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

袁福成||江苏

1984年,是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年初,娶了在城里长大的媳妇,年底,又抱上了大胖小子。临近春节,便美滋滋地计划着携妻儿回农村老家过年。

按照老家的风俗,身在外地的儿女,回家过年必须在大年三十中午之前回到家中。一家人在吃团圆饭之前,要将所有的饭菜先行放在供桌上,让已经逝世的先人率先享用,同时烧化纸钱,意在给逝去的亲人送上“压岁钱”。祭祀仪式结束时,由父亲领着,按长幼顺序跪地磕头,祈求先人的护佑。仪式结束后,将饭菜回锅加热,全家人的团圆饭才正式开始。如果赶不上祭祀先人的仪式则被视为孝心不诚,要受到父母长辈的责备。这种古老的尊崇先辈的传统,如同回家的集结号,村里每一位身在外地准备回家过节的后生晚辈都能自觉遵守。

我们也把回家过年的日子确定在农历腊月二十九。在当年,国家还没有星期双休和春节放长假的规定。上班族一般都要干到年三十,年初一放假一天,加上调休的星期天一共两天。

在当年,城乡交通还十分落后。我在城里的小家距农村的老家仅60公里,回家的路要分三段出行:第一段盐城至建湖县城,距离45公里。全部是砂石路面,班车上下午各有一班;第二段:建湖至高作镇区,全长11公里。公交车晴通雨停。这段路虽是县城通往乡镇所在地的首条公路,但由于路面等级偏低加上年久失修,部分路段已坑洼不平,铺在表面的砂石已消失殆尽,汽车行驶在路上起伏颠簸。第三段:镇区至老家,总长四公里。全部是宽不足一米的土路,由家乡的粘土筑成,一遇雨雪,道路湿滑泥泞。被雨水浸透后,一脚踩下去会陷得很深,要将脚从烂泥中拔出都很费力,雨天穿用的防水球鞋、胶鞋常常被粘得拔不上来,造成鞋面的撕裂。四公里里程,还要跨过三道走上去摇摇晃晃的木桥。因此,回老家必须选在晴好的天气出行。如果遇上雨雪,携家带口几乎寸步难行,老家人还得用小木船到镇上来接。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天气阴沉,北风呼啸,天上飘着零星小雨和雪花。当我们冒着凛冽寒风赶到车站时,提前到达的旅客已有三十来人,当年的公交车没有空调,连坐椅也是用冰冷的铁皮制作的。乘客购买的车票也没有座次,实行的是先到先坐、坐满为止。当我们登上汽车时,前几排的座位上已坐满了旅客。坐在最前排的是一位由孙辈陪着的白发老人,身旁还带着拐棍。老人一见我们抱着孩子,立马起身,拉着年轻人把第一排座位主动让给我们。边起身边说,如今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都是宝贝。我们还未来得及推让和感谢,老人已挪出座位,在年轻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棍走向后排,靠前座位的旅客见状又主动起身,想把座位再让给老人。车外虽天寒地冻,车内却暖意融融。

原定八点开出的班车,七点四十分,旅客已经坐满,驾驶员知道大家都要赶回家过年,在客满之后,汽车就提前从盐城出发。车子上路,车后腾起一股黄色的烟尘,车上虽没有空调,但四十多名乘客挤在封闭的车厢之内,车内的温度开始慢慢上升。不长时间,人们口中呼出的热气很快将车窗的玻璃蒙上一层薄薄的水雾,车内和车外被这层薄雾所隔绝,我们仿佛行驶在云雾之间。只有好奇的孩子,时不时用手在车窗玻璃上抹上一把,车外的景物又重新映入眼帘,我们仿佛又从云雾之中回到现实。车子正常行驶,乘客们的脸上人人洋溢着回家过年的喜悦。

