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一直不称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敢
在公元二三世纪之交的时候,曹操扫除了众多的军阀,统一了北方。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沦为傀儡,甚至皇帝身边的护卫,都是曹操的心腹。曹操的官位,那个时候也从丞相变成了魏公魏王。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220年曹操去世之前,明明已经可以代替汉献帝称魏帝,但是却迟迟没有宣布登基呢?
有人说,曹操是个聪明人,为了维持自己忠臣的形象所以一直没有称帝。那个时候天下除了他,还有很多拥兵割据的军阀,他们都是想当皇帝的人。
虽然汉朝的皇帝那个时候都成了傀儡,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汉献帝仍然是正统,想要当皇帝,也必须是皇室的血统才行,如果那个时候曹操称帝,难免会落上个篡权的坏名,反而得不到人心的拥护了。
但是如果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就不一样了,曹操作为丞相,做的什么事儿都可以说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这事儿做好了,能树立一个正面的、忠臣的形象,做不好那锅也会有汉献帝来背,所以说这个时候不称帝,反而是一种高明的手段。
此外,曹操不称帝,也是因为他害怕这两点:
第一点:怕刘、孙找到借口联合攻打
那个时候天下并没有统一,即使是当上了皇帝,也没啥意思,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了皇帝,他怕被刘备孙权找到借口,联合攻打。
那个时候人讲究的一个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如果曹操当时废除汉献帝而自己称帝,有了皇室血统的刘备肯定就会联合孙权,以“剿灭反贼”的口号对付曹操,曹操也会被舆论失去民心,这也是曹操所担心的一点。
在曹操的堂弟夏侯惇第一次见到曹操的时候,就劝说曹操不要废汉献帝、不要自己称帝,以免落下刘孙两家的口实,而曹操也是赞同这一点。
在襄樊之战上,孙权为了夺回荆州,袭击了关羽,得罪了刘备。孙权害怕自己腹背受敌,于是写信讨好曹操,劝曹操称帝,并且表示自己这方面会支持。但是曹操看到了信之后却冷笑道:孙权这是打算把我架在火炉里面烤呢!
第二点:那时候的汉献帝仍然是天下共主,有自己的影响力,曹操不敢废帝。
当时的董卓之乱后,北方最有实力的军阀袁绍,原本是最有实力迎奉汉献帝的,它的谋士也是这样劝说袁绍迎奉汉献帝。但是袁绍刚愎自用,觉得汉室名存实亡,没有必要去迎奉,那个时候曹操是个实力普通的军阀,看准了这个机会,才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给曹操带来的好处是不可限量的,光是说凭借汉献帝的名声,以“匡扶汉室”名义吸引来的人才,就数不胜数,其中袁绍的著名谋士许攸等人、荀彧等人。如果后来曹操废除汉献帝而自己称帝,那他就会落下一个出尔反尔、反贼弑君的名声,那时候民心臣心不向,这也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
司马光说曹操“畏名义 而自抑”,却是如此,而且在建安早年容许献帝恢复了“交戟叉颈而前”的旧制。这个东 汉旧制是针对握有重兵的权臣,他们面见天子时,必须由卫兵长戟交叉架于脖颈之上。这也是对汉献帝的一个尊重,即使是自己、自己的大臣去见汉献帝,也需要长戟架在脖子上,只不过后来曹操也不再去朝见天子了。
综上所述,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他是在是不敢,也没有等到合适的时机。不过如果不是曹操病的突然,曹操到后期能否称帝,也是一个未知数,那以后的历史,会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也是很难说了。