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任正非: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立即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写在前面
“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而灰,是世界的底色。中国古代就存在对灰的认识,如“玄”与“玄学”。“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语出《老子》)”。
如果以黑色为基准色,则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灰色的: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体平均灰度为18%。
白与黑之间的任何一个点,都是融汇了白与黑的灰点,每个灰点都不相同,每一个灰点都是有价值的存在,由一系列灰点构成的灰线与灰度空间,都是充满活力的活生生的世界。
灰色不像黑白色那么张扬,那么鲜明。不动声色的灰比黑与白更隐蔽,更内敛,更朦胧,更低调,更富弹性,更内在的力量。
01
管理的世界也是灰色的
人类在观察世界时,受到儿童期教育的影响,在世界观里更多是对黑与白、是与非的区分,灰色被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简化并固化了自己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即非黑即白,黑白两分的极化思维,凡事皆分是非,凡人皆辨好坏,凡物皆判好恶,不管青红,只管皂白。
老司机都知道,夜间行车有一个定式:开车走灰不走白,见黑停下来。原因是,灰色是正常路面,白色则是前方有积水的路段,而黑色则代表了坑洼甚至是断层路面。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因为个人存在着认知误区,存在着认知偏差。观决定行,世界观决定行动力。但观必须正确,不能仅仅局限于表象,必须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与领悟。
在组织管理的世界里,其真正的底色同样也是灰色的,而不是任意取舍的非黑即白。
管理的本质就是基于人性的,当你去除人性的表象,去注视人性的本真时,它所呈现出的必定是灰色。
在管理的世界里,管理者遇到最多和最困难的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大量的混沌与迷茫中的“多难决策”,以及由“黑天鹅事件”“蝴蝶效应”“灰犀牛”引发的不确定性。
依赖习惯惯性的两者相比取其轻,或者高中低或上中下的选择,是无法应对复杂系统中的经营与管理问题的。
基于灰度理论的灰度管理哲学无疑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可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灰度观为我们观察、洞察和把握这个灰度的管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不确定性下的灰度,既是世界的本质,也是商业运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任正非提出的灰度管理哲学与灰度管理理论的基础或科学依据或许就基于以上的客观现实。
02
任正非的灰度观
外界看任正非,也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给任正非贴上了各种矛盾的人格标签:狼性、独裁、霸道、铁汉、人性大师、智者、唐·吉坷德、成吉思汗等等。
尽管任总自己也多次强调:“我的性格是善于妥协、善于投降,不是善于斗争的人”,但对外界对其的印象并非如此,真实的任正非被这些认知偏差标签化,被格式化了。
任正非崇尚灰度,在他的眼里,世界的万人万事万物都不是黑与白的模块化拼接,而是黑与白融合构成的灰,灰是人的本色,是事的本质,是物的本源。
作为管理者的人,其情绪控制开关只有0和1两个档位,必须有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灰度空间,就必须抑制个性,抑制个性,就必须灰度,“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所以,有灰度的人一定是很痛苦的,或者说它一定经过了痛苦的思考与修炼的过程。
任正非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没有基于自己的性格特点来管理华为,而是基于灰度理论,把作为个体的个人的性格与作为企业领袖的任职资格完美地灰度到一起。
任正非在管理华为的实践中,其基本色调就是灰度,灰度既是其世界观,是其思维方式,也是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假设、理念与哲学。
企业家自身的特质必然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的底蕴与特质,秉持灰度的任正非,决定了华为也是灰色的。
任正非在谈到他与乔布斯的差异时讲到:
我不是乔布斯,因为乔布斯对人类贡献非常大,他创造了移动互联网,而且他在哲学上追求完美。
我没有特别精湛的技术,只是提了一桶'浆糊’把十八万员工粘起来一起奋斗,他们奋斗出来的成绩就扣在了我头上。
我在哲学上信奉灰度,信奉妥协,'白’与'黑’之间有一个妥协是灰度。
乔布斯是追求极致的,我们两个性格上很多不一样。我没有他那么伟大,所以不能叫乔布斯,这不是谦虚,是真心不认为自己伟大。
他把黑与白之间的妥协定义灰度。
灰度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任正非所言:“灰度是常态,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所以,我们反对在公司管理上走极端,提倡系统性思维。”
或许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在错误的边界之外,我们就一定走向正确的方向。
03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
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观,是思维方式,也是方法论,概言之,三者构成了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既来自于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与提升,又反过来指导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并接受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的验证。
