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和崇高美学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神话英雄故事是中国原始社会对英雄的想象与崇拜。古代文学经典《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则是中国古人对英雄的审美书写,匡扶天下、救国救民、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等英雄品质已经得到从士大夫到民间的普遍认同,乃至成为民众的精神与行为楷模。

  五四新文学的英雄形象及其伦理文化内涵,在延续传统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新的民族国家、独立人格、革命、自由精神等新文化意蕴。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茅盾《虹》中的梅女士、巴金《家》中的觉慧、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的王曼英、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等人物形象是现代文学中的新英雄形象。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七年文学”中的英雄形象有着特定时代的历史烙印和精神底色,具有鲜明的乐观、明朗、革命、理想的时代精神气质。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至今依然闪烁着带领穷苦人奔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光芒;梁斌的《红旗谱》在塑造朱老忠、江涛等两代中国农民革命英雄形象的同时,散发出具有河北大平原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和来自生命个体的丰富细节、鲜活气息;郭澄清《公社书记》中的具有革命传奇经历、丰富乡土生活经验和自觉知识文化追求的新型基层干部英雄形象,有着穿越历史时空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和崇高美感。

  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时代精神主题下,一批新时期文学中的英雄形象诞生了。《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新星》中的县委书记李向南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新英雄形象出现于文学与影视屏幕中,激起强烈的时代精神共鸣。与此同时,以往“样板戏”中的“高大全”英雄形象被新的具有民间色彩和大地气息的草莽英雄、平民英雄所取代,英雄形象具有了民间化、个体化、日常生活化的叙述维度。

  在“物质主义”时代里,某些乱象不仅仅是在人文精神领域肆虐,而且与有形的、不公正的社会经济结构纠缠在一起,成为新世纪“中国青年”所无力打破的“无物之阵”、所无法承担的无比沉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社会上所流行的“躲避崇高”、消解英雄的解构性力量,不仅仅是源于人文精神领域的某些人的思想蛊惑,更重要、更直接的是来自现实的、巨大经济压力的物质性逼迫。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物质性压迫与精神性逼仄已经接近接受阈值的极限。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心灵绝望、无奈、悲哀的时代忧伤气息,无疑是在刺穿这个时代精神弊病,也对时代精神生活发出了思想拷问。我们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如此平庸乃至无望?英雄的光芒与抗击平庸的理想主义哪里去了?

  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寻觅到了坚韧前行的力量,塑造出属于新世纪的新英雄形象。在这方面,张炜、贾平凹就是突出的个例。张炜在创作出《古船》《九月寓言》之后,创作出长达450万字的《你在高原》系列作品,2016年又推出新的长篇小说《独药师》。贾平凹在新世纪创作了《高兴》《带灯》新长篇小说,塑造了自觉认同城市、带领农民兄弟姐妹共同致富的新农民形象刘高兴和同情弱势群体、扶危济困、与农民姐妹交“老伙计关系”的乡镇干部形象带灯。这些农民形象在延续了《创业史》《公社书记》等以往文学作品的英雄品质和叙述传统的情况下,有了新的发展,是新世纪文化语境下的新乡土中国英雄形象。

  作为新世纪文学中的新创作主体力量,中国“70后”作家已经成为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绝对主力,“70后”作家在深刻把握世事人情,准确拿捏到时代人心之变的同时,也存在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庸常、局限与萎缩,存在着对时代共性问题、英雄形象、理想主义关注不足、叙述不足的问题。“70后”作家如何突破被遮蔽状态,这不仅需要他们世界格局、人生境界、文学理念进一步建构,更需要从内心深处培育一种理想主义、一种英雄气概、一种磅礴的文学雄心壮志。

