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法艺术的不朽之作,而且也是千古流传的好文章。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能提高我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

既然读帖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读帖呢?

[
]

所谓精察。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沈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书法论丛》中,谈到对起笔的观察时说:把身边携带着的米老七帖照片,时时把玩。对于帖中“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若有领悟。就是他不说用笔,而说下笔,这一'下’字,很有分寸。

非如此,笔锋就不能够中;非如此,牵丝就不容易对头,笔势往来就不合。明白了这个道理,去着手随意遍临历代名家法书,细心地求其所同,发现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笔皆如此,这就是中锋。不可不从同,其他皆不妨存异。沈老读帖的经验之谈,仔细琢磨起来很有味道。

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

【竹帛】纯手工蝉翼

半生熟,抖之如绸,润墨护笔

适合精确点画

点图下单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不凐不皱,纸质柔软,不损笔毫,包邮包退 小程序

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观什么:

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

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

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

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

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

由以上“五观”可知,读帖、临帖,精思细研,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核心就是把笔控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还有肥瘦筋骨得势与失势等。

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扁……这种组合,汉代书家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
]

高效读帖方法:

“帖教人看,不教人摹。”读帖时所要做的功课不少,想把帖子“读”好有没有秘诀?

回答是:绝对有。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和了解作者书其帖时的背景,心情等,并进一步扩大研究分析其与同一字体的其它范本的异同之处,广取博览,吸取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点部分,化古为我。

[
]

一定要强记。

在精察的基础上,要强记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读帖的成果记在心里。

潘之综在《书法离钩》中有这样的说法:“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一言蔽之:心中的东西积累得越多,用起来也就越方便。

现代书法家黄绮先生在其所著《书中五要》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读书还要求背诵,观看碑帖,比做读书,是要求把观看与记忆结合起来,不能过眼即忘。”

宋高宗学《楔帖》,他说:“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观帖达到成诵不忘的程度,可以说是使观看变成了记忆。“成诵”是读的结果。读书成诵,诵上口头;观帖成诵,诵上笔端。所谓“上笔端”,是把成诵的'内容’表现于自己的书写中—这是观的目的。

关于如何记忆,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应该强调的是这种记忆不是死记,而是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意识的储存,消化式的吸收。

[
]

读到深处自然“联想”。

联想是读帖的重要环节。通过读帖,可波及到与书写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其它问题。比如,可以联想到书写者所使用的工具,笔是硬毫还是软毫的,纸是生的还是熟的,是大笔写小字还是小笔写大字等等,这对临帖有直接影响。

其次可以联想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外界条件和心境,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等贵族携子邀朋,在春游活动中饮酒作诗,王羲之乘酒兴所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从唐人临习的作品看,文意书法相映成趣,兴之所致神采飞扬,充满了超脱、潇洒、尽兴的意境。

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则是为了平叛,在其兄和其侄为叛军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况下,悲痛之极而为亡侄颜季明写的悼词。观其书法作品,仿佛听到了作者悲愤、深情的倾诉。从而对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雄浑遒劲、豪迈激盈的悲壮之气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则可以通过读帖,联想作者用笔用墨的书写过程。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时,读者可在头脑中还原成墨迹的形象,然后再联想到如果要让我去写,我将如何去写、如何吮墨、如何换锋、如何提按。

读帖,是多么快乐,多么怡情,多么有价值。读着读着,你在这些字中,隐见几个青衫长发的身影在黄灯宣纸前飘然而至,穿过千年时空隧道,和你漫步交谈。

(0)

相关推荐

  • 书法临木必须掌握高效的读贴方法

    临帖前的重要一步,读帖,被很多人忽视.拿来了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若要问你,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出吗? ...

  • 临帖十遍,不如精读一遍,书法临帖要领解读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勇书法社群已经涵盖了各个书体有颜体,欧楷,柳体,圣教序,赵体,行草.小楷,篆隶等书法社群,大勇欢迎喜欢书法的朋友加入大勇书法,在这里可以结识更多的书法老师,可以向他们学习,同时 ...

  • UC头条:读帖, 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 ...

  • 读帖:一场与古人的心灵交会

    "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碑帖,当然也属于书的范畴.像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赤壁赋>等法帖,这些不但是书 ...

  • #古诗词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背诵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全文,还是花了点时间,这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古诗词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背诵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全文,还是花了点时间,这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 读帖,如何与古人心灵交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万事如艺︱那一场与古人风花雪月的故事

    苏海强/文 流派印收藏家锄月庐主人罗云亭,所藏流派印逾万方.藏品全为闲章,印文多属韵句.或关佛,或涉道,或通儒.于吟花弄月.悟道参禅间,言简意深,风流蕴籍.古人雅怀深致,尽在其中矣. 我每赏其印而诵其 ...

  • 读帖,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读帖,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尽管字迹洇蚀,黑白 ...

  • 开幕首日 | 在厦门佛事用品展,来一场直抵心灵的欢喜际遇

    展览时间 5月6-9日 9:00-18:00 5月10日 9:00-16:00 展览地点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免费开放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所有入场人员必须实名登记,请出示本人身份证.绿色健康码.接受 ...

  • 读贴,与古人心灵的意会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 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 中国书法,虽然是写出来的,但内功却在"读". 得闲,找来一部字帖, 尽管字迹洇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