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城莲峰留拳影,师道催促寄远望
这天,小珠在友源的群里,看到友源发上群的链接:吴氏太极拳为什么斜?
小珠打开看看,原来是前些天贴在拳吧里的小珠的两个拳架,下面陆续还有评论。大约就是因为这些评论,友源觉得有必要发文说明吧。
他们对“斜”的讨论,还是在形相上分析斜的应用和优劣,觉得奇怪异类,贴出吴式前辈几式拳照以对比,友源则在一波评论后再作评论,不痛不痒处,小珠已觉他内心对小珠这种打法的不屑。
小珠与友源认识了四年,小珠对友源曾给予的帮助是念念不忘的。四年里,小珠与友源保持着基本的联系,但对于拳,再难说些什么。
半个月前,友源看到了小珠发上朋友圈的与兴隆的合影,随后小珠向他致端午节的问候,他回了几句:“端午安康!从朋友圈看到你的近照,你这几年变化好大,修得好,恭喜你。”
小珠问:“从哪看出来的?”
友源:“在你的笑容里,气质变化了,这非常宝贵。我则惭愧了。”
“常人是顺气质之偏,无修养之功。老子说自胜者强,不说胜人者强。练武的往往求胜人,在老子看来已误入歧途。”
小珠难得友源对她的肯定,意外之余,觉得友源似乎能听得见她的声音了。
回到现在群中各种对“斜”的莫衷一是的评论,小珠在群里留下一句:“风动?旗动?斜?正?心动而已。”
发出去后,群里安静了一会,友源回应:“那不打扰你了。”
小珠:“那么凶?”
友源:“那你自己离群吧。”
小珠有点意外,点开私聊窗,对他说:“我说的话得罪您了?那只是我的一点感受。如果我的感受对您有冒犯,那我抱歉。”
友源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小珠被踢出群了,才与小珠说:“不删不凶,还是要动动的。”
小珠嘘口气:“说也不能说了。”然后,再被删除好友了。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小珠向蒲谷子说:“师叔,今天我用了十个字,成功地被友源老师踢出群了。”
谁知蒲谷子少有地兴奋:“哦呵?我倒想知道你用哪几个字能让他跳起来了?”
小珠把贴吧的事情说一回,才有那心动之说。
蒲谷子笑:“说得好!从这也可以看到友源老师的极性所在了!但是你这话也太狠了点,这是在考老师了,怎么不让着人家呢?”
小珠笑:“因为他们就在斜四十五度那里转,说这是为斜而斜,斜的追求,标新立异等等等等,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蒲谷子:“ 师父所说的自心现量与强调的太极圆与无极场壁,他们没有机会听全、理解,难怪对这套拳只看到斜而看不到正。108式动静由丹出入,运行由丹旋转,以天百会引导,手脚在运行中要摸壁而行,丹要粘着前后左右上下十方,球就建立了。”
“坐步变弓步时由天百会引导前行,丹带中轴飘浮前弓,故虽然斜但前脚不接受身体重力。当前脚转换立直时天百会回正,丹始终悬浮全身。由此明白身体自始至终是不受力的,在无极圆中点点一般轻重。”
“另一方面,心亦不接受身体的力量,所有的动作,心亦在无极圆中点点一般轻重。所以无论正斜,身心均不受力,那又何来分别?叹世人见自己眼所见,执着眼见之相,难以跳脱出来。”
“身不受重量,心也不受重量,即无分别,也就无正斜……”这让小珠再明白深一层斜的意义。
这个周末,应苑城的雷宇、明熙相邀,轩源等一众师兄弟赴苑城赏荷谈太极。
早上九点,小余载着轩源、伟城几人,唐越载小珠、诗婕,兴隆从金都出发,载上大娣、巧如、海燕几个,小明载着妻女,陆续到齐酒家,雷宇、明熙已开好茶位等候。
上午的活动比较随意,早茶后绕着荷塘漫步,看满池碧绿翻波,粉、黄、白各色荷花亭亭玉立,不惧艳阳,迎风招展。
荷塘依着莲峰,众人拾级曲折而上,树林遮荫,鸟叫蝉鸣,声声长短放夏之声。
莲峰不高,很快上来了,一高大的八角塔楼矗立,顶天立地,颇有气势。
塔楼前有空地,树荫正好,轩源让大家在此打趟拳。
伟城等人站好位置,正面向着塔楼。
借塔楼顶天立地之势,八面玲珑之通透,正斜无分的中正,众人在莲峰上演绎108之精气神。
没有音乐伴奏,自有天地间的风声鸟鸣和唱。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却是人人皆风景。在一片宁静中,静静流动着身轴的变化,手脚的变幻……
