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楷书中几个困惑初学者的问题

楷书是今天汉字最普及的文字字体,最容易辨识,规律性更强,书运笔平稳、笔画清晰、搭配匀称、结构严谨、排布整齐,法度森严,笔法也最丰富,一直是大家钟爱的一种书体,对初学书法者来说,也是基本功,所以学书法一般都从楷书开始练起,然后再练其他字体。。古人学书法有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学楷书,看似简单容易。但由实际很难。国展楷书投稿件数一般近万件,但能入展不到二百件。临学楷书有很大的难度,有不少困惑初学者的问题

一、临楷选什么工具适宜。

主要是笔墨纸张要考究,以达到原帖效果为标准。

1、笔: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2、纸:大字用生宣,小字用半生半数洒金宣,不主张用熟宣临写楷书作品。

手工毛边纸原料采用纯竹料,纸性半生半熟,自然晾干,具有吸水性、拉力好、柔韧、墨干不起皱等优点,很适合书法临习。

3、墨。用墨所讲究的是协调统一,选择墨,就要根据自己的纸张和自己的喜好来判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需要不断地实践

二、初学楷书宜先从哪里学起

如何便捷高效的掌握书写楷书的方法?有些选择了从小字开始,有些则选择从碑文开始。但是学习哪一种更好呢?经过漫长时间的磨练,多数书家觉得,还是从大楷学起更有利于学习。

一是大楷的字体比较大,雕刻的更为直观,更为现实。墨迹也更灵动、清晰,能让人看出其中的细节。同样的字,小字字体过小,初学习书法的人,很难有如此细微的观察力和控制力。

二是先学习大楷则更利于养成自然大气的习惯,在无意之中,形成豁达奔放的心胸、境界

大楷书一般有推荐学习颜真卿。书圣”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各体书家的两座高峰。据史料,颜真卿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截止目前存世的能看到的有45件作品,楷行草皆有,以楷书居多,颜真卿留下来的书法作品非常多,除了《颜勤礼碑》,还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大字麻姑仙坛记》等等,可以参考的内容很多,市场上的辅导材料和教学视频也比较多,有利于初学者,尤其是自学者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可以这样说,从历史至今凡习楷书者多以颜真卿为师。笔以逆锋为主,行笔讲究中锋,收笔强调回锋,这种运笔体系追求的是书法线条的圆厚、拙朴、大气河张力

从颜体的经典作品而言,比较好上手该是《多宝塔碑》。在此基础上可临学《勤礼碑》,此作横画最细,对比最强。后可临《自书告身帖》结体偏长有斜势出现,整体布局充满动感。而《多宝塔碑》则是方折最为明显的一件作品,点画细腻,最为清秀。

历史上很多书家是学习颜体出身,历代学习颜体而成功的的大书法家很多,也从侧面证明了颜体的可学性,比如唐代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宋蔡襄以及米芾苏东坡都学习颜体,明末清初的草书大师王铎也学习颜体,清末以来学习颜体的大家更是数不胜数了,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学习颜体楷书和行书,被称为“有清300年来第一人”。

1、颜体结字平正,没有太多的斜势和险绝,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

2、颜体风格大气、气象恢宏,笔画外拓,书写时呢能够把格子占满,对于初学者练习占格有很大的帮助。

3、颜体楷书以中锋为主,雄强、壮美。有强烈的篆隶笔意。且笔画粗壮,有利于练习书法最基本的笔法中锋,练好中锋,以后无论过渡到任何书体都比较容易,不易形成不好的习气。

综上所,建议初学书法从颜真卿楷书入手,然后学习柳公权、赵孟頫,再去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喜欢的书法家或者字帖学习。

三、临学楷书为什么很难见成效?

学楷书,刚开始临的时候进步很大,信心很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提高,简单、直接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书法学习的需要,因为字帖上的字必定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字都有,所以,就会出现了写过的字会写,没有写过的字不会写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一种相对规范化的字体。结体规整。偏旁写法基本一致。皆有规律可循,法度可遵

楷书看起来规规整整,其实想写好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很多朋友临写楷书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效果,可谓好入门,难提高。学着学着很多人都放弃了楷书的临帖学习。一是很难写漂亮,写像,,二是是写着写着越写越呆板,很难写出神彩5趣味。欧阳询的书法喜欢的人很多,很多人临帖,都只是像,很难达到神态上的饱满。所以欧阳询的书法还是欧阳询的书法。确实,写好楷书是很不容易的,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更是难上加难,相比较其他书体,楷书的难度应该仅次于草书。临写过程中,很难做到形神皆备。