就在途经龙冈镇北上不久,汽车突然在路的中间停了下来。驾驶员非常抱歉地告诉大家,由于燃油标号太低,在低温下发生粘稠,已将输油管道全部阻塞。要麻烦大家下车帮着推上一段,到达前面的村庄并取上足够的热水才能将输油管道浇化开通。闻听此言,我心中正在犹豫,因为我们抱着孩子,即便下车也无法帮助推车,加之车外十分寒冷,下车后还担心孩子被冻着。就在此时,车上的一位身穿军大衣的壮年男子,站起来大声号召说,年轻力壮的请跟我一起下去帮助推车,老人、妇女和孩子们都留在车上。说着,还脱下身上的军大衣递给我爱人,让她给孩子盖上。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车终于被推到附近的村庄。驾驶员迅速去村民家烧水,前前后后鼓捣了一个多小时,汽车才重新启动。

到达建湖车站之后,我们便进站等待去往高作的班车。这时汽车站的窗外,小雨夹雪渐渐变成了中雨夹雪,随着雨势的逐渐加大,我们的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一是担心开往高作的班车停开。二是担心雨天路滑道路泥泞,从镇区到老家的四公里土路更难行走。妻子坐在车站的座椅上刚拿出奶瓶,准备给孩孑喂奶,车站服务人员见状,主动送上热水帮我们温热奶瓶,还把母子俩带进相对暖和的值班室。等到下午近三点,雨势小了些,加之是临近过年,旅客较多,通往高作的班车虽姗姗来迟,但毕竟没有停开,心中一阵欣喜。不管车站外雨势大小,先争取到达高作后再想办法。

到了高作,天上的雨雪虽小了些但仍在下个不停。走在街区的砖石路面上,虽然湿滑但还能坚持。出了街区,踏上泥泞的土路便举步为艰。好不容易坚持走了不到500米,天气虽异常寒冷,但我们的内衣早已湿透,脸上也挂着汗水,我一只手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另一只手搀着妻子,背上背着行李,当时的情景真如同逃难一般。

此时,无奈的我们,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便打算到农户家暂时休息一下,以便积聚力量,继续前行。李姓户主和我们并不相识,见我们带着孩子在雨雪天赶路如此艰难,迅速把我们让进屋内,女主人马上端来一盆热水让我们洗脸,还把家中烤火的火盆挪到孩子身边。当得知我们还有三公里多的路程要走时,李大爷马上劝我们不要继续前行。他说,别说走路,就途中的三道木桥也很难通过。别说你们城里人,就是我们乡下人在雨雪天过这三道木桥还胆颤心惊,河面宽阔,桥面湿滑,人走在上面还上下起伏,不少男人也只能只身爬着过桥,你抱着孩子根本无法行走,城里的姑娘恐怕连上桥都不敢。一旦过桥时掉进河里,后果不堪设想。经他这么一说,我们也顿感没了主张。李大爷接着说,你们先在我家里歇着,我去大队部给你们老家人打个电话,让你的家人派船来接。如联系不上,我就用小船送你们回家。说罢,穿上胶鞋,拿起家中的黄布油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大队部走去。好在我的叔父就在老家的大队部当通讯员,李大爷通过电话告知了我们所在的位置。父母亲原来估计我们中午时分就该到家,眼看外面下起了雨雪,也准备好接我们的木船,但当时通讯条件落后,无法知道我们的行踪,只能待在家中翘首以盼。一听有电话告知我们被雨雪阻在半路上,立马摇起了小木船前来接应。下午五时半,父亲摇着木船到达了李大爷家门前的小河,我们也迅速登船返家。临别时,为了感谢李大爷一家的热情帮助,悄悄把准备带给亲友的两包桂圆和一包水果糖留在李大爷的桌上。李大爷回家后发现,又冒雨追到河边,坚决将礼物退还给我们。此时天气已渐渐黑了下来,父亲摇着小船直到晚七时左右才回到温暖的老家。

回一趟老家从早上七时多出发,整整用去了十二个小时。如今从盐城坐高铁去北京,连往返的时间都够了。三十多年前,回一趟相距仅六十公里的老家过年,虽倍尝艰辛,但主动让座的白发老人、主动关心老人、妇女和孩子的壮年男子、车站主动热情的值班人员和助人为乐的李大爷一家又让我们倍感温暖!

