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前的遐思|黄冈采风系列之⑤

  ◆  ◆

  ◆  ◆

行走黄冈山水,抒写故土乡情

  ◆  ◆

【编者按】

黄冈,长江以北、大别之南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是养育我们的厚土,是魂牵梦绕的故乡。漂泊四方的游子,总想有机会结伴在故乡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暑假,这个心愿终于达成!由大别山南读书会发起,在黄冈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市、县两级文联、作协及湖北远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联络了部分在外黄冈籍人士(专家、名师、学者、作家等),组织“行走黄冈山水书写故土乡情”己亥暑期采风团,于2019年7月29日至8月1日回黄冈采风。其间,我们先后考察了黄州、红安、罗田、浠水等地的十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召开了三次座谈会,组织了若干次田野调查,与各地作家朋友和父老乡亲广泛接触,既饱览了风景,又增进了交流,可谓收获满满,欢乐多多。

部分采风团成员满怀激情撰写诗文,抒发对故乡的情愫。这也是本次釆风团的小小成果之一。故乡读书会受权陆续推出这些作品,以馈家乡,以飨读者。

清泉寺前的遐思

——黄冈采风系列之⑤

文|陈春生

2019年暑假,黄冈同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高超倡议,大别山南读书群的文友,以文学的名义来一次行走故乡的采风活动,天南海北的文友响应热烈。行程安排中,有考察浠水闻一多纪念馆。年轻时到浠水县城上函授课,去纪念馆参观过一次,浮光掠影谈不上什么印象,只觉得馆藏实物太少,有点空。当时还感叹,浠水人在县城为家乡走出去的一位文化名人建馆,是很有眼光和情怀的。

八月初,阳光炙热。讲解员不经意谈到这馆址的历史,让我一个激灵,原来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清泉寺遗址啊。要知道,这里是元末咱罗田人徐寿辉建都称帝的地方,徐寿辉从这里出发,展开了近十年波澜壮阔的反元战争,为反抗民族压迫、推翻元蒙统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奇怪的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走向的农民英雄,《明史》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只是将他的事迹混杂在陈友谅的传纪中。与朱元璋煌煌本纪三卷比,叙述篇幅少得可怜,即便在这很少的文字里,还极力贬损他,将其英勇的反抗行为冠以“盗”和“乱”,比照司马迁《史记》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率先反秦的农民英雄陈涉列入世家,给予极高评价,清代正统史家的视野和胸怀不知道要狭隘多少倍。

 一个失败的抗暴英雄,在成王败寇的历史语境里,失去了话语权,人们只能从被有意遮蔽的历史里,寻找他曲折传奇的人生。

 徐寿辉祖上曾经很阔,宋代甚至出过进士,但到他这一代衰落了,他读过几年书,因家贫辍学,不得不以贩布为生。《明史》特别强调徐寿辉盟誓抗元,成为领袖的偶然性:“元末盗起,袁州(今江西宜春)僧彭莹玉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用红巾为号,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这意思是说,寿辉能当头领,首要的不是其才华,而是他英俊潇洒,符合人们心目中大人物的气质。这显然低看了徐寿辉。如果没有反元的决心、胆略和才识,徐寿辉怎么可能为众人拥戴?要知道和野蛮的朝廷作对可不是闹着玩的。作为一个布贩,在走乡串巷贩卖布匹的日子里,徐寿辉一定亲身感受和目睹了元朝官吏的贪腐和残暴。这是他聚义造反的思想和感情基础。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刘福通在颍州高举抗元义旗,几乎在相同的时间里,徐寿辉在多云山(今天堂寨)圣人堂举旗呼应,这两支义军,史称北方红巾军和南方红巾军,是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主力。徐寿辉从圣人堂出发,顺利占领罗田县城,九月攻占黄州、蕲水(今浠水)等地,队伍扩展到了几千人。事业刚刚起步,徐寿辉就选择在蕲水清泉寺建都称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从大别山走出的抗元义军,从一开始就立誓与元朝血战到底。

