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驶向远方的绿皮火车
驶向远方的绿皮火车
孟芹玲||安徽
8月10日,“冬歌文苑”作家采风西宁行暨诗歌集《歌向远方》首发式活动将在西宁如期举行。为参加这一向往已久的活动,文苑的老师们从全国各地向西宁汇集。我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买到卧铺票,只得以绿皮车硬座的方式前往西宁,路途漫漫,驶向梦中的远方。
列车启动于立秋时分
8月8日15时20分,我乘坐的由上海开往西宁的K376次列车缓缓离开蚌埠站,让我激动不已的远行开始了。列车启动的时间与立秋时分几乎是同一时刻,尽管如此,蚌埠的天气还是这么炎热。我在一位男乘客的帮助下,将拉杆箱放到了行李架上。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在我的靠窗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车上人很多,有不少无座的乘客。由于人多,车厢内的空调制冷效果并不太好,显得有些闷热。
微信群里很热闹,北京的,南京的,南昌的,河南信阳的老师们都已经在路上,大家在告诉着自己已经到的位置,我也发信告诉大家,我的列车已经启动,离大家越来越近了。
从蚌埠到西宁要坐25个小时,我从来没有坐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总想着能补到卧铺。问列车员,说是没有了,列车乘务室的门上印有列车长的手机号,我拔过去,列车长也说没有了,问晚上到郑州可能补到卧铺,回答是可能没有。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软地靠在座位的靠背上。当现实无法改变时,只好接受,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戴尔·卡耐基说:“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后,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我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今天恰逢立秋,发车的时间就和立秋时分几乎同时,于是我有了灵感,构思了一首小诗《立秋 车行远方》:夏的列车缓缓靠站/阳光下喘息/在季节的尽头/站台上/推着拉杆箱的旅者/把梦想和激动的心情/一同装进/秋的列车拉响汽笛/承载着旅者的匆忙与汗水/从夏的车站驶出/歌向远方。
车厢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处于热恋期的他们亲昵的表达如入无人之境。各种肢体语言,各种搂搂抱抱,不知怎的看着并不觉不堪,反而感觉很美好。女孩子丰满纯朴恬静,男孩很瘦个细长,长得觉得配不上女孩,但两人均把对方视作珍宝,也就有了和谐与幸福。女孩坐累了,站在坐位上,微笑看着前面的车厢,男孩不时地把女孩穿的牛仔短裤向下拉拽,长长地盯着女孩看,充满深深地爱意。
列车又到站了,不一会儿上来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没留意原来那人啥时候下的车。他带的两麻袋东西往座位下中间一放,看起来并没打算换个地方存放,整个影响了几个人腿脚的摆放。本来车厢有点闷热,腿脚再放得不舒服,实在难熬。我忍不住说,你找个地方放下呗,放这儿影响别人坐。他说没事就放这儿,我看他说得坚决,也有点不可理喻,便带着不满看了他一眼,不再作声。一会他出去接开水,对面的女孩说,什么素质!我对她说我说过那人了,他说没事。女孩说,他没事,别人有事啊。我就把那人的麻袋往座位下用脚踢了踢,就这样吧。
坐累了就站起来,在车厢里走走。这边几个乘客在聊天,说到砀山的梨今年大丰收,到梨园管吃够不要钱,要买的话只到9毛钱一斤。黄桃也大丰收,一箱10斤只要4元钱,和白给差不多。果贱伤果农,已经有人在准备砍果树了。我走到那几个人跟前说,为什么不试试网络销售?一位乘客说,也想搞的,可能有些困难。我想困难可能是多方面的,冷藏,物流,资金等等。其实,现在全国各地交通发达,物流业发展很快,网络销售做好了,完全可以解决供需矛盾问题,也许问题没我想得那么简单。
顺着车厢继续往前走,到中间的位置停下来,站住了,顺便观察下这边的旅客。站了一会儿,一位中年男人站了起来,给我让座,我下意识道了谢,坐下了。我忽然想到,我是坐多了起来走走的,我有我自己的座位。于是站起来让那中年男子坐下,我说我是有座位的,就在前面。