  重建英雄叙述和崇高美学,正是新世纪中国作家,尤其是“70后”作家建立自己精神高地、树立自己的文学图腾、确立文学经典的根本途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朗基努斯在著作《论崇高》中所言,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时代环境越是逼仄,越是对英雄、崇高、理想主义呼唤最高、最迫切的时候。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要去看地底下。那些身处底层而从不退缩、苦难而坚忍的民众,才是中国的脊梁。中国“70后”作家要像孟子所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以一种大视野、大格局、大气概,以一颗伟大的心灵去深入民间大地、深入民族历史、深入当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书写百年以来,尤其是现代革命和新时期以来的“民族脊梁”、新时代的英雄形象,以一种自觉的文化力量参与到新世纪中国的国魂与民魂、国格与人格的建构中来。

  (编辑:王怡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相关推荐

  • 2021年《红豆》文学杂志第1期封面、目录(含投稿邮箱)

    <红豆>(月刊)创刊于1972年,是由南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南宁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自2002年底起全新改版.<红豆>走的是"名家+新人"的路线,保 ...

  • 疫期阅读,《平凡的世界》何以被青睐?

    <平凡的世界>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占有很重的份量.书中主人翁的命运和作者路遥短暂的人生,交织沉淀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记忆,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厚重的前行力量. 然而,今年初,也就是疫情爆发之前,在一 ...

  • 我们要铭记、崇尚功劳卓著的英雄

    王学斌 中央党校教研部中国史教研室主任.教授 执着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年华和热血的英雄模范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正是无数英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

  • 摆渡与救赎【江锐歆|文学看台1597】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短视频|慢慢变老. 短视频|美女挂猪尾巴. 短视频|咏鸡18字获万元大奖. 短视频|女死刑犯最后的晚餐. 短视频|喷嚏吓坏猫. 短视频|汽车到底撞了什么,车头都坏了? ...

  • 中考作文《我心中的英雄》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什么是英雄?<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世上没有从 ...

  • 红色文学经典的华彩乐章

    红色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两个层面,包括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电影.革命精神.革命旧址.革命遗物等等,红色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红色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以&quo ...

  • 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作品中的审丑美学观(青年文学家)(袁海生)

    2016-10-18 21:14袁海生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当代作家文学作品中国 摘 要:"丑"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其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而成为很多当代作家文学作 ...

  • 蒋寅: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兼及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上)

    关于韩愈(768-824)诗风的变革,前人与当代学者多有论述,大都从避熟取生的动机着眼,论述他对怪奇风格的追求.如清代批评家方世举说:"大历以上皆正宗,元和以下多变调.然变不自元和,杜工部早 ...

  • 王怀义 | 图像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

    摘 要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形成,与神话历史图像的制作活动之间具有相互呼应.彼此促进的内在关联.作为先民最早的知识载体和叙述方式,图像影响了"诗""赋" &quo ...

  • 「学术中国·文学」“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

    高建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 研究领域:美学.文艺理论 代表作:<全球化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当代转型:文化.城市.艺术 ...

  • 中国文学内刊之痛

    在文学期刊系统中,文学内刊的存在很多时候像"灰姑娘",因为规模小.名家少等原因少被人关注,但这掩盖不了他们一直坚守着一方土地,为文学事业默默奉献.勤恳耕耘的事实. 以下是几家内刊主 ...

  • 100句顺口溜,串起中国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 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 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 <离骚 ...

  • 他拍摄的中国古建筑,尽显东方美学,震惊了世界!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以拍摄中国古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见长, 他拍摄了以社戏.秦腔.太极. 传统酿酒等传统题材的系列专题. 作品充满人文关怀, 从最初的追求光线.构图.色彩的形式美, 到如今, 专注于拍摄中 ...

  • 丘成桐: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下)

    丘成桐 数学与人文 2016-02-20 (1969年,年轻的丘成桐在香港新界的海边打太极拳) [作者简介:丘成桐,当代数学大师,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学术影响遍及理论物理和几乎所有核心数学分支.年仅 ...

  • 夏志清夏济安的663封信:海外中国文学历史里的重要资源

    今年是夏志清诞辰一百周年,简体中文版<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五卷也全部出齐.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方学术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