一是难能各尽字之姿态,在于平正中寓险绝之姿态,正而不板,奇而不怪,幽姿秀色,“险”决而合情理,变形而不夸张,微妙变化之间,腕下乃有奇逸之姿

二是难在于参差错落中求齐整。有奇正、大小、长短、阔窄、肥瘦、开合、伸缩、俯仰、向背、浓淡、枯润、曲直、藏露、方圆、虚实、疏密等变化。

三难是楷书虽以静为主,但妙在静中寓动。点画与点画之间,笔断而意连,形不贯而气贯,楷法亦有行气,其方法从体势欹侧中来,于奇正错落中行气自贯,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须求生动,得势则无不如志。

四难在既要点画外形挺拔完美,又要有内在之质感。点画逆势涩行有韵味,

五难在用笔既要以沉着为主,又贵在虚灵,墨色浓淡枯润之变化,妙在得一“韵”字,于起伏、曲直、藏露、轻重、徐疾中展现生命之律动。

六难在得法帖笔意,又筷展自己之风神。整幅字之间统一笔调,或古质、或奇逸、或清秀,或雄浑,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方法对路,人努力总是可以学好的。初临帖学习,可范以范围大一点,各种帖都可以试一下,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对于楷书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临写全篇了解我们临写的字帖,进而再从局部入手比较好。

二要逐字临写。我们第一步临写的方法是全局临写,目的是为了对字帖增加字帖全局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要换一种方法学习。这个方法就是逐字临写,一一攻克。就是局部去学习,学习一个字就要一笔一划的临写,写到很优秀为止,在进行下一个字的临写。

所以临摹楷书可以从选字临习做起,这有助于对单字单点画的学习研究、理解与把握。数量可多可少,其方法为按字的偏旁部首分类,选择在字法、笔法、字形、结构、风格等方面有代表性地字作为重点来学,使每个字的技巧,通过反复习练而得到强化,直至熟练。

这种临写方法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且会很熬人,但是一定要稳下心来去学习,不要半途而废,因为这个过程是学习好字帖的最重要的阶段。

所以学习楷书务必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要有做真如草的取向。毛笔一落,笔笔断,笔笔连,所有的笔画都能贯通,行进过程中无起无收,行气如虹。解决上述难点,许多专家建议通过临学智永楷书《千字文》,在临习中既可熟楷法,又能涉草法,习楷自会融进草法情性,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四、小楷临习的关键及主要范本

小楷,即楷书中之小者,灵动精密,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小楷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因其优美精细,姿韵秀逸,深得历代文人墨客青睐。如果您要学小楷,千万不要随波逐流,一定要沿着晋唐之源徐徐而上,方能得小楷之江河神韵。

1.、临习小楷关要抓住其关键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匀、宽绰有余”的总体特点。以及大巧若拙的字态、古雅朴茂的点画和清和简远的气韵等艺术特点,用笔轻落轻收,结体横向取势。

2、小楷总体属于帖学,小字要多墨气,要笔迹使转分明,如见毫发,要四面八方俱着墨力。用笔尤以能见锋颖为高妙,,既要笔致沉重,又要点画分明,写出新意。用笔含蓄,线条饱满且流露出偶尔的纤巧,提按不多,点到为止才能恰到好处。要用缓慢的笔速来写,收笔动作略快,突出其圆润平实的

3、临习小楷要突出与大楷的差异。小字与大字迥然不同,不是大字的缩小。;小字本身收敛,临写时注意不能一味收敛,宜敛中有放。小楷则以结字为首要。要求每笔都具姿态确非易事。临习时应致力提高运腕功力,使起伏顿挫分明,极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临写小楷,要笔墨精致,小而见笔墨,有趣味,不可状如算子、类如馆阁,过板过死。要突出主笔,杀纸力量大一点,提按强一点,体现粗细有别、提按有变。笔墨起止转折要分析得十分清楚,不可含糊。线条哪里只有一笔,哪里是两次叠加;哪一笔是转折结合,哪一笔是折转交叉。

传世小楷字帖甚多,初学小楷者,初学要选你喜欢的、愿意学的字帖,适合自己性格特点。要选是善本,是这个碑帖最完整、最清晰的真迹影印本当取法其上,避免误入歧途。提倡从钟繇小楷的高古纯朴学起,而后渐入佳境,则学王羲之、王献之的风流隽永。最后若是想追求多变与精妙,则学唐代《灵飞经》流畅飘逸之气韵。千万不要取法其下,寄希望于临摹明清小楷而得晋唐风流,其实不过是皮毛而已。