当下,村村通了公路且都为水泥路面,出行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早已成为历史。有了私家车,回家的路已十分方便快捷。艰辛虽已远去,唯愿回家之路仍能温暖如初。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

  • 【卡伦湖文学】2021年第106期(总第207期)||“卡伦湖杯”征文(散文)||胡跃宁(中国.四川...

    [卡伦湖文学]2021年第106期(总第207期) 开拓进取  兼容并蓄  文心文运  携手共进 主      编:梁冬梅 本期编辑:张吉萍 卡 伦 征 文                       ...

  • 郭西明丨娘(散文)

    在老家农村叫母亲都叫娘,我从小到大也一直这样称呼母亲.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像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平凡中带着几分的坚毅. 从我记事起,我一直觉得娘是很伟大的,娘年轻的时候 ...

  • 【西散原创】单泽法作品丨远去的老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每次回老家,总是来去匆匆,没有刻意关注 ...

  • 原创散文| 路灯下的影子(原创)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1-2-8         文/一生所爱 每晚回家路灯下的影子都会给我许多的感慨. 当身边闪过大汗淋漓年迈的三轮车夫,车里坐的是谈笑风生的 ...

  • 牛继广:一桶家乡水

    记不清何年何月开始,饮用水竟然跻身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列,成了必须购买的生活用品,那些远去了的无需买水的甘甜岁月,只能在回忆里望而止渴了.老家的井水甘冽清甜,在临近村庄很有口碑,即便如此,那眼老井还是在 ...

  • 散文丨老邻旧居

    作者简介 作者,青远,本名赵青,河北沧州人,诗观:从旅途中寻找灵感. -作品欣赏- <老邻旧居> 搬离老家有十几年了,偶而带孩子们回家,那些老邻居们见面都很热情,让人感觉特别亲切,问一些你 ...

  • “九月十三下,钉鞋不离脚”!今冬雨雪多还是少?

    "过了霜降就是冬"!眼下正是霜降期间,距离冬天也不远了.吃罢晚饭没什么事,乡亲们大都串门子闲聊.聊的最多的无非是今年冬天是涝还是旱?雨雪是多还是少?一旁的王大爷又发话了:关于这两个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陪娘聊天/冯子栋

    老家的夜,星光满天,清凉,安宁,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孩子们睡了,我和娘还在聊天.我们聊地里的庄稼活儿,聊人情世事,聊那些让我们感动.同情.挂念的人.娘嘱咐我少熬夜.少喝酒,嘱咐我好好待媳妇.孩子,好好 ...

  • 魏龙:回不去的家|散文

    蒋林志: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葱茏岁月 文/魏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最是那,依恋的地方! 近些年来,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小山村,光着脚丫,和几个小伙伴,田野里.小河边.山上,跑来跑去,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请家堂/宋维运

    在我们莒北农村,过年规模最大最庄重的祭祀活动就是请家堂了.从年除夕傍晚迎家堂开始,到大年初一傍晚送家堂为止.有老家堂和服家堂之分,老家堂是在一个大家族里,由族长或者有威望的牵头,每家每户凑些钱,置办上 ...

  • 追忆我的爷爷

    夜里,又梦见了爷爷.醒来,已是泪流满面. 细想,爷爷离开我们竟有12年了.但爷爷弯着腰侍弄花圃的样子,脖颈上搭着毛巾做饭的样子,看到我就伸出几根手指示意几天没看见我的样子,依然在眼前. 爷爷三岁就失去 ...

  • 循环

    晚上十点多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突然停到楼栋门口的垃圾箱旁.一个大爷下车,到垃圾箱里翻捡了一会,准备走开.   "不是收垃圾?"我疑惑地问. "不收,这次是专门来捡纸盒纸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