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话人生】春困来袭无精打采?这样做帮你赶走浓浓困意!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的到来,让许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想要继续保持健康的身体,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备,有些事,该注意还是要注意的。
俗话说“春困秋乏”,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春困。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应。但也要注意,有时候,春困也可能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或许是疾病的表现。
春意渐浓,你是否也常常易困嗜睡、疲倦乏力、精神难以集中?
阳春三月,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作为春天的开始,三月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希望。但是,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有一类人却经常感觉周身乏力、哈欠连连,变得特别嗜睡,而且醒后精神不佳,睡足了起来没一会儿又觉得困,干一小会活就困得不行。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若总是犯困,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为什么一到春天就犯困?
春天对应着阳气升发,阳气上升至脑窍则神清气爽,头脑灵活;阳气不升,则气血、营养物质无法运送至大脑,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脾胃是人体气机上下升降的重要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维持着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若这个平衡打破,就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拥堵清窍,则易出现“头重如裹”,使人昏昏入睡。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因此春天正是肝旺之时,肝主疏泄,若疏泄太过,则会克制脾土。所以在春天,脾的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
脾为湿困,脾运不及,一则不能运化水谷,不能将食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二则脾不升清,不能将水谷精微等清阳之气,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脑,同时,胃的通降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湿邪等浊阴蒙住清窍。所以人体会出现神疲乏力、容易困倦、嗜睡等春困症状。
这三类人容易被春困盯上
现在上班都用电脑,即使是家中办公,也是电脑、手机不离手,出门就坐车,周末忙着补觉也不爱运动。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只有动起来,脾阳才能振奋,一身之气才能运转起来。
尤其是春季湿气重,湿在体内或外边,湿性粘滞,不动则湿气难去,体内的湿气淤积多了,脾阳容易被困住,从而无法正常的升清降浊,清窍易被浊阴堵住,导致困倦、嗜睡等“春困”。
长时间的食用冷菜、冷水、冰淇淋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脾胃、肠道形成了一定的伤害。
而脾胃主阳,主要通过其运转来化解人体湿气和水分,常年食用生冷食物就会导致人体内水分、湿气不断淤积,让人体的大便、手脚、食欲等等都出现问题;加上春季雨水增多,内外湿结合,易加重身体疲乏的症状。
现在很多都市人都有不到深夜不睡觉的不良习惯,入夜后还在劳作,特别是在晚11点以后,还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是大耗身体库存的阳气的,阳气不足容易被湿邪侵犯,脾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等症状。
两个妙招,升阳健脾
春困与阳气不足、脾阳虚、湿浊内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如何解春困,调动身体阳气、恢复脾土功能是关键。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的养生原则,人的睡觉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春天应夜卧早起。
阳气的升发和闭藏与睡眠密切相关,清醒时,阳气行于表;睡眠时,阳气行于内。春天适当调整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升发。
脾不健运,为湿所困,单纯补脾则容易越补越滞,所以应该补中带消,恢复脾土功能。
如补脾佳品山药,可健脾补虚,和赤小豆、芡实等利湿之品搭配则可健脾利湿,一补一消。如此,脾气健运,湿气排出,则可清阳升,浊阴降,心清神明。
有一个成语“春困秋乏”,不同的季节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规律以及精神状态。在这个春季万物复苏的时节,有点困意属于正常现象,人们也要积极的调理自己的身体状态,从以上几个方面好好调理,可以驱走困意,让你精神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