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210:豫让论

豫让:春秋末战国初晋国人,初事范氏和中行氏,后成为智伯(名瑶)的家臣。晋出公22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兵败身亡。为了给主公智伯报仇,豫让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被俘获。后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dǎo),销患未形保治未然(bǐ)身全而主安。

1、名:称,被叫做; 2、善道:善加诱导; 3、销患:消除祸患;未形:指祸患还没有形成; 4、保治:进行治理以使安定;未然:未能如此;此二句谓在祸患尚未形成时就消除它,在天下尚未安定时进行治理; 5、俾:使。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xuàn)世炫(xuàn),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1、垂光:比喻流传美名;垂:流传; 2、简策:本指编连的竹简,后代指史籍; 3、捐躯殒命:谓献出生命; 4、钓名沽誉:即沽名钓誉,谓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沽:买; 5、眩世炫俗:犹言欺世盗名;眩:欺骗;炫:夸耀。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1、臣事:以为臣的道理和本分来事奉; 2、智伯:春秋时晋卿; 3、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大夫,名无恤(亦作"毋恤"),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因素怨智伯,后私与韩、魏约定,共灭智伯而分其地,卒谥襄子; 4、烈烈:显著貌; 5、愚夫愚妇:泛指普通老百姓。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

1、处死之道:处理死的方式、方法; 2、愧:使动用法 ,使之惭愧。

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

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háng),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1、中行氏:中行为复姓,春秋时晋侯作三行以御敌,以荀林父为中行将,自此荀姓产生新的支系—中行氏;此指晋卿荀寅,晋顷公时为下卿,后奔齐,卒谥文;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四句:中行氏把我看作一般人,我就以一般人的身份为他做事;智伯把我当作济国之士,我就以济国之士的作为来回报他; 3、余憾:遗憾。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1、段规: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辅佐晋国的"六卿"之一韩虎,并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康:韩康子,名虎,智伯索地于韩康子,段规劝给予,以骄其志,俟后收拾之,最终与赵襄子、魏桓子联合杀智伯; 2、任章:魏桓子的家臣;魏献:即魏桓子,名驹,春秋战国时晋国的卿;智伯执政,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段规和任章劝其主避其锋芒,舍地以骄其志。

(xì)(cī)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1、郄疵:智伯的家臣;据载,智伯因向赵索地不得,遂率韩、魏兵围赵晋阳,郄疵劝智伯说,从韩魏攻赵,赵亡,灾难必及韩魏,韩魏必反。智伯不听。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1、请地:要求割地;无厌:没有满足; 2、宜:应该;陈力就列:谓在自己所任职位上恪尽职守; 3、谆谆然:忠诚恳切貌; 4、各安分地: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 5、与:给予。

谆切恳至,谏不从,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1、再:二次; 2、移:指时间空间发生变化;伏剑:以剑自刎;顽冥不灵:谓愚钝无知;庶几:犹或许,也许;是说如果豫让在智伯向韩、魏、赵索地时就多次劝谏,劝谏不从,在这个时候伏剑自刎以死谏,则智伯或许可以醒悟,就不会被韩、魏、赵三家联手杀害了。

让于此时,曾(zēng)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shēng)血气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1、开悟:开导以使醒悟; 2、肥瘠:即胖瘦,因古时秦国与越国相距甚远,故谓; 3、曾:竟然;若是:如此,像这样; 4、不胜:不克制;血气:指感情;悻悻:愤恨不平的样子。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不足以矣。彼朝(zhāo)为仇敌,暮为君臣,(tiǎn)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1、虽然:即使如此; 2、固:原本; 3、当:充当 ,担任; 4、靦然:厚颜貌,不知羞耻;5、自得:自己感到得意。

《豫让论》全文: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dǎo),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bǐ)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xuàn)世炫(xuàn)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

及观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háng)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xì)疵(cī)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zēng)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shēng)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zhāo)为仇敌,暮为君臣,䩄(tiǎn)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此论责豫让不能扶危于智氏未乱之先,而徒欲伏剑于智氏既败之后,独辟见解,从来未经人道破。通篇主意,只在“让之死固忠矣”二句上,先扬后抑,深得春秋褒贬之法。

(0)

相关推荐

  • 方孝孺《豫让论》原文、翻译及鉴赏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 ...

  • 漆身复仇记

    我们来想象一个酷刑游戏:你脱光了衣服,让人在你全身涂满油漆--@#¥%&*&* 别急,游戏还没完,我从火炉里拿出一块火炭放到你面前,你凝视着它,只见它红光四射,火星四溅,你的眉毛已经烧 ...

  • 士为知己者死的由来,豫让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报恩?

    豫让 晋国人,原本是侍奉范氏和中行氏的下人,默默无闻,后来离开这两家后去侍奉智氏家族的智伯,智伯非常的赏识豫让. 后来智伯在攻打赵襄子的时候,反而被赵襄子联合韩.魏将智伯给杀了,而且还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

  • 赵襄子上厕所时忽觉心里惶恐不安,便命人四...

    赵襄子上厕所时忽觉心里惶恐不安,便命人四处搜查,居然搜出一个潜藏着的刺客.正当卫士要处死这杀手时,赵襄子阻止道:"且慢!壮士,请问你是何人,为何要刺杀寡人呢?" 刺客被卫士紧紧地扭 ...

  • 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

    你可能没听说过豫让,但你一定听过"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没错,这是豫让的名言. 历史学家通常以三家分晋为界,来划分春秋和战国.按照这个标准,豫让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晚期: 晋国因曲沃之 ...

  • 古文观止:《豫让论》方孝孺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豫让论 明代: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 ...

  •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精选100名句(音序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代: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 ...

  • 《古文观止222篇全集》该书所选都是名篇佳作,尽善尽美的至文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

  • 《古文观止》中的巅峰之作八大名句,八种智慧

    小猪猪流丽关注2021-05-03 13:23大图模式读经典文字,听世界名著<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 ...

  • 《古文观止》十句金言,句句精辟,意义深远

    <古文观止>是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总集,其中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古文观止>十句金言,句句精辟,意义深远. 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出 ...

  • 《古文观止》吕相绝秦

    文章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叙秦.晋交恶,晋国派使臣吕相到秦国宣布与之绝交.吕相先历数穆公为德不终.私与郑盟.乘危灭晋等等罪状,尔后归入绝秦主旨,是一篇保存完整的外交辞令.该文也被收录在 ...

  • 古文观止:《五人墓碑记》张溥

    <园林>第六集--不朽的林泉 <五人墓碑记>:园林之外的动荡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 <五人墓碑记>第二课时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liǎo ...

  • 《古文观止》答苏武书

    <答苏武书>是西汉军事家.诗人.文学家李陵写给苏武的一封书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苏武替汉帝召李陵归汉,此文就是李陵收到苏武信后写的一封回信.在信中,李陵向苏武表明心迹,极力说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