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大学生的理解、模仿和探究学习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分数相近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可能差异悬殊。有些人在大学学习方面表现得游刃有余,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也有一些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容易出现学习和发展困境。因此,把握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帮助大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的学习,可以简单区分为知识理论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学习,三者在起始阶段注重的分别是理解、模仿和探究。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始于理解
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大学中的知识更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靠知识的堆砌,就很难发展思维和能力。但是,尽管知识的掌握不意味着思维的发展,却能为思维发展奠定基础。知识掌握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中介”,学习和理解知识是理论学习的起点。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学习的环节包括“记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也表明了学习以知识的“记忆、领会”为起始。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来看,我在学习“教育”这个概念时,首先是要了解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代表人物及著作等,需要一定量的“记忆”;然后通过理解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才能对“教育”这个概念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达到“领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通教育阶段过于重视“记忆”,因为存在“标准答案”,导致“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环节就很少有用武之地,甚至会南辕北辙,不利于“标准答案”的学习和贯彻。而大学是高深学问机构,大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始于理解,即使有“记忆”的成分,也不如普通教育阶段那样要求面面俱到,而是可以通过“掌握知识搜集方法”来即时搜集、现搜现用。
二、实践行为的学习始于模仿
中国古语中的学习包含“学”和“习”两个方面,“学”指人的认识活动,“习”指人的实践活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也认为,人的学习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心,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同样,大学中的“学习”也是广义的学习,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行为的学习,思想方法的学习,以及元学习,等等。大学的学习比普通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实践性,还因为大学生即将面临求职就业的挑战,要为进入社会做好实践能力的储备。从培养目标来看,大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在一定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深受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学习中必须体现一定的职业定向性,为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好专业和实践准备。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大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强调与社会相结合,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宽泛、更具实践应用性的知识。在这种设计中,大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模仿前人的方法和思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应用甚至创造知识。
这种模仿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简单模仿不同。它是成人间的模仿、复杂性模仿,包含对模仿对象的感知、理解与思维过程。“模仿”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承认人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的学习模仿中逐渐形成。信息加工理论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了“模仿”在创新中的重要性。即使在科技层面或者社会文化层面,也都存在“后进”对于“先进”的模仿,甚至利用“后发优势”从模仿走向创新,转变为被人模仿的对象。对于所有学科而言,大学生在实践层面和行为方面的学习离不开模仿。对于应用型学科而言,模仿学习更加具有基础性。比如高职高专的学生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就需要模仿教师或教员的动作技能;理工科或者强调实验研究的学科,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从模仿中学习;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大学生广泛开展实践调查,把学习扎根到社会实践中。所以,实践行为的学习始于模仿,大学生直接闭门造车写论文,很难得到真才实学,也无法实现学以致用。
三、创新思想的学习始于探究
大学生的学习是个体不断发展、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个人会体验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新与旧的融合。这样的经历与体验,有助于大学生以自己为起点,形成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大学阶段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对于不同的理论和迥异的观点,大学生必须自己去思考和把握,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大学的学习不仅体现在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索和研究知识、发现和创造知识。
在大学的探索性学习中,大学生不仅要接受、加工和消化知识,还要发挥创新精神去努力创造知识。那么如何创造知识呢?就需要从“问题”开始,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这种自主探究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属于布卢姆所说的“分析、综合、评价”的深层学习。
为了激发和保障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大学的学习环境比普通教育阶段更加宽松。首先,大学的学习更加自由,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课程自由,在课程学习的细节方面拥有较大自由。其次,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而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为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创造了时间空间条件。再次,大学的学术会议、专家报告、研讨会、读书会、学术沙龙等活动特别繁荣,大学教师也乐于指导学生们的学术发展,为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辅助性力量。这种多元交流、思想激荡,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思想创新。最后,大学的评价也比普通教育更加多元和开放,考试分数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被“综合素质测评”所部分取代。大学设置了很多科研项目、成长项目来鼓励学生的学术创新、实践技能发展和创新创业,让多元智能优异者都能得到鼓励和奖赏。通过多元化和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大学更高保障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