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最好的专辑,应该是哪一张?

若干天前,某基友在社交媒体上问我:

“你觉得周杰伦最好的专辑,究竟是哪一张?”

坦白说,在无数歌迷经历过《范特西》、《叶惠美》、《七里香》和《十一月的肖邦》之后,这看上去的确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但真要谈起来,有意思的事情还有很多。

只因为多年以来,我们目力所及之处,不止一个周杰伦。

这就是今天要聊的话题:“XX最好的专辑,应该是哪一张?”

谈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阐明概念——所谓“最好的专辑”指的不是销量爆炸的那些选择,也并非传统意义上我们认知的神专,真正要谈的,是下面这三要素:

要素一:核心作品的质量

为何《叶惠美》真的能竞争周杰伦的最佳专辑?

因为有《以父之名》这样领先时代的标杆作品,因为有《晴天》这样口碑炸裂的神级爆款,更因为有中国风模式下的开创作品之一《东风破》。

为何《FIR》成了飞儿乐团不可复制的存在?

看看《Lydia》,《我们的爱》和《你的微笑》,我们自然很容易明白一切。

说到底,一张高质量的专辑,无论音乐理念再怎么先进超前,最终要靠作品说话。

《U-87》当然是陈奕迅对自己的探索,可没有《浮夸》和《夕阳无限好》,歌迷们也很难买账。

类似的例子,当然还有不少:比如《倒带》和《柠檬草的味道》,比如《多谢失恋》和《下一站天后》之类。

要素二:相对清晰,敢于探索的音乐概念

高质量的作品,是一张专辑得以竞争最佳选项时,最厚实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外,一张优秀的专辑,还得有相对清晰,敢于探索的音乐概念。

《范特西》在整张专辑中贯穿着对幻想的思考,《城堡》里装着蔡依林对生活和情感的别样体验,《奇幻旅程》简直是S.H.E最丰富的心路历程。

我们能在《U-87》里看到陈奕迅在不同人生节点的体会和回望,《黑色柳丁》更是陶喆对个人音乐哲学和特性的最佳展示。

要素三:音乐性方向的多元和进化

要界定一张好的专辑,音乐性当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叶惠美》终于跳出了《八度空间》制造的矛盾效应,试图用更多元的角度去诠释音乐。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少女心如TWINS,到2003年也会有《进化论》这样的专辑名称,因为她们一直在期待突破。

当然,这依旧不是事情的全部。

实际上,同样是在2003年,事业巅峰期的TWINS推出了职业生涯中最亮眼的专辑《Touch of love》。

这是组合成立以来,第一张真正的概念专辑。

每首歌都直接指向一个关键词——比如《我的爸爸妈妈》对亲情的探索,《千金》之于金钱观的诠释,《多谢失恋》讲的是感情中的释然,《下一站天后》教会我们如何心怀梦想。

于此同时,专辑中的每首歌,都尽可能向着和过往完全不同的音乐风格持续靠拢。

甚至就连经纪人霍汶希也承认“这是一张和过去不那么一样的专辑”。

要知道,就在这之前的2002年,蔡卓妍和钟欣桐刚刚凭借《我们的纪念册》横扫全港,成就了IPFI销量冠军的无上荣耀。

能够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做出变化,着实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明确了上述这三个重要因素,下次我们再面对某张专辑的时候,便很容易明确其质量高低。

至于《我们的纪念册》本身的优点,则是我们在“如何看出这是不是一张好专辑”这个标杆之上认真思考的东西。

同样能够承载这种思考的,还有杨小姐的《电光幻影》和卫兰的《Serving you》。

当然,那就是后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