过了郑州,已经深夜,一些乘客已经靠在座位靠背上闭上眼睛休息了。我身边的那人可能坐够了,出去溜达去了。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坐在他的座位上已经睡着了,那男子回来看到女孩睡得很香,也很深,不忍心叫醒她,便又出去了,几个小时那人都没有再坐他自己的座位,一直是那个女孩坐在那儿睡着。我想也许那男子自己家里也有女儿,他可以置我们是否舒服于不顾,却不忍心叫醒这个坐在他的座位上睡觉的女孩。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吧。
巧遇陈鸣鸣老师
从微信群里的聊天中,得知南京的陈鸣鸣老师也在我乘坐的K376上,只是她提前买到了卧铺。陈老师是中国作协会员,军旅作家,著名诗人,在文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今年3月份我去南京参加了陈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及人物访谈节目,在会场上见到过她并合影留念。这次再见就是第二次了。群里陈老师问我在几号车厢几号,我回答她在2车9号,她说我们隔得好远。我看了看车厢接头处站着这么多的无座旅客,就说:“人太多了,等晚上人少些了我去找你,你在哪车厢?”她一直也没告诉我她在几号车厢,我也就依旧坐在我的坐位上,心想,等晚上短途的乘客下车了人少些再去拜望陈老师。
窗外仍然是平原的景色,大片大片的高梁已经长得婷婷玉立,郁郁葱葱。偶尔也有一座不高的山从车窗外掠过。太阳已经落山了,烈日的焦灼已经退去,天色变得妩媚而柔和。
我正和家里人通话,“孟老师!”我转脸一看,果然是陈老师。我急忙挂断了电话,她说:"没事的,你接着打“。陈老师一身蓝色时尚的休闲装,满脸是汗,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说,给你吃苹果,洗过的。我接过苹果问她在几号车厢,她说在14号车厢。我看了一眼车厢头站着的那么多无座乘客,心中感慨不已,中间隔着12节车厢,陈老师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被深深感动了。这边车厢闷热,又没有座位,我说:”走,我们还是到你的卧铺去,说会话。“我跟着她,一节节车厢走着。她一边走一边说,你到我那边去,我们一人能睡几个小时。我说,那不行,影响你休息不好。说着来到9号餐车,一名乘务人员要检查卧铺车牌,我被告知不能到卧铺,只好和陈老师告别,原路返回。
长时间坐着,我的腰已经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又动了补卧铺的念头。我又一次找到乘务人员,他告诉我到西安可能有人下车,可能有少量的卧铺。我问他几点到西安,回答3:40。我3:20就准时来到了7号车厢,并在乘务人员开门的一瞬间挤到了前面,终于在仅有的三张卧铺中抢到了一张。此时离到西宁的时间还有12小时。
我的卧铺是在18号车厢,从2号车厢出发,我下车从站台上拉着行李箱向后跑去,一路不停地向车门口的列车员询问还有几分钟发车,终于到了18号车厢。一夜没睡的我终于能休息了,4:00一觉睡到近9:00。
洗漱完毕,吃了泡面,我就去14号车厢拜望陈老师。陈老师坐在床上,双目微闭思考状。见我来了让座,吃瓜子,叙了一会话,谈到平时的工作和外出的打算等。我知道陈老师平时时间观念很强,坐了一会就告辞了。我说,陈老师好好休息一会吧。她吧,不休息了,看会书。
告别了陈老师,我在回味着这次与陈老师的相会,反思着我们之间的差距,无论在做人上,还是在勤奋刻苦上。且把陈老师作为一个标杆吧,虽说不一定能达到,也将成为我的榜样和目标。做一个有灵魂的人,做一个有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的人,做一个纯净高尚的人。
尾 声
过了兰州,窗外就越来越呈现出西北高原的风貌了,带褶痕的山脉,红色的山土,黄色的水流......
经过25小时多的漫长路程,K376次列车缓缓停靠在西宁车站,我和陈老师约好车下见面,在微信群里我们又有了新的消息,原来来自徐州的栗梅老师乘坐的K377次列车和K376是同一次车。我们三位文友最早见面,结伴去我们的目的地。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孟芹玲,笔名晓梦,柳筝儿。安徽濉溪县人,现生活在蚌埠市。喜欢文学,特别是现代诗,早年大学期间曾在大学校刊,《雁声》文学报发表过诗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