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倡艾灸治未病
治未病,指的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调理好身体,解决潜在的可能的患病因素,达到扼杀疾病苗头,保持身体一直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准的一种养生理念。
这种观点最早是《黄帝内经》提出来的,“上工治未病”,说的是“上工”(水平高的医生)治疗疾病,都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解决掉了。其实是一种”未病先防“的养生理念。
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引起相应的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久坐缺乏锻炼引发颈椎病、腰椎病;
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引发失眠、抑郁、女性月经不调;
长期暴饮暴食以及久食大鱼大肉肥甘厚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
贪凉饮冷,饮食不节引发肠胃病、女性痛经;
性卫生做不好以及不注意避孕而频繁流产引发盆腔炎、附件炎、输卵管堵塞、不孕症等等;
小儿经常食用垃圾食品引发营养不良、钙铁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性早熟;
经常贪凉阴冷引发肠胃病造成营养吸收不良;
经常滥用抗生素,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并且越来越不容易痊愈......
以上的各种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有着逐步增多的趋势,如果不注意”未病先防“,及早控制疾病萌芽,遏制其发展,这将会导致病人越来越多,看病越来越难,并且疾病治疗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痊愈。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具体方法。
其实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就是首先得确定自己的身体体质,看看到底是什么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体质类型,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类型,以及各种体检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针对性制定综合的调养方案。
这样从根本上改善影响健康的因素,达到祛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一》 体质类型:
人的体质有很多种,比如有的人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脸上背上容易长痤疮,腰臀下肢容易怕冷,喜欢温暖甚至遇冷容易酸重疼痛等。
这样就得避免温热性食物,也得避免摄入寒凉性食物,饮食上要区分对待,吃药治疗也得照顾体质因素,避免顾此失彼造成吃凉药拉肚子,吃温热药长痘痘的情况。
《二》 生活习惯:
很多人生活习惯不好,经常熬夜,经常加班,支出过度的体力或者脑力,这样容易使得脏腑功能透支,导致脏腑虚损,耗气伤血,引起气血亏虚,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瘀血阻滞,等等问题。
这样的坏习惯,长期下去,很容易使得身体产生”暗伤“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严重的问题发生。
如IT行业,医护,游戏玩家等等就发生了多次的猝死事件,总结来说,这些猝死都是”积劳成疾“的后果。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改变各种不良习惯了。
《三》 饮食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食物供应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就跟着不加节制起来。暴饮暴食、贪凉饮冷、肥甘厚腻、垃圾食品等等。
多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造成中焦湿热,会产生如口苦、口臭、口粘腻、大便干燥或者大便粘滞粘便盆、痤疮频发、牙龈肿痛出血等;
多吃过于寒凉的食物容易发生慢性腹泻如慢性肠炎,结肠炎,也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等胃病,经期吃凉容易引发痛经,甚至寒凉食物引起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容易形成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多吃过于油腻食物,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更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严重加大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几率......
《四》 运动习惯: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容易发生两种极端:
一种是长期办公室工作,长期久坐久立。
另一种是体力劳动,长期过劳。
第一种人,容易因为缺乏运动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长期伏案工作以及姿势不正确引起颈椎病、腰椎病等等,长期坐沙发椅容易引发痔疮,男性不育症,久立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关节病变等等。
第二种人,由于过度劳动,容易引发劳损性疾患,比如异常受力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长期腰部持重引发腰肌劳损,以及各种颈肩腰腿痛......
《五》 性格类型:
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人,容易生闷气,容易自卑这样容易引发久治不愈的或者反复性的失眠、头疼、胃痛;
脾气火爆的人容易生气,容易导致头疼,焦虑不安,甚至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如果过度生气,可以引发脑出血等等严重问题。
《六》 各种体检结果:
这种情况,就有一定针对性了。
体检结果异常,说明这些健康问题已然发生,针对异常的指标,进行综合的治疗或者调养,使之恢复正常,同样可以避免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就非常重要。
建议除了那种特殊情况(比如潜在糖尿病患者或者确诊糖尿病患者需要两周甚至一周甚至两三天检查一次血糖),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人,最好一年能保证健康查体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尚未有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萌芽。
找到了影响健康的方面,我们就可以针对性解决”治未病“了。
比如调理饮食习惯,改成健康饮食,不暴饮暴食,不贪凉饮冷;
不要睡眠过晚,适当做适合自己的运动,保持体力体能充沛,保持血液循环畅通无阻;
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可以避免情绪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经常体检就可以发现潜在的无症状的指标异常,就可以尽早处理。
体质方面的失衡,可以找中医望闻问切,可以自己尝试艾灸养生调理,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为什么提倡艾灸治未病?
中国古代医学书籍记载认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是说很多用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物、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
窦材在他的《扁鹊心书》中的《需识扶阳》一节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四穴者,乃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之要穴。
同时也可以在病还没来之时,就迎着它灸,从而把潜在病邪驱走。
灸除用于疾病治疗之外,也可以作为预防疾病,或保护健康的方法,而用于健康的身体。因此,艾灸具有治未病的优势。
艾灸法“治未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选用强壮、保健类穴位来提高疗效。
【1】关元、命门
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
这两穴相辅相成,用纯阳艾火常灸之,可振奋肾气,使肾阳充足,便能推动整个机体的气血运行。
【2】足三里
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扶正培元的功效。
长期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鼓舞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调节后天之本。
【3】中脘穴
中脘者,《难经》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
这就说明人赖百谷以养其身,凡养生调病者,应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则生,是人体养生之要穴之一。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
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没病的时候灸一灸能强身健体;
生病的时候灸一灸能调病驱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