纵观华为三十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观察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不难发现,任总的灰度理论是贯穿始终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任正非的灰度理论集中体现在2009年1月15日的发表的《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中: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需要说明的是,灰度管理理论并不是任正非近几年提出来的,翻看二十年前的《华为基本法》,其中的很多理念都蕴含着灰度管理的思想。
任正非提出了灰度管理理论生成的重要途径,这就是:
第一,开放。灰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体系,这是灰度管理的前提;
第二,妥协。妥协是打破极端思维的利器,这是灰度管理的手段;
第三,宽容。宽容能够拓展灰度的空间,这是灰度管理的方法;
第四,自我批判。自我批判能够提升灰度思维的水平,这是灰度管理的途径。
正如任正非所说:“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可以讲,任正非的灰度理论为我们解决灰度领域中的灰度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管理哲学与方法论体系。
04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体系
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以过程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
以过去与当下的确定性,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以组织的活力应对战略的混沌。
05
被误读的灰度
在中国人哲学中有许多灰度的思想,例如,孔夫子在《论语》中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一点也没有灰度,但紧接其后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一方面强调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也不反对子女为了明确的目标而外出奋斗。这其中两端之间就是广阔的灰度,其度由个人理性地把握。
但长期以来,灰度并没有成为国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甚至对灰度做出了诸多的误读。
第一,灰度不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是指对立的两端之间的调和和折衷。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是要人们奉行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第二,灰度不是无原则地妥协或折中,更不是和稀泥,追求无底线的一团和气。保持灰度确实需要妥协、宽容与开放,是走向灰度的必由之路,是形成灰度的工具,而不是灰度的本质。
第三,灰度不是虚无,也不是消极的处世待人,相反,灰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灰度认识与洞察世界,旨在改变世界。
第四,灰度不是软弱、逃避或退缩,而恰恰是有力量的表现。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华为一方面坚持“让激励更刺激”、“以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也敢于采取多种形式惩罚。激励与约束是华为文化、机制与管理的双翼,两者的均衡才会有力量。
第五,灰度追求的不是平衡与稳定。灰度不是一劳永逸的短暂状态,因为灰度中的“两物齐平如衡”,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灰度的状态。
第六,灰度不是悲观主义,灰度中包括求真务实、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实用主义、乐观主义、完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一种兼容并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七,灰度不是文化,也不是主义,有人把任正非的这一体系上升为“灰度文化”,或“灰度主义”,这是泛文化化的概括。灰度从本质上看,应该属于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范畴。
第八,灰度并不玄妙,相反灰度因是客观的存在,而简单,朴实和真实,灰度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九,灰度不是混乱或混沌,它是有秩序和规则的,同时它也是可衡量、可信赖、可预测和可管理的。
第十,灰度的度是很难把握的,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把握灰度需要的不是手艺,也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这就是领导艺术。
06
从灰度管理观到灰度管理实践
正如任正非在2003年所讲到的:
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
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故灰色灰度管理理论会浇灌出的生命之树的常青。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是灰度世界观,还是灰度管理观,都是限于认知层面,它必须付诸实践才有生命力。灰度管理观必须有灰度管理实践,并以后者验证前者的科学性。
论证灰度管理理论是否正确并不重要,企业家提出一套经营管理理论或模式后,当务之急是应该全力以赴地实施它,并以优秀的经营业绩验证其有效性。
有一点是肯定的,任正非是灰度的人,灰度是其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他以此形成独特的灰度管理哲学,并以自身的灰度领导力,引领着华为的成长与发展。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任正非的世界观与思维模式是灰色的,经营管理理论是有灰度的,华为的底色也是灰色的,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指导着华为的经营管理实践,从优秀到卓越,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