被誉为楷书鼻祖的钟繇,其小楷《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姿态端庄密丽,自然洒,结体偏扁,圆笔较多,有着隶书的浑厚遗风,同时又带着行书笔法,是钟繇小楷作品中最为肥美的,含蓄点画之间流露出丰富的意趣。

钟繇的《宣示表》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在笔法或结体上,有一种成熟的楷书体态和魏晋风骨.,点画遒劲,字体宽博,王羲之这样的书曾经潜心钻研学习,爱不释手

王羲之的小楷学的是钟繇,隽永风流,行气自如、变化多端。《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都是王羲之小楷名品。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用笔挺拔,与其父王羲之的小楷相比,王献之的用笔开张,神采外露,用笔以“外拓”为主,既有王羲之楷书凝练、朴厚之质,又极具清健、秀逸的气韵。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因其无名,故而更加神秘。元代袁桷以及明代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整篇字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五、魏碑与楷书的关系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从楷书的起源说起。楷书从汉末、魏晋开始,距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官方书体,发展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篆书、隶书通用是在两汉时期,楷书替代了隶书,伴随了中国文化最繁荣的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时期。从楷书的历史萌生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为了书写的流便,结体的自由,文字的演变都是为了记事的方便、便捷,书写便捷,结构更加自由,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对临写楷书笔法有很好的启发与帮助。

按照产生的时间顺序楷书有三大系统:

一是魏晋楷书:主要以小楷的形态存在。代表人物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主要的背帖有,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等。

二是魏碑。以北魏这个时代的碑为主的一类形态,后来把凡是这一类形态的书法作品统称为魏碑风格。它分为摩崖:曲折多变、长期斑驳,以圆笔为主;造像:龙门二十品,方折方刻,刀锋锋利;墓志:司马、元氏属皇家墓志,比较规范;碑版:规整,诸如张猛龙。

许多初学者对于把魏碑列入楷书感到非常困惑,是因为人们一般的讲楷书就是指唐楷。而把魏碑直接叫魏碑,很少说明他是楷书的一类。

重点讲一下魏碑:魏碑是隶书变为楷书后的第一个辉煌。魏碑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最厚重是始平公,最草意是马振拜,最舒展是元祥造像,龙门二十品中,最方正是孙秋生,一碑一风格。

从大的方面讲,魏碑中一种偏于刻,一种是书刻之间,一种偏于书。元怀、董美人墓志偏于书,结构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楷体,平正、宽博。偏于书的这一类,比较好上手、好掌握。初学魏碑应该选择这一类的碑。如《张玄墓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其书法精美遒古,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三是唐楷。这是典型的楷书。从禇遂良开始,是唐楷的形成。或者说他们是“上承六朝北碑之余韵,下开唐代楷体之先河”。到了颜真卿、柳公权,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提按越来越明显,而非平动。

魏碑和唐楷是楷书中的两大体系,虽说都是楷书,但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区别有以下3点:

1,风格取向的区别:南北朝碑楷多古朴稚拙,烂漫天真如《爨龙颜碑》、《好大王碑》《广武将军碑》。

亦有楷式比较严格多方劲峻丽之感,如《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等。

摩崖刻石多显静穆宽和,气象宁静,如《泰山金刚经》。亦有萧疏开张,如《石门铭》,然《张黑女墓志》的典丽秀雅则可与汉隶《曹全碑》的典丽静雅相伯仲。

唐楷基本消除魏碑带有的篆隶意。形式趋于规正,走入通俗。虽然形态不同,或严正静和;或宽和灵穆;或灵动多姿;或宽博雄厚;或紧密刚劲。但较之以魏碑则少自然之意,多拘于法度。结构平稳,用笔精熟,一丝不苟,非后有来者。

2、结构上的区别:魏碑结字多近乎自然,有人戏称“孩儿相”。唐楷结构臻于完美,视觉审美趋向大众化。有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智果《心成颂》,张怀瓘《玉堂禁经》等专门分析结字之理。这路法则也使后人尊唐法,不敢越雷池半步。

3,线条上的区别:魏碑点画质朴雄厚中有柔韧感,表现为线的涩动。魏碑是大篆的线

有方劲峻丽,曲涩飞动,有圆融祥和,风貌万千。唐楷则有精致娟秀,飘逸潇洒,浑厚饱满,筋骨劲挺。唐楷是小篆的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