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究竟是什么东西?看王阳明大弟子邹守益钱德洪如何说

邹守益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作为王阳明心学的门人,他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特别是他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

那什么是良知呢?邹守益在《阳明先生文录序》中这样描述良知:

丞民所同,本自皓皓,本自肫肫,

常寂常感,常神常化,常虚常直,

常太公,常顺应,

患在自私用智之欲所障。

始有所尚,始有所倚,不倚不尚,本体呈露。

意思是说:所谓的良知,芸芸众生都是一样的,出自纯洁,出自本然。它寂无而有感,神妙而化育,虚而实,常处于大公无私,而顺应天理。所患的只在私欲蒙蔽,过各偏都不得体,只有不偏不倚,才能显出本体。

王阳明还有一个著名的大弟子,钱德洪。他是王阳明的学生,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钱德洪在《阳明先生文录序》也有一段对良知——我心之知的描述:

吾心之知,不以太上而古,不以当世而今,不待示而得,不依政而行,俗习所不能湮,异说所不能淆,特在乎有超世特立之志,自证而自得之耳!

意思是说,我内心的认识,能不把太上时代作为远古,能不把当今之事看出现在,能不依靠传授就能获得,能不依靠政令就能实行,俗习不能淹没它,邪说异端不能把它混淆。就在于它具有超越俗世,独立不改的高远志向,自己体证,自己获得。

自己体会吧,这就是良知:

有超脱俗世志向的人,

一接触到这种发自内心的良知,

真像消除了沉伏眼中的尘沙,重新见到光明;

就像拔掉了塞在耳中的木楔,重新具有了听的能力;

就像解除了捆缚肢体的绳索,能够自由的舒展。

就像想一个人,超脱污秽低俗的境地,日益地接近高远清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