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病与脾胃关系:

关于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今特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再行探讨。

01

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转输往复的作用。

《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使”与“市”可引申为通畅之意,即肝心肺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

中焦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从中焦脾胃位于中央而言。

五脏位置,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居下,居下者宜升;脾胃位中,通连上下,故为升降之枢纽。

五脏的升降无不依中焦脾胃升降气机配合来完成,故吴达《医学求是》云:脏腑之气机,五行之升降,“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

其二,从中焦脾胃属土,不独主于时着眼。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即人体五脏六腑均有脾土之气,故李杲《脾胃论》中就有“肺之脾胃虚”的论述。

明代周慎斋的《慎斋遗书》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体胚胎发生到形成五脏之时,五脏中任何一脏都具有了类似脾胃的形质和功能,明确提出“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肾之脾胃”、“脾胃之脾胃”,即五脏之中,每一脏皆有脾胃的论点。实际上这是把脾胃分成五脏之中的“宏观”脾胃和一脏之中的“微观”脾胃。

这一观点反映到脏腑气机即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枢纽有两个含义:一是在五脏这一整体中,宏观中焦脾胃是其气机之枢;二是在每一脏气机运动中,也有中焦脾胃气机,即每一脏的升降之力依靠的是中焦脾胃升降;

第三方面,中焦脾胃升降,主持诸脏出入。五脏虽主藏精气,但亦有出入问题。

首先,五脏精气皆靠后天水谷精微来滋养、填充,这是五脏的入,当由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所主。而五脏的出,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向全身输布精微物质,如肺主宣降,布散精微透达上下等;二是浊气通过传化之腑或自身排泄,如《素问·五脏别论》云:“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五脏向全身输布精微和自身排泄浊气靠的是脏腑本身的升降功能,但亦需中焦脾胃升降气机为之主持。

可见,五脏之气的升降出入由中焦脾胃气机所主,即中焦脾胃升降气机为全身气机之枢纽。

02

神志活动由五脏气机所主宰

《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情志活动的调节由以心为主的五脏所主,故又把五脏称之为“五神脏"。如《灵枢·本神》谓:“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五脏藏神,不是说每脏都分别产生某种精神活动,也不是把某种精神活动单纯地归属于某个脏腑,而在于强调人体内部有承担精神活动的统一系统。

神志是在全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最为高级的功能,正如《灵枢·天年》所言:“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即说明各脏腑间的整体协同作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先决条件,故《素问·灵兰秘典》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灵枢·平人绝谷》也说:“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如果各脏腑之间不能协调和谐,则不可能有正常的精神活动。

上海钱静庄分析了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脉象的波幅变化,其中与四时的关系是:男病人每4个月形成1个周期,即1年内表现为三峰波;女病人每6个月形成1个周期,即1年内表现为双峰波。这与正常人每12个月形成1个周期的变化有极显著的差异。

提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是某个单一脏腑病变所为,其关键在于体内五脏关系不协调和谐、不能与自然界相适应。故可以认为,神志病变是以体内脏腑间协调关系被破坏为前提的。

人的生命现象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综合,而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是摄入所需、排出所弃的升降清浊、出入交换的过程。

气机升降出入是脏腑的特性,也是其内在联系的基本形式,故脏腑间协调和谐的关系依靠脏腑的气机来维系、来实现。

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则脏腑间协调关系就会被破坏,脏腑功能也会异常,故《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神志活动既然是以脏腑间协调和谐为前提条件,故必定与脏腑气机关系最为密切,这一点可以《素问·举痛论》为证。

《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生于气”,在列举的九气为病中,精神情志致病占六气,其机理均是影响了脏腑气机进而产生了病理变化。如该篇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则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下)行矣”;“惊则心无所存,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而《内经》提出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也是通过改变气机的逆乱而达到治疗目的。

可见,神志活动以五脏间协调和谐关系为基础,以脏腑气机正常为前提,其与气机关系密切。

03

中焦脾胃气机主持神志活动

神志活动是在人体全部生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最为高级的功能,以五脏间的整体协同作用为基础,即由五脏气机所主宰,而中焦脾胃气机是五脏气机之枢纽,就此而言可以认为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是主持人体神志活动的关键。