 今天看来,咱罗田的皇帝徐寿辉身边缺乏具有渊博学识和政治远见的谋士。“天完”压“大元”创意不错,改朝换代的雄心尽显,但国号似乎与从事的英雄事业不很相配,天完,有一种过几天就完蛋之意味。事业初创,前途未卜之时,只要稍有政治远见的人不会将自己的政治目标暴露,因为这不仅招官府注意,也招其他义军猜忌。果不其然,建都称帝后,徐寿辉成了元军剿灭的重点目标,至正十三年,朝廷召集几个省的军队围剿以蕲水为中心的南方红巾军,经过激烈的抵抗,国都被攻破,徐寿辉只好带领残部在黄梅一带的大山里蛰伏起来,伺机而动。好在那个时候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元军四处扑火,给徐寿辉赢得了休整时间,几经挫折,徐寿辉慢慢恢复了元气,重新夺取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方,最鼎盛时,徐寿辉的部队多达百万之众,整个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其势力范围。虽然许多义军盘踞一地,仅仅是借着徐寿辉的旗号,并不受徐寿辉节制,但起码这些义军认同徐寿辉的事业。在军事形势好转后,为了号令天下,徐寿辉再次在汉阳城建都,改年号为太平。

 徐寿辉手下有几个重要人物。一位是倪文俊,绰号蛮子,黄陂人,世代以捕鱼为业,是天完政权的开国丞相,一位是沔阳陈友谅,也是渔民,他读了一些书,字写得好,投奔徐寿辉时,任命为倪文俊军中的秘书长。另外还有四大金刚: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傅友德,这些人在徐寿辉起事之初,是军中难得的帅才,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战线长,战场情势瞬息万变,在联络困难的元末,徐寿辉无法驾驭这些颇有才干且手握重兵的部下。

 在波谲云诡的拉锯战中,义军内部充满了背叛和杀戮,抗元斗争到第六个年头,丞相倪文俊曾想杀徐寿辉而代之,被徐寿辉识破,事败后,倪文俊逃到部下陈友谅处,陈友谅借机将其诛杀并收编了他的军队。陈的势力日益壮大,很快占领了江西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因为征伐收复失地有功,陈友谅认为自己比徐寿辉更有能力,更应该当皇帝,因此,他先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了大将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看到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如此残忍相杀,便转而投靠朱元璋。这些人一走,徐寿辉成了孤家寡人,陈友谅更骄横。徐寿辉想将都城迁往龙兴(今南昌),陈友谅不同意,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徐寿辉率部从汉阳出发,准备去江西,但到了江州,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城,陈友谅迎接徐寿辉进城,却借故诛杀了徐寿辉身边的亲信,并将都城安在九江,虽然依然尊奉徐寿辉为皇帝,但陈自称汉王,将所有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徐寿辉事实上已经成了陈友谅的笼中鸟。

 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中,都有相同的记述,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亲率十万人马,顺长江而下,攻克了朱元璋的采石城(今安徽当涂),若再继续推进,就能占领集庆(今南京),吞并朱元璋部,陶醉在战争胜利之中的陈友谅,得意忘形,觉得徐寿辉成了自己称帝的障碍,如何处置徐寿辉?陈友谅制订了一个计划,这年的6月16日,陈友谅邀请徐寿辉去采石城的五通庙里拜神。

 徐寿辉信佛,自称弥勒佛转世,要救民出水火。蕲水战败后,退至黄梅挪步园整军时,他要求士兵在后背上写一个“佛”字。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这当然是谎话。如果士兵写了佛字,最后死在战场上,怎么办呢?徐寿辉会说,因为写了佛,还要虔心向佛,死了是因为心不诚。徐寿辉的军队每次出战之前,都要烧香念佛,这个也非常特别,元军每次和徐寿辉的部队交战,总以为是与一帮和尚交手。

 我想徐寿辉一定意识到死亡在步步逼近,只是他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在去五福寺的舟中,陈友谅让部下送上战报,假装汇报,卫士突然从后面跃出,用事先准备好的铁锤将徐寿辉脑袋敲碎了。

 徐寿辉死在自己人手里,死得很惨,也很窝囊。也就在这一天,陈友谅在自己奉为皇上的徐寿辉尸首旁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这个不义之人,居然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义”。《明史》记载,当天暴雨倾盆,登基典礼无法走完全部程序就草草结束了。这可不是好兆头。很快,陈友谅就为自己的不义行为付出代价。《太祖实录》卷九中说:陈友谅杀了徐寿辉后,“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