轩源在前带着众人打拳,并观照着,提醒着一些要点。有时在人群中穿插,进行个别指导。
一套拳下来,大家热汗涔涔,稍作休息,便回到酒店,各人回房换了衣服,聚集餐厅,用餐后来到雷宇的朋友借出来的场地:一间舞蹈室,轩源和大家讲讲拳。
待大家安坐好,轩源便说开了。
“上午大家一起打拳,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不够饱满,不够舒张。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因为简单反而丢失了。如天地与人的主客关系,松的层次,升降问题等等。这些需要不时回炉检查的,不要认为已经打了几年拳,这些就都有了。拳在任何时期都能经受各种拷问的。”
“天地与人的主客关系,即是将主观的中轴线(人百会、人会阴的连线)与客观的垂直线(天百会、地会阴的连线)重合。这时身是正的,头也是正的,不要一打拳,头就自己偏离了。”
“第二个,是升降问题。”
轩源走到白板前,提笔板书。这一幕,小珠恍如回到东阳那几天,轩源讲大课的场景。
轩源画出两个圆,两个圆中各有分别弓步和坐步的小人,先以图示解释升降。
并以搂膝拗步为例,坐步的旋转,有气冲斗牛之势,以升为主。弓步的旋转,意入深渊,以降为主。而升等于降。着重指出螺旋起始在于天百会和地会阴,而非人百会、会阴。
“第三点:丹的虚连。这点非常重要,首先保持身正,特别是头要正,丹田要饱满,就像太阳内核聚而产生的光芒遍布整个太阳系。打坐行拳都是如此:先实丹田意,再有顶头悬。”
“然后前后十万八千里、左右十万八千里、上下十万八千里,与十方虚连。要明白十方空虚是什么,才可落实丹田饱满。”
让雷宇上前,轩源做单鞭定式,雷宇推轩源的手,轩源不丢不顶地,与十方虚连着而松回丹田。雷宇眼里是好奇的眼光:“这手,好像自己有灵性,松活松活的。”
轩源说:“因我意在十方包融着你,而不是在意你怎样推我,该怎样走化。”
轩源再与大家说:“所以这个过程,心里是有明的,明什么?明丹!能丹定,人家过来就不散不顶。如何丹定?与十方虚连!不是在身体上找!大家一定要记得!”
“有丹了,能定丹了,行拳时每一式,手手脚脚的动作,都是由丹田生发出来的,像植物种子那样发芽生长。”
“松,大家都说太极拳要松,有说九大关节松,有说精气意神松……我也认同松,对松这个课题,想了很久找了很久,后来发现,还有第十大关节,即颅骨的九片骨缝都要松开。”
“那气、意如何松?这个更是难人!后来我受一禅师启示,适应环境才能松:得出以天地为参照,天有多松,心有多松,心如天松!此为松的几个层次(九大关节松_头盖骨松_心松)。”
“打拳要回归本源,松也好,主客轴也好,升降也好,球也好,都是为回归本源服务的。那么不可避免地,就要了解本源的相、象、像。”
“直接由本体产生的叫像,如相机拍摄下来的照片,照片上为所摄物的像。但从此相片之像,产生了其他的看法,它是植根于人心而非事物本身,是为妄相。”
“轻、松、圆、均、光、活、虚、空、无、自然,皆为本体实相的像,我们打拳,去体悟这十一字,是由十一像回归本体。不要去人为分析判断什么是轻,什么是松,轻就是这样的!像天一样轻!就是了!”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你客体符合主体的运行规律。如打拳,就要能体现出拳本体的像。而要契入本体,需先作意(十一字),这是有为的,是为了契入本体,从有为进入无为。有为如果合道,即是无为。”
“明白何为有为,何为无为,那就可以搞清楚了道与术的关系:术是入道的法门、载体。比如通过练八法,明白到只有中定,虚空,才能真正发挥八法的效能,这就是从有为入手,继而悟道,入道的过程。”
“同理,极性与非极性思维的关系:从极性入手,向非极性靠近。你能非极性,是在极性中悟出来的!所以善待极性思维,不要否定或忽视其积极意义。”
“我已七十有六了,最近总是有个声音在我耳边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真希望你们在我八十岁前,能走出来,走出一条妙境来!”
这番肺腑之言,似乎也感召了天公,室外雷声隆隆,随即一场大雨裹将过来,将天地连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