这一点对临床尤有指导意义。

首先,非精神因素所致的神志病变,其机理主要是由中焦气机紊乱影响五脏气机所致,或先有五脏气机逆乱进而影响中焦气机而使之病情恶化,终成难治之证。

其次,精神因素所致神志病变,精神因素可直接使五脏气机逆乱进而影响中焦气机,其主要表现有二:其一,五脏气机障碍,各种代谢产物增加,加重中焦升降气机的负担;其二,由于中焦升降气机为其他脏腑气机之枢纽,若脏腑气机不畅,日久必会影响中枢。

因此,我们认为在神志病变中,中焦气机紊乱是广泛存在的,它或是主要致病机理,或是恶化病情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顽固难愈的神志疾病,中焦气机紊乱更是一个重要环节。

鉴于此,笔者认为,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神志病变,或单以精神症状为主,运用传统的中医辨证,常感到无证可辨者,可以运用调理中焦脾胃气机之法,以促五脏气机恢复,使五脏协调,愈其疾病;

对于那些除精神症状外尚兼他症,可以辨证定位者,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注意调理中焦脾胃气机,选用调理脾胃药物。

(0)

相关推荐

  • 治病遇到瓶颈,去透转 “ 人体枢机 ”

    治病遇到瓶颈,去透转 “ 人体枢机 ”

  • 脏腑点穴为何以土为贵

    道理自然,"万物以土为贵",万物之灵的人,必然遵循此规律,早在金元时期李东垣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形成为"补土"派,"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 ...

  • 论气机之左升右降 | 医道学苑

    王文德 生命现象源于气机的出入升降运动."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藏"(<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是气机主 ...

  • 五脏精气皆靠后天水谷精微来滋养、填充…升降散治百病

    五脏精气皆靠后天水谷精微来滋养.填充,这是五脏的入,当由中焦脾胃升降气机所主. 而五脏的出,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向全身输布精微物质,如肺主宣降,布散精微透达上下等:二是浊气通过传化之腑或自身排泄,如&l ...

  • 情志病与心肝二脏关系探讨

    张皞珺 烟建华 郭霞珍 I 摘要:情志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强烈或持久的刺激,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疾病.<内经>认为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然 ...

  • 鼻子的颜色与脾胃病的变化关系

    踏雪无痕,韩愈后裔 昨天 23:22 鼻子的颜色与脾胃病的变化关系明显,这个可以作为我们望诊的补充,提高临床疗效.如果有妈妈能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分辨孩子的鼻子的颜色,及时给孩子们的饮食做出调整,那就再好 ...

  • 病从脾胃生!夏季脾胃不好,推荐一养胃健脾药膳:肉苁蓉八宝粥!

    紧张的生活节奏,强大的精神压力,加上炎热的夏季,脾气会变得火爆. 夏季进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暴饮.暴食.饮用烈酒.浓茶.浓咖啡等,都会导致胃黏膜炎性病变. 病从脾胃生,夏季脾胃不好,每天来碗肉苁 ...

  • 神奇“手疗”去百病:脾胃不好,找左手;肝不好,找右手…

    经常按摩手部对应的人体反射区,是一个简便又有效的自我保健方式. 如果胃不好,饭前半小时在左手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36次,可促进胃液.消化酶的分泌:饭后半小时,可稍加力再顺时针按36次,促进胃排空食物 ...

  • 【新提醒】经方合用治疗情志病

    情志病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喜怒忧思哭笑怒骂皆可见,也可表现为紧张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张杰,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

  • 【董氏】百病从脾胃生,常灸此穴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 ...

  • 情志病

    折叠 编辑本段 介绍定义 情志病,病名首见于明·张介宾<类经>,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情志病包括: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 ...

  • 口苦——其病在脾胃而非肝胆

    ·口苦其病在胃气不降,是幽门不畅通,而非肝胆或其他 口苦是首诊患者的必须症候,也是评估中药疗效的不可或缺. 口苦常单独出现,也罕见五味杂陈--苦酸甘辛咸并存(图1). 口苦作为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状之 ...

  • 中医治心篇:情志病常用方剂!

    中医治心篇:情志病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