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风景让人手足无措
在那合高速路上的手机随拍。
《十三日:风景让人手足无措》
(一)
2019年10月13日下午,在行驶的大巴车上醒来。
“美”,“真美。”
一串低声的赞叹,从不同的嘴巴里发出。
网络上的图片。
一晩只睡了二、三个小时的人,被这样的赞叹声,扰醒。
窗外,大片宽绰的甘蔗地,组成茂密、毛茸茸的青葱颜色,让人觉得,地球初始的原绿,一齐涌到眼前。辽阔的绿色后,竖一排连绵的、形状各异、陡峭而峻美的山峰。山峰后,衬着伸展到天涯的湛蓝。此时,大批白色云朵,正拥挤其上。
如此画面,让视觉,植进惊艳感受。
在大巴上的手机随拍,
(二)
连续有五丶六年了,红卫兄年年随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外出写生。
每次,总有一大摞带着大地体温的生猛画作,被带回。
不免艳慕。
尤其,和南艺的多位教授熟识后,更有隨同一起写生的想法。事实上,也和这些朋友说过几回,但最终,只停留口头。
当时,正执掌《华东旅游报》社,哪有整段时间,出来定心写生?
今年,办理好内退手续。一件重要事,就是电话南艺版画系主任张放教授,告诉他,再有写生时,请捎带我。
我称此为“蹭教”:再当一回老学生。
在大巴上的手机随拍,
(三)
九月四日,微信上收到张放兄的短信,告诉说,十月十三日,会带学生去广西靖西写生。
从那天起,就被兴奋点燃。
在旧州的所见。
(四)
办理内退,是隨原来报社的一批年轻人,出来互联网创业。
以前的知识积累,和互联网没一毛关系。
我的那些年轻同事,却是网络软件的专业人才。和他们接触多了,发现,艺术和互联网,有许多共同基因:自由、颠覆、创造。
五十岁学打拳。我的职业,经一回淬炼。
目前,我和我的同事,创办的东游华旅网络科技,在做的,正是艺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专为本次写生做的A4写生薄。到明天,可用微信小程序的“喂达扫图”。扫描此图,可获得AR科技的奇妙体验。
(五)
接到张放兄的写生通知后,一直兴奋着。
原因:不仅能“蹭教”,再当老学生;还能做一次,艺术和技术融合的现场实验,用东游华旅获国家专利的AR科技。
在大巴上的手机随拍,
(六)
十三日凌晨,和芸及红卫兄,乘一点二十分,去南京的火车。
此前约定,早上五点半,在南艺南大门口集合,同师生们一起乘大巴去机场。
凌晨三点半到南京,去南艺还早啊。就在南京火车站的出口处闲坐。以前,一直匆匆过。这次细观察,和我们一样,在这里或坐或躺挨磨时间的过客,竟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生活的细节,在凌乱的场景中灿烂闪现。我定定心心勾了一帧速写。
在南京火车站勾的一帧速写。
这天出发的路上,分别在候车室、列车上,勾得三张速写。
在无锡车站勾的速写。
在无锡车站勾的速写。
在火车上勾的速写。
纸上放线,如食兴奋剂,精神逸出躯壳,真叫一个过瘾。
我在随手的文字记录中,这样写到:
将生活做成艺术,将工作做成创造,是理想,也是日常坚持做的事。心生欢喜,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吧。
南艺门口,碰到许多熟悉面孔:杨春华、周一清教授夫妇,苏州画家张伟兄,南京画家薛斌兄,无锡画家华钢老师。
薛斌兄在为杨春华、周一清夫妇及郑鹏兄在南宁机场拍合影。
反倒是,系主任张放兄,因临时有事,沒能同行。
在旧州。
(七)
大巴上,坐在前排的南京画家郑鹏兄说,我们行驶在“中国最美”的高速公路上。
这番言论的出处,是他看到路边的广告牌。
在大新高速休息区,杨春华教授则介绍,这条叫合那公路的高速道,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最美高速。”
但其实,俩人的介绍,并不准确。
今早,在写作此文时,借助万能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我得到的结果是:
2005年,英国的《卫报》,把“世界上最美的高速公路”的称号,给予了我们经过的这条高速公路。报道说,“这景色看上去就像是在画中,可能是天堂之路。”
事实上,我看到的,由喀斯特地貌组成的画卷中,大地如锦,山峦叠翠,真的,美得不像话。
网络借图。
网络借图。
当时,随手写下这样一首短诗:
一朵云,在头顶偶尔停住,
一阵风,突然撞上肌肤;
我与天地在此相遇,
觉得,觉得,有点手足无措。
在大巴上的手机随拍。
(八)
下午四点半,大巴驶入目的地:靖西。
天色一变,原来的亮晴变成灰黯,有雨。有雨亦好,水气蒸腾,峻山便变得柔软、空濛,衬着田野里成熟庄稼的艳黄,好看,好看。
我们下榻在靖西旧州的“大宅门”。此项目是靖西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项目之一,听接待我们的李永存老总介绍,市委书记听说南艺师生来写生,特别关照,用刚刚通过装修验收的大宅门,来接待南艺的写生团。
我们的住处。
所谓旧州,曾是靖西州府的所在地。而靖西,壮族居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国内人口占比最多的壮族县。顺理顺章,旧州便得到了“活着的壮族博物馆”的美誉。
这天唯一遗憾,是因为雨,把农历十五的圆月遮蔽了。不然,在这样美好的地方,月下散步,应该让人终身难忘。
(19.10.14.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