以绝食而死的抗元志士谢枋得命名。
连接八一大桥的阳明路,以明代大儒王阳明命名。
个山路,以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命名。
还有渊明路(陶渊明)、永叔路(欧阳修,字永叔)、
子固路(曾巩,字子固)、紫阳大道(朱熹,别号紫阳)……
哪怕不算上南昌高校的校道,
南昌市内的名人道路就已不下四十条,
走在街道上,可以感受到南昌历史的厚重感,
这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一大奇景。
这些历史名人中,
不少人生在江西,长在江西。
自宋代开始,江西经济、文化两开花,
唐宋八大家,江西就占了仨。
南昌的豫章书院,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出过的大咖包括朱熹的师祖罗从彦、近代禁烟第一人黄爵滋。
明代,江西南昌、吉安、抚州、建昌是“进士之乡”,
撑起了帝国官场的半边天。
这一时期江西人的高光时刻,
是明成祖年间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前七名全是江西人。
明代,南昌是才子佳人相会之地,
除了在此完成《牡丹亭》首演的汤显祖,
王阳明还在南昌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
南昌是宁王的封地,初代宁王是朱棣的十七弟朱权,
他被胁迫参加了靖难之役,完事后却被朱棣改封到南昌。
明正德年间,朱权的后裔朱宸濠举兵叛乱,
仅仅过去43天就被王阳明平定,
成了明代的一场荒唐闹剧。
当时,穷困潦倒的唐伯虎也来南昌投奔宁王。
宁王这么一闹,唐伯虎反而没能在南昌留下佳话,
只好装疯卖傻,躲过一劫。
宁王一脉世居南昌,最有名的一个后代是朱耷,
明亡后,朱耷住南昌青云谱道院,一心创作书画,
将对世俗的态度绘入画中。
他有个响亮的外号,叫“八大山人”。
同样是在明代,贛商崛起。
一直到清代前期,江西商业繁荣,
江西商人将本省的瓷器、长江三角洲的丝绸、
闽浙的茶叶等外贸商品运往广州出口,
同时将各省货物南调北运,
在近代以前凭借江西的地利如鱼得水。
明代张瀚《松窗梦语》记载:
“今天下财货于京师,
而半产于东南,
故百工技艺之刃亦多出于东南,江右为最。”
贛商,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将南昌本地的信仰传播四方,
各地的江西会馆均以万寿宫命名,
江右商帮的生意做到哪里,
万寿宫就建在哪里,
代表着来自许真君的庇佑,
也象征着江右商帮的家乡。
现在在其他省市见到万寿宫,
就可猜到这是当年赣商风光无限的地方。
近现代之后,
江西没落了,省会南昌也被黑得很惨,
可说起这座城市的光辉事迹,
那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南昌是打响第一枪的英雄之城,
创建革命军队的的摇篮。
1927年八一起义选在南昌是历史的选择,
当时,南昌有南浔铁路、赣江天险可组织转移、防守,
更可以打通前往国民革命发源地广东的捷径,
即使事与愿违,此后数年历经曲折,
但这场起义终究唤醒了一代人的热血。
纪念南昌起义的八一广场,
曾是建国后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城市广场,
南昌的地位不言而喻。
南昌两千年文脉没有断绝。
南昌大学是被美国商务部
列入其“实体清单”的第一所中国高校。
被打上黑名单“制裁”,本来不是什么好事,
结果这事儿成了免费招生广告,
很多人看到这条新闻,
才了解这所卧龙藏虎的名校。
周边省市形成了“环江西985高校圈”,
省内唯一的211名校南昌大学
却得到了举全省之力办学的待遇,
实力不容小觑。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近几年,南昌正在经历成长的阵痛。
老城区以象山路为界,
两侧有油行街、米市街、醋巷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老街,
其中蛤蟆街是老南昌最有名的一条吃街(官方名叫豫章后街),
长约500米的夜市热闹非凡,摊主们都忙不过来。
2014年后,南昌老城区进行整体拆迁改造,
铁街的敲击声逐渐沉寂,
翘步街的裁缝还在传承千年工艺,
依水而兴的广润门码头只剩下斑驳木板、青砖黛瓦,
在倾诉江右商帮走南闯北的创业历程,
依稀可见江南水乡气韵。
记忆中的老南昌还在,
老街老巷经过改造,百年新旧与共。
前几年,
南昌的目标是“看住太原,咬住合肥,
盯住长沙,赶超武汉”。
新的CBD红谷滩新区已在赣江西岸拔地而起,
高铁建设相对滞后的江西,
将以省会南昌为中心形成“米字型”高铁枢纽,
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铁网。
点击放大观看
现在看来,
南昌实现这个小目标似乎有些吃力。
从当代视角来看,
南昌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
可谓承东启西,纵贯南北,
水运可经赣江入长江,再出东海,
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理想地区。
当然,这也存在一定弊端,
周边发达地区常把江西的人才吸引走了,
有些上饶人就近去了长三角,
赣州人去了珠三角,抚州人去了闽东南。
南昌GDP还在为突破6000亿而努力,
长沙、武汉等城市2019年GDP都已超万亿。
但南昌有自己的底牌。
南昌的经济比竞争对手增长缓慢,
环保工作可做得杠杠的,
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南昌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好山、好水、好空气,也是另一种“强省会”战略,
在环保与发展的矛盾中,南昌不可避免地流失了部分GDP。
南昌在追寻江右商帮富甲天下的旧梦,
也在再现秋水长天的盛景。
半个世纪前,
失落的南昌曾与一位伟人相遇。
南昌步兵学校与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之间,
有一条特殊的小路,长1.5公里。
一位老人传奇般的“三起三落”,有两次结缘江西,
他在这条小路上下班,走了三年零四个月。
这条沙石小路,如今被称为“小平小道”。
我们已不知,
后来那些伟大构想有多少诞生于南昌。
但老人曾说:
“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
任重而道远,
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
这番话,或许也可以作为对南昌的祝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南昌凭山、倚湖、临江,独自盛世逍遥,
也在等待着振兴的那一天。
愿南昌,不再难昌。

参考文献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

周天安,黄敬苏:《南昌饮食》,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程维:《南昌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艾绍强:《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喻风林:《南昌历史人物》,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 :《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陈良运:《<滕王阁序>成文经过考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张小健:《江右商帮兴衰研究(1368-191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吴跃强、王飞波:《南昌城区形成“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水系格局》,南昌晚报2016年4月2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