 时在四川的明玉珍得知陈友谅诛杀徐寿辉,非常生气,骂陈友谅“悖逆”,愤而与陈友谅断绝关系。明玉珍是随州人,在战火四起时,他起兵自保,只有几千人,徐寿辉派人招抚他,言辞干脆:你要么来和我们一起共举义旗,享受富贵,如果不归顺的话,我就派兵剿灭你。明玉珍选择了前者,归顺了徐寿辉,徐寿辉非常器重他,授予他元帅,命他守沔阳。徐寿辉死后,明玉珍还在重庆城南建庙祭祀徐寿辉。与朱元璋争夺天下,陈友谅当时的军事实力处在上风,但陈友谅的“弑君之罪”,让他丢失了人心,朱元璋抓住机会,主动进攻看上去强大的陈友谅,在鄱阳湖大决战中,陈友谅被冷箭射中了头颅,不仅皇帝梦破碎,还丢掉了性命。过于相信暴力和权术的人,死亡是最好的报应。

 

清泉寺外,翠竹森森,烈日下传来阵阵蝉鸣。

 六百多年前战火纷飞的画卷似乎出现在眼前,徐寿辉在这里建都,设置了较为完备的行政机构,协调各地作战,他还发出求贤令,希望黄冈地方的人才,能为新政权出力。那时的清泉寺,繁忙异常,河边的驿路上,传递战报的快马嘶鸣,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徐寿辉从这里发动了南征、西征和东征。虽然徐寿辉呆在这里仅仅三年时光,但在他的统领下,义军横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让朝廷疲于奔命。

 应该说,蕲水奠定了徐寿辉的基业,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南方红巾军的旗帜和领袖。只要拼接那些有限的史料,就会发现,推翻元朝统治最关键的十年战争,徐寿辉的贡献是巨大的。徐寿辉以蕲水为核心,以富庶的长江中下游为战略重点,西扼巴蜀,东窥江南,进可驰骋万里,退可以大别为屏。即便以今天的视野看,徐寿辉依托故乡,对外发展的思路并没有大的错误。

 

烈日炎炎下,我努力寻找六百多年前天完国都的痕迹,除了不知哪个年代题写的、浑圆稚拙的清泉寺三字外,其他一无所获。

三年首都,十年浴血奋战,百万人纵横驰骋,暗淡了刀光剑影。

六百多年时光,该有多少人从清泉寺走过,而今却只空留下一个地名,真可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过,即便烟尘散尽,清泉寺还保留着两个人的诗歌,馆内,爱国诗人闻一多为国运不昌而痛苦呐喊,他庄严地说出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这是咱们的中国!馆外的围栏边,镌刻着苏东坡的词,那是文人雅士的体验和感叹:天地大美而不言,人生暂短如过隙,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黄冈这片热土上生活过的两位诗人,尽管时代政治环境大不相同,且时间相隔几百年,但是他们的精神脉络,是相通的,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用心为之歌唱,而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徐寿辉,在这里用行动抒写了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至今流传着天完许多英雄传说,或慷概悲歌,或侠骨柔情,这些传说告诉人们,在不公和压迫面前,人们具有反抗的权利,而且这种天然的权利不可剥夺。旧梦破灭,新梦又来,一代代人永远不会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许他们会湮灭在时光的深处,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积淀为我们的文化心理,成为民族前行的动力。

不知道为啥,我想起鲁迅对历史上那些埋没的英雄的赞美: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站在清泉寺前,我在想,从大别山深处走出来的徐寿辉,应该属于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的人,面对民族压迫、社会不公,他以“摧富益贫”相号召,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屈不挠,作为一个悲情英雄,暗淡于帝王家的正史,但是他的壮举,至今为人称道,正史越是想抹去他,越是说明了他的价值。

清泉寺,这是一个承载着鲜血与诗情的地方,当我们徜徉在这里,吟诵着或忧愤或恬淡的诗篇时,其实是对民族历史长河中那些反抗压迫、追求公正的英雄致敬。正是他们在人们生活陷入绝境时,挺身而出,呼唤公平正义,他们燃烧了自己,形成一种强大的道义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人类永远置身荒野而不迷失美好的梦想。

【作者简介】

陈春生,湖北罗田人,博士、教授,现在九江学院工作。

欢迎阅读黄冈采风系列文章

爱上黄冈|黄冈采风系列之④

遗爱湖记|黄冈采风系列之③

鄂东故乡行十二咏|黄冈采风系列之②

赤脚故乡|超石|黄冈采风系列之

综述|采风|行走黄冈山水,抒写故土乡情

湖北作家网报道

感谢您关注故乡读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